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1


這是大別山腹地,梅山水庫上游處,一個普通卻不平凡的村子——響山寺村。

說它普通,因為它與別的村一樣,深居大山深處,緊依梅山水庫淹沒區,有七千多畝良田沉入水底,為庫區一線村。

全村面積18.2平方公里,18個村民組,三千多人口。大部分青壯勞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村民經濟收入低下,依靠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支撐生活。

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惠農政策,響山寺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創建美麗和諧新農村家園,扭轉土地使用權,激活閒置土地使用價值,大力發展茶葉、油茶、蠶桑、板栗等經濟作物,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精品化;無農藥、無汙染、綠色生態農業;全方位,多渠道創收增收。

近年來,響山寺村,在鄉黨委正確的領導下,在縣、鄉駐村扶貧專幹的耐心細緻地幫扶下,在村級班子的齊心協力艱苦拼搏下,農民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經濟收入提高了,居住環境優美了,人們臉上的笑容明媚燦爛了!

說它不平凡,是因為它擁有豐厚的人文底蘊,悠久的歷史傳說,神奇的故事,眾多的名勝古蹟;以及最為可貴的紅色歷史文化的厚重與亮麗!它是革命歷史及紅色文化的旅遊與教育基地!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響山寺村的由來,是因為其境內,有一座安徽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廟千年古寺——響山寺,而得名的。

據史料記載,此寺為唐朝建中四年(784),段秀實太尉舍宅而建。相傳一得道高僧,雲遊到此,驚詫於此地山明水秀,地靈人傑,物阜民豐,風古俗樸;慨嘆真乃弘揚佛法、倡導善行、度化苦厄、修身養性一絕佳淨地!

時值唐朝鼎盛,四海昇平。老金家寨已初步形成大山深處一欣欣向榮的熱鬧集鎮。再加上段太尉居住於此,可以想象從響山寺至老金家寨,定是十里長街,商賈雲集,店鋪爭輝。達官貴人之家出行遊玩,必然駿馬雕車,珠簾翠幕,牽鞍馭駕,奴僕相從;上下攙扶,丫鬟環伺;一路香風花雨,風光無限!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雖然段太尉被得道高僧說動善心,移居別處,舍宅建寺,弘揚佛法;他可能沒想到這一善舉,名揚千年,流芳至今!

歷經唐宋元明清,朝代更迭;兵焚匪禍,毀建幾易,響山寺依然香火鼎盛。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安徽省政府,大小各級行政單位,以及第二十一集團軍駐地,估計大約四十萬人,潮水般湧入老金家寨至響山寺這十里長街的山嶺溝谷間和田野村舍裡。那時已稱“立煌縣”。

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與抗日行政機構,也相應地搬遷到此。可以想像國共兩黨,共同抗日,相安於此。其繁華與熱鬧,超越史前!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1943年1月2日,日本鬼子血洗立煌縣,一路燒殺搶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繁華的十里長街,焦土瓦礫,濃煙滾滾。斷垣殘壁,慘不忍睹。響山古寺,也同樣慘遭毒手。殿宇焚燬,牆倒房塌。鬼子走後,此地和周邊窮苦人民,蜂擁趕來,奮力撲火,倖存幾間無損。1945年,國民黨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撥款重修響山古寺,並親筆題寫“響山古寺”匾額,懸掛門楣之上!

其時,距愛國擁共抗日名將、國民黨安徽省主席、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逝世,已六年之久了。廖磊墓,就座落於寺廟正屋後,響山嶺下。為紀念廖磊將軍,國民黨於寺廟內,專闢一間房屋,設為“廖忠祠",以志永久祭祀!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民國時期,曾有人作上聯:“響山嶺下響山寺,寺響,山不響?”,至今,不知可有人對出?

對於響山古寺至老金家寨歷史上“十里長街”的繁華程度,通過一個歷史典故“黃花天子坐古城”也能從中得到啟發。

北宋仁宗(1022--1063)時期,後周裔孫柴榮,在此招兵買馬,築城立寨,公然反叛,對抗朝庭。朝庭遂頒旨楊門女將出徵平亂。佘老太君年事已高,穆桂英執掌帥印,命令女將楊娜紅率軍進山剿匪,平息叛軍。由於古城堅固,防守嚴密,楊娜紅久攻不下,宋軍傷亡巨大。後遇高人指點,巧得妙計,才得以攻破城池,滅了黃花天子和手下清風、明月二位大將,以及所有叛軍們。楊娜紅班師回朝。

