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10年申论学习的经验,熬成六条建议献给你!——初学者必看

2万篇申论批改,10年申论学习、教学,几乎是我30岁之前全部的“关键词”。

10年来,我是考教师编制的学生,是申论的学习者,是申论老师,是步知公考学院的院长,是最平凡的花木君。

10年来,看惯了太多因方法不对而事倍功半的遗憾案例,也看到了太多所谓“名师”横行天下。申论,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今天,我想将自己对申论学习的所感、所悟、所得分享出来,希望对广大伙伴略有帮助。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个人学习、工作经验的分享,不代表权威,可喷可交流!

把我10年申论学习的经验,熬成六条建议献给你!——初学者必看

我眼中的申论学习

1:申论备考,别一开始就错了

无论国考,还是省考,申论的普遍得分是35—55之间!

你会问:为嘛我越学越差?为嘛越努力分数越低?

其实:你的路错了,一开始就错了!

申论大作文一般40分,前面的几道小题60分!我们可以推断,成绩在35—55分的你,前面小题总得分只有10—35分!

多么恐怖、残忍的真相!所以,申论成败的关键不是作文写作,而是前面小题的得分—不能拿稳45分,及格乃至进面基本没有希望!

花木君观点:作文是突破高分的途径,而小题才是生命线!将70%甚至更多的精力用于小题的备考、学习,是基础一般的我们突破申论的不二法门!
把我10年申论学习的经验,熬成六条建议献给你!——初学者必看

2:答题形式决定能否进面

有多少人距离面试只有3分以内的距离?

可是,小小的3分不仅注定了你失去了逆袭的机会,也提早宣布了公考失败的结果!3分,乃至再加几分真的有这么难吗?

坦白的讲:我们进入考场前,申论水平已经是既定的!人靠衣装,申论作答靠“形式装”试想:同样一份答卷,卷面整洁、工整的得分会高,还是缺少规划、勾勾画画的卷面高?!


我的观点是:

(1)前面的小题有意识的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并分条理呈现,让阅卷老师扫一眼就能抓到你作答的重点、得分点。

(2)作文写作观点要明确、坦坦荡荡。一方面开篇时文章的核心观点要表达的直接、客观,不扭扭捏捏、模棱两可;另一方面分论点概括的严谨、明确,保证文章的每个段落都有一个独立的核心功能—比如第一段是引述议题、表达观点,第二段是提出分论点并论证,最后一段是结尾、升华。

(3)端庄的书写80%会赢得好感乃至加分。申论是人工阅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阅卷老师也不例外。当然,这是申论考试,不是书法比赛,不能无限的放大书写对结果的影响,但平时就注意纸质书写、保证卷面整洁,绝对有益无害!

花木君观点: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不仅是一种态度和修养,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更是同一水平下能否进面的重要砝码!
把我10年申论学习的经验,熬成六条建议献给你!——初学者必看

3:逻辑衔接词是提分的神器

首先需要强调一下:逻辑衔接词不等于“一二三四”这种简单的罗列。

无论是小题还是大作文写作,其主线都是逻辑,比如综合分析题立足“论断是什么”“论断的分析和说明”“总结概述”几个核心层次来作答,申论写作围绕核心观点来加以论证、说明,这其实都是一种逻辑的表现形式。

几个逻辑衔接词实际上串联的就是一篇申论文章的核心思路、架构,比如“花木体”文章的常用逻辑衔接词:

第一段:

...(背景)。然而...(引出文章的议题)。为此,我们需要...(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

第二段:

...(分论点一)。...问题开始凸显(分论点的缘由)。为此,需要...。同时,...促进...(措施、要求+效果)。

第三段:

...(分论点二)。...现象突出(分论点的缘由)。为此,我们应...(措施、要求+效果)。

第四段:

...(分论点三)。...凸显了...(分论点的缘由)。对此,需要...,让...(措施、要求+效果)。

第五段:

...(概述)。...是...是...更是(联系社会背景,深化文章的主题)...。


试想,当我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和技巧,并有适当的训练、总结,在具体的考试时对材料、题目主题有了基本的认识,还会担心无从下笔?还会要花上十分钟乃至几十分钟的时间来思考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花木君观点:题型是申论考察的形式,而逻辑是考试命题、呈现作答内容、展现能力的灵魂。从很大意义上来讲,申论的备考就是培养行政思维、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把我10年申论学习的经验,熬成六条建议献给你!——初学者必看

4,申论写作是思维+结构+表达

嗯哼,这个结论很大胆,和你在任何书上看到的观点都不同,但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简单。

所谓思维,只要记住两句话:

1,把自己当做公务人员来做题、写文章,不主观、不抒情;

2,注重因果关系,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就分析什么问题,从哪些角度分析问题就针对性的从哪些角度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要注意保证前后行文流畅,不自相矛盾。

至于文章的结构,我认为“一个核心论点,三个(两个)分论点,五个(四个)段落”就可以。也许你会担心是否“模式化”,但我想告诉你:如果连基本的文章结构、框架都没有,那只能算流水账!

