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酷时刻即将到来:药品市场明年预计3%!处方外流超2400亿

2019年、2020年药品市场总销售额预测分别为17816亿元、1835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3%。药品市场迎来史上最严酷的增速放缓阶段

2019年已近尾声,这一年来,在医保控费、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影响下,医药行业内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医药行业也将逐渐步入调整期。目标市场的转变,对企业来说也迫在眉睫。

医药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医药工业增速放缓,终端增长持续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9月份,我国医药制造业八个子行业营业收入18184.2亿元,同比增长8.4%,同比去年全年有所下滑。2019年上半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为8823亿元,同比增长4.6%,三大终端增速持续下滑,以第一终端(医院药品终端)尤为严重。

在近日召开的2019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暨米房会年会上,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表示目前医药行业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目前数据显示,医药工业增速进一步放缓,终端增长持续下滑,第一终端尤其低迷,第二终端出现较大滑坡似乎出乎意料。

此外,林建宁对2020年医药经济趋势进行预判:2019年、2020年医药制造业八个子行业营业收入分别为26327亿元、281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约8.5%、7%。

2019年、2020年药品市场总销售额预测分别为17816亿元、1835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3%。


史上最严酷时刻即将到来:药品市场明年预计3%!处方外流超2400亿


而对未来医药经济运行趋势,林建宁提出四点:一是主流企业加码创新药与高端仿制药的研发;二是终端市场进入“慢增长”的阵痛期;三是创新型工业企业、中药企业、高端仿制药企业3大类制药企业将主导未来业态;四是企业营销模式将发生深度改革,新的工商模式即将产生。

公立医院药费结构调整逐步显现,未来药品费用将呈现继续增速下降趋势

而随着国家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占比、医保控费等政策的推进,公立医院也面临着多重压力。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显示,公立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药占比明显下降,已从2012年的44.3%下降到34.7%,不过仍有部分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超过30%。

 

此外,医保结算资金对医院运行影响也越来越大。2017年公立医院医保结算资金为10431亿元,占医药收入的47.8%。其中总额预付制给公立医院运行带来较大影响,部分医院累计医保未结算资金较高。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公立医院面临巨大的压力。数据显示,2017年业务收支结余为负的公立医院达到2679个,占全部公立医院的30.9%。与此同时,由于医院现金流不足,公立医院与药企、药品供应商之间的费用结算周期较长,部分地方的回款时间甚至达到一年。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经济与费用研究部副主任万泉表示,近年来,我国医院药品费用增长明显趋缓,特别是2017年公立医院药品费用绝对值出现下降。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将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医联体等政策不断推进实施,药品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改革逐步推进,这些变革带来影响最终都将会叠加在公立医院。可以预见,未来药品费用将呈现继续增速下降趋势。

预计2020年公立医院治疗费用有望达到27015亿元,其中药品费用总量将达到8645亿元;2025年公立医院治疗费用将达到39133亿元,其中药品费用总量将达到11935亿元。零售药品方面,预计2020年零售药品费用将达到703亿元,2025年达11223亿元。

处方外流市场潜力巨大,理论上最大规模约为2400-2800亿元。

困难与机遇总是并存的。诸多压力也促使了公立医院通过处方外流等模式来减少风险。这也给院外市场带来无限商机。那公立医院可流出药品费用的规模有多大呢?万泉表示,按2017年公立医院药品费用规模推算,理论上从公立医院可流出药品费用的最大规模约为2400-2800亿元。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分开、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已经不是唯一目标市场了,处方外流已成趋势,在某些局部市场,院外销售渐成气候。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处方外流规模达1600医院,而商业巨头如上药、国药、九州通和华润等公司也早已强势入场,全面布局,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2020年即将来临,医药行业也将面临更多挑战。调整企业布局已成为2019年终总结的重要篇章。当很多人为药品进院、药占比、控费问题抓狂的时候,有的团队已经打通了院内和院外的销售管道,为处方外流做好了各项布局,并实现了今年销售过亿的惊人业绩!实践证明,把握机遇尽早布局,谁才有可能尽早尝到市场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