這古城,在金寨剛解放時,曾是古城鄉稱謂。為老金家寨鎮所在地。抗日戰爭時期,有人在古城畈發掘一口大缸,缸底有大宋宣和二年(1120)字樣,如今黃花天子坐古城的遺址,已沉入水底,位置於響山寺村白嶺處的古城居民組和趙灣居民組所轄的水庫淹沒區。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現在的響山寺街道,呈U型,南街,於橋頭分叉,主街向古碑方向延伸,叉街朝西往雙石方向延伸,因沒完全開發,所以叉街很短。一般都歸為南街一條街。北街,從橋頭至少要走50至80米的中心街道,然後在分路口,主街伸向槐樹灣鄉方向,而叉街,拐進千年古寺,因當初只規劃開發到古寺門口,街太短,也可忽略不計。梅山至古碑鄉村公路,穿街而過。

據傳,在北街街頭的七店居民組與萬衝村的板橋居民組交界的地方,一座山半腰,隱藏著人把高的洞穴,清末民初之際,當地人經常會看到兩隻大毛狗(即狐狸),帶領一幫小毛狗出沒山野。話說民國十六年(1927),響山寺有龔某、許某二人,結伴至漢口做生意,由於生意虧盡,血本砸光,淪落乞丐。一日,二人至一包子店門前,因飢渴難耐,體力不支,暈倒在地。包子店老闆,為一對四十多歲的年輕夫妻。目睹此景,趕緊跑來,攙扶二人進店,倒上兩杯白開水,稍後,又端來熱氣騰騰的餡包子,微笑著說:“你們放心地吃吧,不要錢的!”二人感激涕零。雙方交談中,老闆得知二人為金家寨鎮響山寺人,便高興地說:“我們是老鄉呀!我們就是響山寺七興店人!”龔某和許某,互相對望,驚詫萬分。既是老鄉,怎麼從沒見過夫妻二人?而且,響山寺附近哪有“七興店”這個名字?但老闆夫妻二人,熱情招待,安排留宿,找來合身衣服,讓他們沐浴更衣。脫去破衣爛衫,洗盡蓬頭垢面,他們煥然一新。

第二天,老闆夫妻,欲留二人歇息遊玩一天,養足精神,二人婉言相謝,執意要回。遂饋贈路費盤纏。二人深感夫妻老闆的俠肝義膽,鄉情厚重。無以回報,只能銘記於心。那時,戰亂頻繁,交通多阻,二人只好沿路地走。一日,夜宿羅田縣境內路邊一處小旅店時,晚上二人同做一夢,夢中,漢口包子店老闆說,夫妻二人就是響山寺當地人稱“毛狗籠”的那兩隻大狐狸(俗稱毛狗)。在那裡修行已近千年。因感應響山古寺佛法薰陶、佛光普照,潛心修為,積德為精血,存善鑄魂魄,修成正果,終成人形。後因古寺香火鼎盛,人聲喧雜,對夫妻二人修行不利,才輾轉流落漢口,開店為生。今有一事相求,懇請二位老鄉回到家鄉,把“毛狗籠”改稱“七興店”名字,200年前,我們就稱呼“七興店”了。夢醒後,龔某、許某遂恍然大悟。到家後,不負所托,即改稱謂,廣播恩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七興店最後叫成“七店”二字了,一直延用至今。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可見響山古寺佛法廣大,佛力深厚,普渡眾生,惠澤萬物,修善成因,積德為果,終成正品!

想想現在社會上,有些損人利己、坑害國家、欺民害民的傢伙,還不如有靈性善心的動物。唉!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2


民國十八年,響山寺及周邊的村莊,很多人十五、六歲就參加紅軍鬧革命了!六安六區二鄉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就設在響山寺。出現了父母送兒、妻送夫、女送郎參加紅軍的感人場面。

原安徽省軍區副政委、開國將軍馬宗璜(1903~1993),就是出生於響山寺座落地界廟灣組。少年從軍,馳騁疆場,歷經四次反圍剿、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抗美援朝戰爭,戎馬一生,功勳卓著。1955年第一次授銜為少將軍銜!

