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三星:質量堪憂、背水一戰 5G能救命嗎?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圍剿三星:質量堪憂、背水一戰 5G能救命嗎?

據財新網報道,中國三星電子將原來11個分公司調整為5個大區,進一步裁減員工,合併過程中,手機業務線的市場、銷售人員將被大規模裁撤,預計可能被裁掉的員工超過2000人。一名中國三星電子員工認為,相較國內一些公司裁員N+1的賠償,三星給出的方案還算不錯,且尊重員工訴求,補償方案中包括髮手機。

三星宣稱大面積裁員為業務調整,目的在於推動中國5G市場的快速增長。但有網友爆料稱,三星對於簽署勞務合同的三星員工,並沒有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至少現在各大區這幾百號人現在沒有賠償,也沒有得到賠償通知。補償手機的舉措也不排除降低工廠庫存的可能。

此前,三星電子因業務調整關閉了在華最後一家手機制造工廠,加之三星系統“負優化”、電池爆炸門、韓國薩德、寫手門等負面影響,憑藉5G三星能否扭轉局勢呢?

敗走中國

三星手機於1992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憑藉著Galaxy Note系列霸佔了中國智能手機30%的市場份額,直到2013年仍居手機市場榜首。2014年隨著4G商用的發展,國內手機廠商以價格戰優勢逐漸取代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此後,Flyme、MIUI等系統面世,華為、小米開始發展自主芯片,加之以上負面事件,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一度跌至1%。

三星手機雖在中國屢戰屢敗,但在全國市場憑藉著高端的Galaxy Note 10和大眾市場的A系列機型的推動了該季度三星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和利潤。然而,受存儲芯片銷售疲軟影響,據三星電子2019年Q3報告,營收為62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7.7萬億韓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超過56%。

據Canalys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華為和三星的全球市場份額實現增長。其中華為在美國貿易制裁以及新機型無法在歐洲、拉丁美洲和中東等海外市場提供Google服務(GMS)的情況下,仍舊依靠開拓國內市場實現了逆勢增長。可見,失去了中國市場後,三星全國市場的份額也受到擠壓。

圍剿三星:質量堪憂、背水一戰 5G能救命嗎?

圍剿三星

為了挽回中國市場,三星計劃將其每年生產的3億部智能手機中的20%,即6000萬部GalaxyM和GalaxyA系列手機,委託給中國代工廠進行生產,而且採用的是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形式。即三星Galaxy M和A系列僅貼牌、定價,不負責設計和生產。

為進一步降低成本,三星還將停止自研CPU核心,完全轉向ARM公版架構。據三星提交給美國德克薩斯州勞動委員會的文件顯示,奧斯汀半導體工廠研發部門計劃於12月31日關閉,並解聘該部門的290名員工。

此外,三星還加快了新品推出速度,平均3個月推出一款新品。短時間推出新品也意味著該產品在功能上並未有較大差異,而在中國市場中性價比才是決定是否購買的關鍵。因此,從中國市場出貨量看,消費者並不為頻出的新品買單。

降低成本,增加新品均未能幫助三星實現逆襲,因此三星只得將希望寄託於5G,可謂背水一戰。

在5G領域,三星早在2009年便已投入研發,2018率先實現5G商用。但據IDC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5G手機市場份額中VIVO搶的先機,佔據了54.3%的市場份額,三星以29%位居第二,華為僅9.5%。

圍剿三星:質量堪憂、背水一戰 5G能救命嗎?

定價方面,目前5G手機以旗艦機為主,因此定價普遍在5000元以上,vivo iQOO Pro 5G 手機起售價3789元,配合NEX 3 5G 搶下中高端市場,是其市場份額高的原因。據中國移動終端白皮書預測,2020年中國5G手機將向低端機型滲透。這意味著三星手機將重新回到缺少低端機型,而難以應對價格戰的窘境。在此之後,三星仍要面對系統、拍照、續航、信號等技術競爭。可是三星發燙的老問題尚未解決,又拿什麼與華為競爭呢?

圍剿三星:質量堪憂、背水一戰 5G能救命嗎?

一方面是國內華米OV的圍剿,另一方面三星又被曝出旗艦機指紋識別存資安問題,並遭到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暫停資源。三星只得棄用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改為 3D 臉部識別。三星大力發展的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也被爆出現屏幕摺痕、破損、凸起、黑屏、閃屏等嚴重問題。

圍剿三星:質量堪憂、背水一戰 5G能救命嗎?

誠然,三星曾靠著技術強勢進入中國,但隨著華為的趕超,其手機不斷出現爆炸、發燙、黑屏等技術問題,目前僅剩下屏幕勉強佔據優勢,線下渠道也被OV迅速搶佔。面對競爭,三星選擇僱寫手進行風控,卻對質量問題視而不見,可以說是三星將自己送上了末路。至於5G手機是否能夠翻身,解決質量問題,端正態度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