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四射?


老师如何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四射?

【黄林波专栏】

老师如何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四射?

先讲一个笑话:一家银行里来了一位农村老大爷,他要办卡存钱。他坐在柜台前设置密码,但输入密码的时候总是失败。银行职员告诉他,六位密码不能是连号或重复数字,但是老大爷似乎听不太懂,试了几次还是不行。最后,保安实在看不下去了,对大爷说:“密码不能是‘豹子’和‘顺子’!”老大爷顿时心领神会,办卡成功。

这个笑话对老师的教育教学颇有启示。向学生传授知识,怎么让他接受?有的老师不管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用同一套话术。其实,很多专业术语,对优等生而言,或许他很容易理解;但对一些“学困生”来说,他就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要让“学困生”来感觉,就要说得通俗一点。就像那位保安对农村老大爷一样,用贴近他的生活语言来解释,问题立马就解决了。

教育教学方法有千种万种,但不管哪一种都离不开“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所谓因材施教,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里我讲一则孔子“因材施教”的典故。

有一次,孔子正在书房和学生公西华讨论问题。这时,学生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地走到孔子面前,小声问道:“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行动!”

老师如何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四射?

冉有走后,公西华觉得很奇怪。他说:“先生,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的回答刚好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子路生性胆大,行为鲁莽,做事情不考虑后果,所以我就劝他碰到事情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要三思而后行;但冉有性格谦和,行为谨慎,做事情优柔寡断,所以我就鼓励他碰到事情要果断决策。”

孔子这种针对学生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做法,就是“因材施教”。他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静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因人而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老师如何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四射?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比如,胆小懦弱的孩子,我们就要鼓励他要有无畏的勇气;但如果孩子已经无法无天了,你还要鼓励他:“不要怕,上!”可能不出三天,他就摊上大事了。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即使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状态时,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当这个孩子感到很沮丧很泄气的时候,我们就要给予他信心和勇气;而当这个孩子处于骄傲自满的时候,我们就要给他敲敲警钟。只有适时变化,教育孩子才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

“因材施教”不仅包含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包含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意味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人才多样化成长。

“因材施教”是一种换位思维。它以学生为主体,各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立场、角度,从学生视角出发,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老师如何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四射?

在商业领域,如果产品滞销,不受顾客欢迎,那商家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善自身的产品,千方百计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从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然而,在教育领域,如果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打瞌睡、做小动作(类似于产品滞销,不受顾客欢迎),许多老师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存在不足,而是一味埋怨学生纪律意识差,不思上进。这种习惯性推卸责任的思维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让当事老师错失了许多自我提升的机会。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为师的王道。那老师怎样才能提升“因材施教”的本领呢?

做好“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材”有深入的了解。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包括他们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等,教育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一句名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大意是说,他初学写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为了作诗而作诗。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要写出好诗,更重要的是要多关注作诗以外的事情。

同理,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老师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往往比专业知识更重要。很难想象一个思想僵化、视野狭窄、生活无趣的老师,他的教育教学会魅力四射。

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老师需要多阅读。教育的很多灵感都是在阅读中不经意间产生的。老师不仅要阅读专业书籍,也要阅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那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老师是难以受到学生欢迎的。

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老师需要留心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与时俱进,不断接纳新事物新思维新理念。同时,还要跨越行业和领域学习,因为“跨界”才更有可能实现颠覆式的创新。比如,微信对移动通信的挑战,支付宝对银行的冲击,都是跨界创新。老师如果能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并把它运用于教育教学中, 将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老师如何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四射?

作者简介: 黄林波,福建上杭人,教育学者,被网友誉为“教育领域的一匹黑马”。他主编的《好教育点亮人生》一书首倡用四大教育理念点亮人生,系统地阐明了一个孩子从平凡走向卓越的根本途径,出版后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老师如何提升“因材施教”本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四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