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培植“双飞地”经济 加快全力东融

我市毗邻粤港澳,是广西与粤港澳地区经济融合、产业对接的重要支点。先行先试,是自治区交给我市的任务。我市创新“双飞地”经济模式,以贺州为“飞入地”,探索建立科研孵化在大湾区、生产转化在贺州的“飞地园区”模式;引导本地企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加工、仓储在贺州,销售市场、产品研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飞地企业”和“飞地市场”合作模式,“飞”出了助力经济腾飞的“翅膀”。

贺州:培植“双飞地”经济 加快全力东融

位于旺高工业区内的广西华砻树脂有限公司是我市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总投资超6亿元,是目前广西唯一一家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企业,产品应用于人造岗石、环保工程、轨道交通等领域,去年产值达到10亿元。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丰富的碳酸钙资源、优越的营商环境、“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氛围,是他们选择到贺州投资兴业的主要原因。

立足园区优势和特色,紧紧抓住东部地区大量企业转移转型的重要时机,努力培育壮大碳酸钙、装配式建筑和生态健康“三个千亿元产业”。在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今年刚从广东引进的“中生-穿越智慧浆云+血浆医药”项目一期10月已经开工建设,将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浆云平台,建成后将形成500吨级医疗富余血浆存储能力和1000吨级血浆加工能力,年血液制品销售及服务总收入将突破25亿。

总投资8亿元的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作为我市的第一个“飞入园区”,目前一批新产业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先后引进软式科技、普维尔科技等26家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企业、30多名高层次人才,推动大湾区的科研技术成果向贺州转化。

贺州生态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小芬表示,育成中心主要是起到一个孵化加速的作用,将前沿阵地例如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上海一些科研的成果,在这里加速孵化然后推向市场,今年预计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2个亿以上,比去年将近增了50%以上。

产业融进来,产品走出去。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飞出地”,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香港相关公司等开展合作,形成一定品牌效应。每天上午,正丰公司的工作人员把我市的蔬菜、瓜果等生鲜食材加工包装后,通过冷链物流将农产品直接运往粤港澳大湾区,贺州“放心菜”深入人心。

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端权说:“公司是生产、种植、加工都在贺州市这里,市场主要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们正丰公司牵头的合作社联盟共有粤港澳大湾区大概有3.5万吨的农产品,预计今年能够突破5万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销量占正丰公司年销售额的60%以上。”

不仅要先行先试,还要成为示范。目前,我市围绕全力东融这条工作主线,突出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新经济新业态的转化培育,着力形成与大湾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增长呈现平稳向好、结构向优、效益向高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正从恢复性增长加快向中高速持续性增长转变。前三季度我市生产总值实现408亿元,GDP平均增速10.1%,位居全区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稳居我区“第一方阵”,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我市经济突出重围,逆势上扬。

市发改委副主任马鹏翔表示,下一步,要在产业对接、产业的配套服务以及落地要素保障上做更大的力度,更精准的服务,加快双飞地模式探索出新的贺州经验和贺州方案。(广电融媒体记者 林辉 周自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