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貧困戶 今日的“掌舵手”

定邊縣楊井鎮陽灣村位於定邊縣東南山區40公里處,303省道橫穿而過。在這塊兒土地面積僅有40.73平方公里的貧瘠土地上,生活著443戶1835人,其中132戶534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戶比例高達30%,是定邊縣貧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

昔日的貧困戶 今日的“掌舵手”

昔日的貧困戶 今日的“掌舵手”

藉機生“蛋”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如何讓這支龐大的貧困隊伍脫貧,成了當地黨委、政府、村兩委的一大難題。2016年底,貧困村脫貧退出在即,村支書郝佔光帶領班子成員,幾經周折協調幫扶單位省地稅局(現國地稅合併為陝西省稅務局)扶貧資金170萬元成立了天佑惠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購買6臺大型拖拉機和配套農機具,為社員提供機耕、機播等農業全程機械化服務。

陽灣村村民都是合作社的股民,合作社為村民提供機械服務只收取油費和司機的勞務費用,節省的開支即為合作社股民的分紅,2017年以來累計為股民節省資金31.84萬元。借來的“機”生下了“蛋”,全體股民笑得合不攏嘴。

以機養機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農機合作社建立起來後,發展的路子如何走?這麼多的機械如何養?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鎮黨委書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時村上著急,鎮上也著急,經過認真研判,確定了農機服務本村的同時,向外攔活,走以機養機,發展壯大的路子。”

昔日的貧困戶 今日的“掌舵手”

2018年,合作社在滿足自家股民生產需求的前提下,經楊井鎮黨委書記陳登科同縣政府、農業局多方協調,承接了農業局土地深松項目14000多畝,今年又同農業局簽訂了5000畝的土地深松項目合同,並在周邊村子承接機耕、機播等項目,兩年來累計承接耕地近2萬畝,純利潤超過30萬元。這樣一來合作社的人員工資,辦公開支,機械維修保養等都有了保障,合作社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下一步我們將指導合作社拓展思路,擴大規模,多元化發展,大力推進種養殖業,種植方面以蕎麥、洋芋、油料等農作物和板藍根等中草藥為主,養殖項目則以奶山羊、杜波山羊為主,並建設加工廠、延長產業鏈,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產品推廣銷售,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楊井鎮黨委書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未來兩年,合作社運行穩步以後,我們將拿出淨利潤的10%沉澱為村集體公益基金,用於全村教育培訓、社會公益事業,大力弘揚社會正能量,做實扶志扶智工作。”陽灣村支部書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向股民承諾。

昔日的貧困戶 今日的“掌舵手”

李文成,今年57歲,陽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6口人,致貧原因是缺技術。2017合作社成立初,李文成積極參與合作社建設,並通過楊井鎮黨委舉辦的農機技術培訓班,取得了結業證書。現在每逢農忙季節,李文成就在合作社的安排下起早貪黑外出作業。2016年脫貧的他現在家庭人均純收入達6819元。合作社裡像他這樣積極參與生產的脫貧戶還有許多,同是貧困戶的哥哥李文貴,現在被全體股民推選成為理事長,貧困戶郝明忠、沙俊魁也都掌握了拖拉機駕駛及作業技術,成了合作社的主力“舵手”。

昔日的貧困戶 今日的“掌舵手”

2019年底,陽灣村計劃脫貧4戶9人,截止10月25日鎮核查組反饋,4戶9人已全部實現脫貧目標,剩餘5戶10人未脫貧,均為低保兜底戶,計劃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

陽灣村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得力於省級駐村聯戶幫扶單位的資金支持,得力於楊井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更得力於村班子探索出的“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

昔日的貧困戶 今日的“掌舵手”

昔日的貧困戶 今日的“掌舵手”

2016年,陽灣村黨員便民服務隊在全國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背景下應用而生。這支隊伍共吸納黨員41名,堅持“便民、規範、廉潔、高效”的服務理念,堅持與時俱進,講求實效,不斷提高黨員服務水平,增強黨員理想信念,同時也是脫貧攻堅時期“扶智扶志”的典範,為促進陽灣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