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入人心2》觀察

《聲入人心2》觀察
《聲入人心2》觀察
《聲入人心2》觀察

先導片(7-12)

7分多鐘的先導片,精美。無論畫面質感,還是象形文字的意象。

36位美聲以群像方式首次亮相,以院校高材生、年齡從18到47、主演多部音樂劇、國外院校高材生、國內院校專業第一等身份逐批介紹,最後以36子對首席和替補的理解收尾。

精美,但缺了點什麼?沒有了36子初認識時,相互之間好奇的打量和脫口而出的點評。

說到底,缺了真人秀的真。

第一期(7-19)到第七期(8-30)

先回顧一下《聲入人心》第一季,三位出品人既有正宗美聲,也有流行女聲和擅長小提琴的綜藝咖;已經有知名度和一定高度的選手,包括參加過《歌手》的男低音王晰、《好聲音》周深、《好聲音》冠軍李琦、《星光大道》總冠軍鞠紅川等;正是在這些知名選手的映襯下,雙雲等純音樂劇選手隨著節目進程,慢慢出圈了。

應該說,第一季《聲入人心》只能說是個半成品。儘管有韓版《幻影歌手Phantom Singer》模版在先,但由於一個衛視只能上一個有淘汰概念的歌唱類節目,《聲入人心》最大的難題,是無法像《幻影歌手》那樣通過邏輯清晰的層層淘汰,選出最終的四重唱。於是,《聲入人心》設計了首席和替補的規則,通過6位首席和30席替補的不斷輪換,實現既沒有淘汰選手、又保持節目的競爭機制的節目效果。但在節目進程中,這一設計始終困擾節目組,如何更好地分配好節目時間,在用一定篇幅體現替補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篇幅放在突出首席上?應該說,節目組這方面的得分只能說勉強及格。

另一個最重要的規則,是三位導師對首席、替補的評判方式和表現方式。第一季用卡片上敲章的方式,給出“首席或替補”建議。但究竟誰給出首席建議、誰給出替補建議?理由又是什麼?節目中並沒有交待。無論規則還是表現方式,第一季是非常困惑的。

由此,首席、替補席位的舞美設置,也一直沒有定案。除了第一季第一期和第二期,其他場次只能用混亂和寒酸形容。

因此,《聲入人心2》能否在第一季基礎上改善,便是我最關心的。

先看導師,第二季保留了廖昌永和尚文婕的配置,HENRY劉憲華換成張惠妹,看似咖位升級了。但從第一期節目效果看,張惠妹的加入,並沒有給節目很多的加分。導師之間意見幾乎從始至終的統一,也讓節目少了一大看點。

再看選手,第二季網羅了大批海內外音樂學院尖子,47歲音樂劇演員劉巖和38歲男高音張英席這兩位高齡選手的加入,算是節目的亮點。但和第一季相比,音樂上知名度已經打開的選手,幾乎一個都沒有(快男尹毓恪勉強算一個,周奇則是熱播電視劇演員),不得不說是第二季導演組的一個糟點。(特別是總導演任洋宣稱有意棄選知名度高選手的說辭,讓人難以理解。)

三看規則,或許這是第二季最大的遺憾,竟然在第一季存在明顯短板的這一點上毫無改觀,仍然是首席建議,仍然是老土的卡片和敲章,仍然是出品人誰贊成誰反對一片模糊的暗箱操作。

四看新鮮感。如果說第一季在節目模式很混亂的情形下,仍有選手成功出圈,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國內觀眾先入為主的新鮮感;那麼相隔短短半年,第二季就匆匆出爐,雖然在舞美、燈光等細節上有所加強,但總體規則不變,選手來源基本不變,導師變化不大,舞美雖有升級但框架未變,節目整體的新鮮感無疑大打折扣。

五看空間設置。36子除了第一期和第二期時坐在同一空間,彼此有非常多碰撞外,此後便被分割到二到三個空間(首席空間、表演替補空間、其他替補空間),選手之間有趣的碰撞被人為地減弱了。揭曉結果的空間做了單獨設置,本意是強化懸念過程,但又把出品人和選手的直接碰撞消於無形,選手先得到信封(已獲知結果)、再互相揭曉的環節,更像是選手演出來的,這與真人秀的真是背道而馳的。

從七期節目流程看,每期6、7首歌之外,大量篇幅給了下一組選手是誰、首席建議揭曉等懸念以及出品人似是而非的評論。這本是真人秀常規的操作,但是,當出品人永遠一團和氣、口吐蓮花,而所謂懸念又是出品人、選手錶演出來的,作為觀眾,會期待嗎?

《聲2》本不應該如此。

選手設置上,既然第一季主打學院派,第二季選材眼光本應該更寬泛,比如:加入純粹的鄉村野嗓等非學院派,出現第一季回爐選手,或者第二季乾脆全部換成女選手等。當然,更少不了已經具有知名度的熟臉,這是真人秀捧人不二的法寶之一。

和《中國好聲音》導師過於活躍以至於選手被淹沒相比,《聲2》出品人之間的交流基本一團和氣、毫無火花,兩位流行歌手的點評顯得底氣不足,有點裝,有點端,缺的是真誠、專業和直接的點評,把節目看點拉下了不少。導師不是一定要意見相左或尖銳逆耳,但務必直抒胸意而不是總是模稜兩可。

選手與出品人關係上,最核心的是,在不淘汰任何選手前提下,對每一組表演選手,出品人應給出專業、直接或許不那麼統一的意見;首席或替補的決定,應該由每一位出品人當著選手的面直接給出,並說出理由。這就需要對老土且不透明的卡片敲章規則,作出大膽的、更清晰、更有視覺感、更有趣的修改。

在選手空間佈局上,完全可以把首席、替補放在同一空間(只需把第一、二期選手區域的替補席位加高到與首席等高即可),選手之間的交流會呈現很多的火花。這已在《創造101》等諸多選秀節目中得到驗證。

雖然不能淘汰選手,但《聲2》本質上就是一檔選秀節目。因此,除了每期6-7首歌,重點應放在選手性格的塑造上,這樣選手的形象才能一期期立體、豐滿起來。因此,選手三個月封閉生活、平時的訓練和小考、和親友粉絲等各種勾連,都應該藉由外景VCR展現出來。

《小歡喜》方一凡的演員周奇出現在選手陣中,本是《聲2》一大炒點。然而,在《小歡喜》熱播期間,節目組沒有及時調動電視劇資源如劇中方一凡爸媽扮演者黃磊、海清探班或以特殊出品人身份在節目中亮相,不得不說,是導演組一大失誤。

替補究竟在節目中可以做什麼,除了端坐替補席評論?可以通過先導片,表現替補之間競爭正式席位;可以在節目開始以合唱方式亮相;可以在正式表演中擔任伴唱;還可以為每組表演擔當管家角色,鞍前馬後服務。總之,導演組有發揮的餘地。

第七期開始,演播室終於帶上了觀眾。但奇怪的是,沒有人主持過渡,也因此沒有了選手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為什麼不能讓上季高天鶴出演這個主持角色呢?幸好,第八期終於等來了第一季選手與第二季選手的合作。用好第一季已經出圈的選手,是導演組必須想到的一招。當然,之後更可以搭配熱度高的藝人,比如第一季出品人HENRY,迪馬希等。@湖南衛視聲入人心@任洋Jiny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