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戶→幾畝地→不流轉,如何產生高效益?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規模經營。

可有些小農戶,自家只有幾畝地。有沒有不流轉土地,還能實現規模經營的辦法?

土地託管,成為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不下田 種好田

經過再三思考,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的農民文德林在今年初,將自家6畝田託管給鍾祥市春源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這樣一來,文德林不用下田了。合同約定,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服務費,負責全程作業,種子、農資價格低於市場價10%,收益全部歸文德林。

小農戶→幾畝地→不流轉,如何產生高效益?

同樣是把自己的地託管出去,山西省洪洞縣甘亭鎮郭堡村村民王建平做決定時,一點不猶豫。

在2017年之前,王建平每到春種夏收時節,總要從打工的城市坐上火車再倒騰汽車回到村裡種收。2017年,洪洞縣開始實施農業生產託管項目,王建平馬上將自己的土地託管給了合作社。

  • 一直在外打工的王建平,心裡的賬算得清,“太原到洪洞的高鐵票價是65.5元,來回就是131元,還得從高鐵站再打車回村。每天打工收入150元-200元。按每次請假10天、一年請假兩次、日均工資175元算,家裡的地託管後,我每年可以節省費用3762元。”

土地託管以後,他不再受奔波之苦,不耽誤打工掙錢,而且地裡的收入比親自種的時候還要高。像王建平這樣受益於農業生產託管的農民,在洪洞縣有幾萬戶。

合作社的效益何來?

“你種田,我服務”“你外出打工,我替你種田”……形式多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了適度規模經營,解放了生產力,有效帶動小農戶走向現代農業,自身也能從服務中獲得效益。

小農戶→幾畝地→不流轉,如何產生高效益?

首先,合作社通過託管,把農民聯合起來,自身也就有了市場話語權。

在服務中,合作社可賺取服務費,同時由於是集約化經營和規模化服務,農資採購價格也比市場低。

不僅如此,合作社在開展託管服務的同時,還可以推廣新品種,實行標準化生產,統一種收。這樣一來,人工成本降低,種植品種更加優質、種植技術相對個人更加成熟,單位面積內的產量自然就提高,農產品品質也得以提升,銷售時更能賣上價。

典型模式

在生產實踐中,土地託管模式有很多種,其中不乏可複製、推廣、借鑑的地方。



小農戶→幾畝地→不流轉,如何產生高效益?

比如山西省洪洞縣,就形成了“菜單式指引、合同式託管、保姆式服務、管家式經營、網格式管理”的“五位一體”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通常被稱為“洪洞模式”。



“菜單式指引”,圍繞小麥、玉米種植“一年一熟、一年兩熟”,在“玉米機收、秸稈還田、深松深耕、旋地”等作業中,結合當地傳統作業實際,制定了7種不同的作業方式及對應價格補助的套餐組合,供農戶選擇。

“合同式託管”,合作社等服務組織先簽合同後作業,先作業後補助,收取作業費用為招標擬定市場價直接減去項目補助費。

小農戶→幾畝地→不流轉,如何產生高效益?

“保姆式服務”,簽訂合同後,合作社等服務組織根據農戶的要求對部分或全部環節定向開展託管。

“管家式經營”是指農戶不需要找農機戶,農機戶也不愁找農戶,政府牽線搭橋,村集體統一出面組織服務主體與農戶簽訂協議,服務監管全部到位。

“網格式管理”,在適合集中連片機械作業的項目區,以500畝為一個單位網格,設一名託管服務聯繫人,重點做好網格區域中耕、種、防、收等環節的作業農時、作業種類等的登記及與農戶對接,負責區域中農戶與服務組織的雙向信息傳達和溝通;網格中,50畝為一個小格,由作業農機戶擔任聯絡人;1000畝為一個大格,服務組織理事會成員為負責人。

小農戶→幾畝地→不流轉,如何產生高效益?

這種“五位一體”模式,能量非常大。

2017年首次承擔農業生產託管項目的7個服務型合作社,當年就服務7個鄉鎮、69個村、1.6萬餘戶農戶,服務面積累計14.5萬餘畝,秋收冬種託管總面積佔全縣糧食作物面積13%,田間作業總量提高約25%,增加收入16%;農機戶增收約20%,農戶畝增益約22%。



小農戶→幾畝地→不流轉,如何產生高效益?



土地託管,種什麼、怎麼種,農民自己說了算,土地承包權、經營權、收益權不變。從育秧、種植、管理到收購,農民可選擇全託管,也可半托管。規模化生產和規模化服務的潛力,正在土地託管中充分釋放,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