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之源:愚昧的私有观念绑架了我们!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46)

问:人为什么总把感知到的一切看成是客观存在?

答:因为人不知道自己在感知。

问:感知是不是认识?

答:感知包括认识,但不仅仅是认识。

问:感知是不是感觉?

答:感觉只是感知的一种机能,感知有若干种机能。

问:感知是不是人的意识?

答:意识是感知运动及内容。

万恶之源:愚昧的私有观念绑架了我们!

问:感知是不是人的主动行为?

答:感知是一种存在方式,其中包括人的主动行为。

问:人能不能拒绝感知?

答:人只能主动回避某些内容,但人无法拒绝感知。

问:人是否可以只选择感知愉悦的而不感知痛苦的?

答:这种选择极为有限,因为感知内容整体性存在,只能让整体存在呈现感知愉悦状态,很难做到只选择局部的感知。

问:什么是感知的资源?

答:所有的感知对象都是感知的资源。比如:食物主要是味觉的资源;风景及色彩主要是视觉的资源;声响及音乐主要是听觉的资源;气味及芬芳主要是嗅觉的资源……

问:人是不是感知的资源?

答:他人是最重要的感知资源,他人是精神、情感、认识……的资源以及一切感知行为的参照、应证的对象,人的存在不能离开他人。

问:他人难道不是感知资源的争夺者吗?

答:他人是生存资源的争夺者,因为生存竞争原则将资源划分为个体拥有,资源的有无意味着生存权。感知资源则是制造感知的材料,资源只有被感知性质,没有分割成私有的概念,人与人与感知资源的关系是分享感知、共同感知和互享感知的关系。分享不会呈争夺状态,因为存在的目的是共同的,没有任何别的目的,所以没有争夺资源的可能性。

问:人难道不是资源的消耗者吗?

答:消耗是生存逻辑下的概念,感知存在中没有消耗,只有感知对象的属性转换概念,这种转换会保持平衡,因为转换服从于感知的需要,一旦失衡就会造成不良的感知反映,所以,人与资源是一种保持平衡的关系,而不会因消耗而减少资源,形成失衡的存在关系。

问:这就是感知观念和生存观念的本质区别吧?

答:正是,当唯物主义观念把客观事物置于人之外时,人与客观存在的整体关系就被撕裂,人是人,客观存在是客观存在,两者发生不相关的各自存在关系或对立和利用的关系,这样,存在的失衡状态在所难免。

万恶之源:愚昧的私有观念绑架了我们!

问:是不是可以说,在感知存在中,吃饭的目的和性质都变了?

答:太对了,生存观念下的吃饭,其目的是保持生命的存续,而生命存续是个体的事情,与他人他物无关。而感知观念下吃饭,是重要的感知活动之一,一是保持生命设备运转,更重要的是获得感知愉悦,而每个人的感知愉悦与否,都与他人的感知密切相关,因为每个人的感知态都会影响他人的感知态,人与人的感知态都在交互作用,所以,吃饭的愉悦是在建设共同的感知态。

问:连吃饭的行为都不是私有了,还有什么是私有的呢?

答:这就是感知伦理造就的逻辑,私有是万恶之源,它不但排除他人、封闭自己,还制造出无穷无尽的罪恶。消除私有用管理、限制或共产制度都无济于事,必须从本质上改变其性质,让私有失去意义,私有行为就再不会产生。

问:消除私有是人们企盼多年却实现不了的梦想吧?

答:私有是生存逻辑的必然产物,私有是生存之根,无私有哪来生命竞争理念?无私有哪来人类社会的形式与结构?无私有哪来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无私有哪来的人类文明?可以说,正是私有观念造就了人类世界的存在现实。但人们又难以忍受私有的分割、私有的观念、以及人类的私有体制带来的恶劣后果。人们痛恨私有观犹如痛恨魔鬼,但人们对人的私有特性束手无策,因为私有正是人的命根啊。

问:难道私有不是万恶之源吗?

答:为什么造成私有?造成私有的原因才是万恶之源。人们痛恨自私自利,但从不追究私有的根源,当人们铲除私有制时,却不敢铲除私有之根,所以,私有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人对其无可奈何。

问:你的意思是,私有观绑架了人?

答:确切地说,是生命观绑架了人。生命观必然产生私有,这是生存逻辑使然,这也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丛林法则、适者生存法则的根据。私有不但是人的自我行为,更是生命存在的核心,生命的排他性就是私有的内在表现。人类树立了生存竞争理念,就是树立了以私有为核心的存在观,矛盾就在于人以私有的生命为本,又接受不了私有生命必然产生的结果。如果人能够以生命间互相杀戮为乐,能够以人与人之间掘出的深不可测的鸿沟为快,能够对生存的遭遇的痛苦折磨全然不觉,那又痛恨私有做什么?那又掀起一场又一场的革命做什么?那又乞求幸福和快乐做什么?

万恶之源:愚昧的私有观念绑架了我们!

问:这不说明人是容不得私有的吗?

答:人是容不得私有结下的苦果,但离不开结果的树,这就是让人矛盾至今的根源。人们幻想着也确实在努力做到让这棵私有生命之树,结下和谐、幸福、甜蜜的果实,但那可能吗?这不违背了人严格遵行的客观法则,刀剑之下开满鲜花,竞争之中既和谐又愉悦……这不是荒诞剧又是什么?吊诡的是,人真是这么指望的,真是这么来努力实现的,而且,还费心尽力地设计出了尽善尽美的理想国、大同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要让人乐还是让人悲?这恐怕是人间矛盾的极端作品,足以证明人类无知和幼稚到何种程度。(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