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經常碰到大魚,而你釣不到?餌料用不好大魚想吃也吃不到

你有多久沒碰到大魚了?一月兩月還是半年?為什麼同樣的釣位,同樣的釣點別人經常釣到大魚,你卻是小魚吃鉤?其實餌料用不好大魚想吃也吃不到,很大的原因出在餌料上。

我們釣友應該能發現一個問題,釣魚的時候經常看到旁邊有釣友釣到大魚,而這麼好的運氣,都沒有自己!難道釣大魚真的靠運氣嗎?其實老貓覺得不見得,很大原因是窩料和餌料的問題,窩料是一次性的,那麼打窩後怎麼用餌才能收穫大魚呢?老貓這裡有幾點意見大家參考參考。

別人經常碰到大魚,而你釣不到?餌料用不好大魚想吃也吃不到

一、釣小魚用打窩的方式增加碰到大魚的幾率

釣鯽魚的時候打窩一般是酒米,或者不打窩,靠拋竿的頻率,隨著餌料的散落在水底形成魚窩點,大部分釣友都是這兩種方法。

但是酒米顆粒很小,餌料的散落物也比比較少,很容易被其他小魚吃掉。水底餌料少,大魚進窩的幾率也不大。那麼怎麼增加大魚進窩的幾率呢?

打酒米窩料或者不打窩靠餌料的霧化來誘魚的時候,可以加一點玉米粒,不需要太多,幾十粒就可以。發酵玉米粒或者酒糟玉米粒,在水底味道很大。小魚或者鯽魚進窩後,它們又吃不到,這些玉米就會長期留在水底,只有大個體魚類進窩後才能吃到,這也就增加了大魚進窩的幾率,從而在釣小魚的時候比較容易釣獲大個體魚類。

如果釣小魚的時候想碰到大個體魚類,不防試試這個辦法,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別人經常碰到大魚,而你釣不到?餌料用不好大魚想吃也吃不到

二、拉餌的方式來增加碰到大魚的幾率

釣友在釣小魚的時候,總感覺餌料太大,魚兒不好入口。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餌料只要不是太大,魚兒入口是沒有問題的。

拉餌比較鬆軟,入水後就會霧化一部分,再加上小魚的接口。到達水底的時候,餌料只剩一點點,鯽魚等小個體魚類確實比較容易入口。但是由於餌料比較少,在水底霧化減少,也就起不到誘釣結合的作用。

拉餌餌團較小,在水底霧化也少,即使附近有大魚也很難把大魚誘進窩內。大魚進窩後也不一定注意到餌團,從而吃餌幾率也就減少,也就很少能夠碰到大魚。

總的來說不管是釣小魚還是釣大魚,餌團不要太小,釣小魚餌團小餌料在水底霧化散落物較少,誘釣結合效果不理想。大魚進窩後餌團這麼小,大魚也不一定能夠發現餌料。老貓覺得拉餌在狀態好的情況下,和中指指甲蓋差不多大小為好。

別人經常碰到大魚,而你釣不到?餌料用不好大魚想吃也吃不到

三、用拋竿的方式來誘惑大魚

拋竿的方式對於釣魚影響很大,有些釣友拋竿不準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餌料在水底散開面積很大。餌料散開面積大,魚兒在水底吃餌就比較分散,魚兒分散上魚率也就變慢了。

大魚比較精明,很多時候它們在窩外,吃剩餘的殘羹剩菜。真正進窩吃餌的並不多,即使進窩後吃餌,也是吃兩口就走開了,不會在窩內停留太久大口吃餌。

這個時候拋竿不準確,窩子旁邊都是餌料,大魚怎麼可能進窩吃餌呢?窩外的餌料就夠它們吃了。再說即使進窩後,也不知道你拋竿拋哪裡去了,這也就造成釣到大魚的幾率很小。

所以說拋竿的方式要正確,最好拋在同一個位置,這樣不至於餌料散落在窩外,大魚想吃餌料只能進入窩內,這也就增加了釣獲大魚的幾率。

別人經常碰到大魚,而你釣不到?餌料用不好大魚想吃也吃不到

四、大魚進窩後要放口

釣魚的時候,在發現窩內有成串的鯉魚泡,或者突然之間停口了,這種情況一般是大魚進窩的表現。釣友就需要注意,增大拉餌餌團,或者改用搓餌,減少提竿頻率,靜靜等待大魚吃鉤。

如果浮漂有動靜,沒有黑漂或者送漂的情況下,不建議提竿。這是魚餌根本沒有入口,不是正口,提竿容易跑魚炸窩。有時候是魚兒個體比較大,它們在水底遊動攪動水流,或者遊動的時候撞到魚線,提竿也是錨魚,在不確定正口的情況下不提竿。

別人經常碰到大魚,而你釣不到?餌料用不好大魚想吃也吃不到

很多釣友在不經意間釣到大魚,提竿跑魚或者遛魚的時候跑魚,很大原因就是不是正口,魚鉤掛到魚嘴較少,或者掛的比較淺,很容易造成跑魚。有時候是錨到魚身,提竿後魚鉤上面掛一片魚鱗,都是沒有放口造成的,適當放口中魚後跑魚幾率更小。

總結:在釣小魚的時候想要碰到大個體魚類吃鉤,不是不可能。打窩的時候加入一點玉米顆粒更留魚。拉餌餌團適當拉大,增加水底餌料散落量,使大個體魚類更容易發現餌料。拋竿方式要正確,儘量餌料拋在同一個位置。適當放口,感覺不是正經口就不要提竿。能做到這幾點,碰到大魚幾率大大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