故宮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溥儀的屋子裡還有西洋美女撲克,好意外


硃紅的宮牆,厚重的宮門,金黃色的琉璃瓦,一座大城浮於眼前,矗立在北京中軸線上,它就是紫禁城。寒來暑往,暮鼓晨鐘,六百年間,24位皇帝留下了時間難以抹去的陳跡。從朱棣到宣統,這裡記錄著明清每個歷史階段的高光時刻。

硃紅的宮牆,厚重的宮門,金黃色的琉璃瓦,一座大城浮於眼前,矗立在北京中軸線上,它就是紫禁城。寒來暑往,暮鼓晨鐘,六百年間,24位皇帝留下了時間難以抹去的陳跡。從朱棣到宣統,這裡記錄著明清每個歷史階段的高光時刻。

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到永樂十八年建成。太和殿的頂梁巨柱砍伐自偏僻危險的深山老林,萬餘人利用水流,浩浩蕩蕩送至北京,費時13年。十幾年開山取石,南料北運,山重水遠,浩大宮殿才艱難築起。如今的紫禁城輝煌如初,那些為這座宮殿勞苦的卿卿人物早已消逝在歷史之中,彷彿所有付出只為換來這一夕金碧輝煌的築就,這一座宮殿的盛世永恆。


走在故宮之中,總會穿過雲煙看到當年。大概是一個日出東方、金雞啼鳴的清晨,那時推開城門踏上石板路的,也許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帝王,也許是一位得勝回朝的將軍,他們有的正值少年意氣風發,有的只怕是垂垂老矣朝不保夕,在這座如今被稱為故宮的宮殿裡,如同摺子戲中的角色,演繹著飽嘗悲歡離合的人生春秋。

中和殿“允執厥中”匾為乾隆御筆。站在各殿前,人們多會驚訝,區區百年前,這偌大的九重宮闕只屬一家一姓所有,他們世代安居於帝都一環正中心,既不用交房租也無需還房貸。然而歷史長河中,再尊貴的血統,再華麗的寓所,再堅固的山河,都像一場盛大的煙火轉瞬即逝。紫禁城裡這一個個眾星捧月坐擁一切的君王,如今也只是徒留一座宮殿。

保和殿在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后、皇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清代時,保和殿曾用作殿試。殿中“皇建有極”匾為乾隆御筆。典出《尚書·周書·洪範》“皇建其有極”,意為天子人君建立天下最高準則。


站在高處俯瞰,紫禁城蔚為大觀,巧奪天工。現在它叫故宮,故去的皇宮。它曾為權力頂峰,如今彷彿從天上掉落人間。遊人在其間流連駐足,觀賞它在人間的模樣,觀賞它最不凡的歲月榮光。

很多遊人都會發現,紫禁城中軸線是沒有樹的。這完全是出去皇家建築設計的需要。沒有花草樹木才能營造出更空曠廣博的氣勢來,才夠得上威嚴、震懾、大氣和莊重。皇帝登基、大婚、萬壽的大典都在太和殿舉辦,如果在樹影婆娑中進行,則威儀無法彰顯;儀仗隊伍也體現不出壯觀。

沿著中軸線繼續向後走,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為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兩側有東西六宮,鍾粹景陽,這10米高牆圍住的宮殿中,後宮佳麗三千,發生過多少世人不知的宮闈秘事。穿過養心門便到了養心殿。自清雍正開始,這裡作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處,遂成為清代皇帝實際上的正寢,“養心”意為涵養心性。


養心殿在宮中位置比較便利,殿內空間佈局豐富且功能集中,廳堂、書房、寢室以及分別用來批閱奏摺、密談、休憩、禮佛的小室等一應俱全。殿內“中正仁和”匾為雍正御筆。

走在後宮之中,不自覺想起《阿房宮賦》中最為悲涼的八個字“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秦王朝短短36年就已有許多妃嬪一生難見龍顏,遑論明清統治綿延百年,有多少女子鳳冠霞帔,迎著皇城中的十里紅妝嫁入宮闈,飛上枝頭的同時也從此埋入庭院深深,山水不逢。

宮鬥劇熱播的今天,人們按圖索驥,想象後宮的爾虞我詐。鍾粹景陽延熹如今遊人如織,歲月深處卻埋藏了無數巧笑嫣然的青春。她們輕提羅裙、輕點紅妝,懵懂踏入深宮,然後迅速褪下青澀,有人三千寵愛於一身,也有人權勢之後黯然收場,更多的,連情字何解都未得,心甘情願又心有不甘地,為一人,將林花謝了春紅。


站在後宮望向前朝,透過大殿的莊嚴與輝煌似乎能看到更多。有人在這裡權傾天下,更多人在這裡魂飛魄散。“世人謂我戀長安。”其實他們只是貪戀那黃沙萬里覓封侯,畢竟天子腳下,整座紫禁城綿延的是皇氣,映射的是龍脈。

末代皇帝溥儀是這座宮殿的最後一位主人。許是受了“洋帝師”莊士敦的影響,溥儀崇尚西洋文明,不僅帶頭剪掉辮子,穿起西裝,還購置了西式傢俱。這些在當時看起來稀奇古怪的東西,現在在故宮仍有展陳。

這副“西洋美女像撲克牌”也是末代皇帝溥儀玩過的。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溥儀說:“這些口口聲聲叫我皇上的,這些絞著腦汁、不辭勞苦、為我奔波著的,他們心裡的我,不過是紙牌上的皇帝,這種皇帝的作用不過是可以吃掉別人的牌,以贏得一筆賭注而已。”一句話道出末代皇帝的辛酸。喪鐘響起,封建王朝踏著悲歌漸行漸遠,唯留一座故宮,經風沐雨,見證著舊時代的動盪與混亂,也見證著如今的氣魄和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