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爸媽每天都在做的拍打健身,究竟是養生還是養病?

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你就能照顧好生活中80%的事。

文章分享者簡介:韓瑞丹,全國高級康復理療師,艾灸師

路過清晨的公園,經常看到有許多人在拍打身體,有的時候還能聽到有人邊拍邊喊:“拍走高血壓!拍走頸椎病!”

真相:爸媽每天都在做的拍打健身,究竟是養生還是養病?

(老年人晨練的最愛:拍打健身)

拍拍身體就能趕走疾病嗎?這到底有沒有醫學根據?

拍打身體真的能健身嗎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預防保健中心主任韓興軍在接受《齊魯晚報》採訪時提到:“人體氣血就是以經脈為運行路線,所以經絡的主要作用是聯絡臟腑、運行氣血。”他認為,經常拍打經脈能保證其通暢,可調虛實,對很多健康問題也能起到預防、改善的作用

真相:爸媽每天都在做的拍打健身,究竟是養生還是養病?

(拍打肘窩有行氣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

其實,拍打健身法古而有之,是傳統健身方法中的一種。人們通過用手指、掌、拳等拍擊身體經絡和穴位,以此達到暢通經絡、預防疾病的效果。《中國體育報》曾發表《簡易拍打健身法堅持敲打自己讓身體受益》一文,文中舉例:

一位60多歲的阿姨每天都要拍打全身十多個穴位一遍,堅持了好幾年並從中受益,她說:“有時候我的背疼,只要按一下大魚際就能有效緩解,非常管用。”

真相:爸媽每天都在做的拍打健身,究竟是養生還是養病?

(此文現在還刊登在國家體育總局的網站上)

拍打時要注意手法和順序

雖然拍打法確實有益健康,但必須掌握技巧和力度,不然很可能把自己拍“傷”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醫師葉勇介紹說:

拍打時手指自然併攏,關節微屈平穩而有節奏地拍打。掌虛指實,利用氣體的振盪和緩地傳送至皮下肌肉經絡,見到拍打處微微紅潤略帶紫紅即可。力度適宜筋骨免受傷害。

真相:爸媽每天都在做的拍打健身,究竟是養生還是養病?

(虛掌:五指併攏,掌心空虛如碗狀,手掌邊緣為著力面)

知道了怎麼拍,接下來我們說說拍哪裡。很簡單的一個方法是:找出位於手腳的十二經,哪個臟腑有病就拍哪條經絡。

比如心臟不好,心慌、氣短、胸悶等,我們不可以直接拍打心臟,而是要拍打手臂內側的肺經、心包經、心經,能很好地改善不適。

拍打的順序也要注意:建議順著經絡的走向來拍!亂拍一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的效果,時間長了反而對身體有害。

手臂內側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拍打時應從上往下拍;

手臂外側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拍打時應從下往上拍;

雙腿外側足三陽經

(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拍打時要從上往下拍;

雙腿內側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拍打時要從下往上拍。

如何通過拍打經絡來養生?

真相:爸媽每天都在做的拍打健身,究竟是養生還是養病?

拍打肺經預防感冒、滋潤肌膚

肺主皮毛,且主一身之表。經常拍打手太陰肺經,有利於預防感冒,還能讓皮膚變得更加光滑滋潤。

拍打心經、心包經可以緩解心臟不適

經常拍打心包經、心經,有舒心解鬱之效,有失眠困擾的人群,多拍這兩條經絡也有助於睡眠及情緒的調節。

拍打大腸經可以促進排毒

經常敲打胳膊正面的大腸經,能加快排出體內的垃圾,同時還可以消減胳膊上的贅肉。

拍打三焦經可以提高免疫力

三焦經主一身之氣。保持三焦經通暢,人體氣順了就不容易生病,免疫力也會得到增強。

拍打小腸經可改善頸肩疼痛

當陰寒之邪入侵小腸經,肩胛到頸側的這一段會因氣血不足而出現肌肉僵硬、板結。疏通小腸經是改善頸肩痛的關鍵。下午1~3點為小腸經當令,這時候敲打、按摩或艾灸效果更佳。

拍打脾經、胃經讓吸收更好

經常拍打脾經、胃經,可以增強人體的消化吸收能力,還能改善一些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不良、洩瀉、便秘等。

拍打肝經、膽經能美容黑髮

拍打揉按肝經、膽經,可促進代謝,有利於補充氣血、改善白髮,同時疏導人體氣機。注意敲膽經最好在早上進行,晚上太晚敲會不利於睡眠,晚上睡前適合拍打、推揉肝經,可以起到美容、助眠的效果。

拍打腎經有利於調理腎虛

腎經從腳後跟一直沿著腿部往上。經常敲打此經絡,對於改善夜尿多、腰腿疼、黑眼圈等腎虛症狀很有幫助。

拍打膀胱經提高記憶力

膀胱經上連腦部,氣血易上輸至腦,拍打膀胱經,有利於改善腦部供血,有提高學習、工作效率之功。下午3~5點,這時是膀胱經當令,氣血最旺,拍打效果更好。

不適合拍打養生的人群:

發燒、急性傳染病、急性炎症、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病、結核病、各種出血性疾病、骨折以及瘡癤癰疽紅腫者、孕婦等人群不宜使用拍打法。

注意:如果體內寒溼瘀堵嚴重,拍打法能起到的作用也比較有限,最重要的還是要給身體“升溫”!艾灸藉助艾火的溫通作用,讓寒溼儘快排出,體內全面化凍,所以,在拍打經絡的時候,如果遇到痛點或瘀堵的地方,記得要用艾灸徹底疏通!⊙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動力。精彩給您的朋友,幫助並影響更多的朋友,讓更多朋友受益!閱後請朋友們關注我的文章,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