毛主席的炊事班長老紅軍李開文(1897~1993)參加紅軍時,其長子已到懂事年齡了。為了幹革命,為了追求窮苦人的翻身解放,毅然決然拋家別子,投身紅軍隊伍當中。據傳,在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時,任炊事員的李老,時刻懷揣溼草行軍,到休息做飯時,他從懷裡掏出焐乾的溼草,第一個升起裊裊炊煙。因此,他負責飲食所轄的連隊,在茫茫的冰天雪地中,總是第一個吃上飯的隊伍。剎時,名聲傳遍整個長征的隊伍,連中央毛主席和其它首長們都知曉其人其事。紅軍到達延安後,毛主席欽點李開文為特灶班班長,負責專為毛主席和周恩來、李富春、蔡暢、陳雲等中央首長們的飲食三餐。全國解放後,李開文謝絕了中央首長們的挽留,推辭了安排於天津一大型工廠的領導職位,堅決要求回到家鄉來。為了滿足李老的心願,便安排至離家最近的響山寺糧站任負責人。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響山寺糧站,其實就是響山古寺。那時,建國初期,一窮二白,經濟低下,蔣家王朝被攆到臺灣,留下的是千瘡百孔的山河、滿目荒涼的大地!一切建設從零開始,百廢俱興。1952年,政府徵用古寺為糧站,供應著原雙石公社8個大隊、槐樹灣公社11個大隊、古碑公社2個大隊,約4萬人的口糧。每到春荒或缺糧之際,來買糧食的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有時,頃刻間能排200多人的長隊等候。因響山寺門前的響山寺河(就是現在響山寺街中心的河),總是逢大雨時刻,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出現過激流洶湧、吞噬人命,卷裹而去的現象;1953年(也有人說54年),李老自掏腰包,選購木材,聘請木工巧匠,在響山寺主河上游的兩道支河(一條萬衝與祝衝交匯的支流,一條付灣與陳沖交匯的支流,在現在響山寺街中心的橋頭處,匯聚成一條主河,注入梅山水庫),架起兩道木橋。從此方便了百姓的出行與勞作!此兩道木橋歷經風雨二十多年,為當地人民和過往行人,帶來巨大的方便和默默無聞的貢獻,正如老紅軍李開文身上所煥發的無私品格和博大的襟懷!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如今的響山寺,風景如畫。乾淨整潔的街道,鱗次櫛比的樓房,一家挨一家的店鋪,琳琅滿目的商品,香飄萬里的風味小吃,整齊劃一的新農村別墅,以及所到之處隱現於竹樹環合、綠蔭掩映之中的美麗村莊;路通,水通,電通,網絡通。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清晨,鳥鳴啁啾,花香撲鼻,輕嵐散盡,旭日東昇,散步的人們,有的在響山古寺前的新農村廣場,吮吸清涼怡神的空氣,伸伸腰、踢踢腿、跑跑步;或者沿著500米紅色通道,從古寺門口順水泥路漫步前行,至王明紀念館處,再拾級而上,經廖磊墓前,你便目睹兩扇紀念碑立於墓前東西兩側,一側為蔣中正題詞:“求治至誠見危授命,耿耿忠心能貫日;殺敵爭先盡瘁以死,芸芸黎庶載豐碑”,另一側為民國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題聯:“墜淚讀碑文,惠政難忘羊太傅;破胡留戰績,英風常想岳家軍”;再緩步東移,就到了紅軍老班長李開文故居,土牆瓦頂,老式建築。他的墳墓,安葬於故居屋後山上,有水泥與鵝卵石澆鑄的小徑通連。當你全身微汗淋漓時,便可信步由故居前臺階而下,又到了李老曾經工作過的糧站(政府在響山古寺東首,建成新的糧站,1983年糧站搬遷新址,古寺重新迴歸佛教肅穆聖地。84年、86年省政府兩次撥款修繕古寺,並被定為“省級重點寺廟”),又回到寺門前的大廣場上。整個線路,繞寺一週。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夜晚,長街燈火通明,店鋪門前的小音箱,放著悅耳動聽的音樂,跳舞的人們,合著節奏,翩翩起舞。散步的人們,如果沿北街信步至街道盡頭七店組處,你能看到合武高速高架橋上,川流不息的車輛,來來往往,燈光如柱,閃爍不停;再朝前的滬漢蓉高鐵的高架橋上,時間上巧合的話,能一睹燈火輝煌的子彈頭型列車,一閃而過,猶如銀蛇出澗、巨龍穿壑,倏而無蹤。最為可喜的是,在高速與高鐵兩架飛虹之間,一片開闊的田野上,倚山臨河,矗立著一座美麗的學校“皮定均紅軍希望小學”(皮定均將軍,為毛主席55年授銜時,欽點的“皮有功,少晉中”的得力愛將。故居雙石代嶺村水庫淹沒區,距響山寺街道四、五里之遙)。有住校的老師,在燈光下認真學習,辛苦備課。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今天的響山寺,無論過去經歷了怎樣的滄桑和磨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祖祖輩輩,從未停止追求幸福追尋希望而奮鬥求索的腳步!從未泯滅積德行善的靈魂之光,從未改變善良純樸的本性,從未丟棄擁抱真善美的建設美麗家園的信念,對光明未來的追逐,永不停步,充滿信心!

作為這片土地上長大的孩子,我為她獻上深深的祝福!

家在金寨|話說家鄉響山寺

更多金寨資訊趣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