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欄下的竹篙薯,生命力極強

圍欄下的竹篙薯,生命力極強

圍欄下的竹篙薯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人工智能的創造型社會,蔬果的人工種植司空見慣,甚至我們的食肉都可以不用養殖動物,直接由工廠做出來。人類似乎什麼都可以創造出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又似乎更崇尚自然、享受自然,那些野生的東西還總是很受青睞。

今年,在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時候,我家門口左邊的花園圍欄下長了一棵竹篙薯。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因為我們從沒在那裡種植過竹篙薯。這野生的竹篙薯倍受我的關注。

這棵竹篙薯生命力極強,從圍欄底座下面堅硬的土層鑽了出來。我很佩服它的求生慾望,不畏艱難往上衝的精神。

圍欄下的竹篙薯,生命力極強

竹篙薯的葉子是心型的,剛長出來的嫩葉子玫紅色,很可愛。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葉子從嫩玫紅色漸漸變成青綠色,變得更寬更硬,給人強健的感覺。我很喜歡它們,不管是嫩的還是老的,不管是玫紅色的還是青綠色的。閒餘時間,我總愛圍著竹篙薯轉,欣賞它們不同顏色的葉子,欣賞它們向陽光處伸展的藤兒。

暖風吹拂,雨水滋潤,竹篙薯的藤越長越長,葉子越長越多。我常常會小心翼翼地把一段段新藤牽引到水泥圍欄上,讓它們生長得更好,更美觀。

竹篙薯的根扎得深,比較耐旱,一般情況可以長得好。夏季是竹篙薯生長最旺盛的時候,需要更多的水份,可偏偏這時候天氣最熱,不管是空氣還是泥土水份流失都大。在久旱無雨的時候,大地乾涸得露出裂縫,竹篙薯葉子也會幹得受不了,扭曲變形。這時我會心疼地為竹篙薯澆澆水,表達我心中的愛。

圍欄下的竹篙薯,生命力極強

一轉眼已經是深秋,竹篙薯的葉子和藤不知不覺發黃老去了。我有時就好奇地想,竹篙薯的根究竟有多大了呢?說實話,我還沒對它抱太大的希望。心想,盡力而為就好了,沒有結果就當玩玩唄,它也曾給我帶來不少樂趣。

早上起來,站在門口,我發現掛在圍欄的竹篙薯藤已經凋萎得有點難看了,於是把它們扭扯下來。當扯到根部的時候,我的農耕經驗告訴我,竹篙薯的地下根應該不小呢。可根長在圍欄下面呀,能挖嗎?

想象著地下碩大的竹篙薯,我興奮極了。為了把竹篙薯挖出來,我不顧圍欄底座是否會受影響,拿上工具就開挖。我以竹篙薯的根為焦點,從遠到近,又從近到遠,來回地挖。有時用工具,有時徒手。一會兒竹篙薯的頂端就露出來了,可主要的又是最大的部分還埋藏在深處。堅硬的泥土和圍欄底座的水泥硬塊制約著,我感到力不從心。還要繼續嗎?我一度失去了繼續挖的信心,於是只把露出的部分掰下。

圍欄下的竹篙薯,生命力極強

看著剩下的那麼大一段還埋在深處,我不捨得放棄,於是又下定決心不挖出來決不罷休。經過狠心的徒手挖,工具挖,我終於把深埋的那段竹篙薯挖出來了。我把兩節接拿在手裡,端詳著,慶幸沒有半途而廢。可是由於欠細心和耐心,竹篙薯已被我挖爛了點。

竹篙薯即是山藥,淮山,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元素和氨基酸。可素炒、可炒肉、可煮肉湯、可燉排骨湯、可燉雞湯,隨心所欲。每年春節,竹篙薯也是我必買的年貨,那時我們就常用來打火鍋。在吃完肉食後的湯裡煮出來竹篙薯好吃又開胃,還能當主食。

這棵野生的竹篙薯,我拿來煲粥了,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何群英,廣東省韶關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