OK,如果你实在想在文章结构上有所创新,适当的展示一下风采、个性,那请记住一句话:保证文章“核心论点明确,分论点清楚,论据围绕论点展开”这一基本原则。

对于表达,不需要过于花哨,坚持“朴实、自然、客观”就可以,平时可以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时评、新闻联播等来积累专有词汇、句式,培养语感。

花木君观点:要提高申论写作能力,完全可以对其所要求的能力进行拆解提升,有意识的通过了解国家政策方针来培养自己的行政思维能力,通过模仿、训练来理清自己写作时固有的文章结构,通过词汇、句型、句式的积累和仿写来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把我10年申论学习的经验,熬成六条建议献给你!——初学者必看

5,表达能力提升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和嫁接

都说见贤要思齐!

“思齐”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去“见贤”?去哪里见?毕竟这个时代,出门左转遇见“神棍”“忽悠”的可能性比遇见美女、猛男的概率还要大!

我的意见是“人民日报的时评文章”“伙伴们写的比较好的文章”!

不要问为什么只有这两处,就问问自己:有多少资料、多少书你真正的看过?!好东西、有用的东西就像讨老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能为你所用的才是真的好!


在具体的模仿练习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申论的主题会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范畴(政治范畴的内容可不做刻意关注),所以平时的学习中可有意识的对文章、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

2,学习时,不需要整篇文章都关注,也许是一个开头,也许是一个结尾,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排比句式,甚至只是几个词汇,请认真记下来。

我的态度是:没有几十页这样的笔记,那算不得认真学过申论!

3,结合记下的句式、词汇进行仿写、改写,部分内容可直接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给个例子:

【原文】拯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文化安全意识着手,将民俗文化的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文化安全注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将民族文化的发扬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让其在心与心、行与行中传承。

【仿写】预防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要从食品安全意识着手,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食品安全注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识别知识在食品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食品安全工作融入民众的生活、融入社会经济的建设中,将食品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一两个月后,如果你认为没有进步,那只有一个原因:你真不够用心!

花木君观点:申论的学习一如找对象,重要的不是遍地撒网,而应该是有策略、有方法、有坚持!
把我10年申论学习的经验,熬成六条建议献给你!——初学者必看

6,热点从来无需拼死拼活积累

申论考试会立足热点议题来展开,但务必注意,其关注的并不是热点、议题本身,而是一种思路和逻辑—客观的认识问题、辩证的(正反两面)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这一能力。

平时的备考中,你也许花费了很多时间记住了某一个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但考试的材料导向会和你的记忆一样?相反,往往会让你的作答偏离材料,让你感觉无所适从、手心出汗、心烦意乱!这也是为什么存在“出考场的时候感觉良好,查分数的时候大失所望!”这一普遍现象

申论学习的方法、经验有很多,但罗列太多就等于没有经验。作为应试,抓住了主要方向、基本宗旨,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花木君观点:申论是应试,重要的不是猜题,甚至不是“见多识广”,而应该是在理解国家政策、方针的基础上,能熟练的运用这种思维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掌握并不断提升这种能力,不仅能打通申论备考的“任督二脉”,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更是大有裨益!
把我10年申论学习的经验,熬成六条建议献给你!——初学者必看

关于在线备考的想法

从中政行测到中政申论,再到步知公考学院,我们立足网络,做过题库,做过申论批改,但最终回归到了“学习核心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创新设计”上来,坚持在特色学习方法、核心知识内容的诠释方面精耕细作。这也是为什么我辞去步知公考学院院长,而选择做一名申论老师的重要原因,因为我认为知识及教学的质量永远是衡量教师、教育机构好坏的唯一标准。在线教育的好坏、大数据的优势等等暂且不谈,我只谈谈我眼里什么才是好的在线教育模式。

1,学习氛围是备考的灵魂

在线学习的痛点和难点是什么?无非以下几点:

(1)孤独导致的闭门造车;

(2)自制力差导致的拖延症泛滥;

(3)网络的虚拟、遥远和无亲近感,让我们无法坚持;

(4)心理失衡导致的学习效率为0….

所以,我们逐步最终决定逐步放弃海量的非方案、vip用户,而专注于为方案用户、vip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教学服务!通过微信答疑、公众号资源发布、老师社区答疑等方式让老师和伙伴、伙伴和伙伴都成为真正的朋友,相互激励、相互协助、相互竞争。也许,我们只在网络的那头,走不到你的身边,但我们决志走进你的心里,与你坦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把我10年申论学习的经验,熬成六条建议献给你!——初学者必看

2,学习评判的标准不是“名师”,而是方法和知识体系及实操性

孔子算不算古往今来最牛的老师之一?他弟子三千,出了多少贤人?

答:72!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否认好的老师会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但无限扩大乃至迷信所谓的“名师”(包括花木我本身),完全可以定性为“耍流氓”?

在互联网时代,稍微用点心,资源的质量都不会太差。一次能提高成绩的备考,最关键的不是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师,而应该是一套合理的学习流程、行之有效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而不是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某个“老师”“专家”“秘诀”的身上。

所以,我坚持认为:真正好的老师,可以是为人师表的长者,更可以是与我们平等交流、相互学习的伙伴,是可以加为“微信好友”,随时联系、吐露心声的朋友!

花木君算不得“名师”,也不愿意成为“名师”,我只是一个申论的学习和研究者,一个对申论有属于自己独特见解的老大哥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