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中韓關係:冰壺映寒月 互鑑共發展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 通訊:中韓關係:冰壺映寒月 互鑑共發展

新華社記者齊紫劍

“安寧哈塞喲”是韓語“你好”之意。季秋時節,記者在一衣帶水的近鄰韓國進行採訪時,經常聽到韓國民眾對中國人的問候,感受到他們對中韓關係不斷髮展的期待。

中韓關係有歷史積澱、現實基礎,也有發展潛力。韓國古代詩人許筠詩句“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形容的是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也是雙方互學互鑑、合作共贏的寫照。

友好合作:拓寬路徑新期待

43倍,100倍。

這是韓國外交部東北亞局審議官崔喜德與中國外交部新聞團交流時提到的兩個“象徵性”數字。中韓自1992年建交至今,雙邊貿易額增長43倍,人員往來增長100倍。

這一了不起的成就,既是兩國關係迅速發展的一個高峰,也是面向未來的一個起點。再過3年,中韓將迎來建交30週年。“三十而立”,雙方期待關係更加成熟。

“今年,兩國高層交往不斷。雙方共同探索兩國關係新發展,新的合作對中國好、對韓國好。”崔喜德說。

新形勢,新路徑,新空間。互為前3名以內重要貿易伙伴國、進口來源國和出口對象國,中韓合作正邁向新臺階。

中韓兩國領導人就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達成系列重要共識,兩國企業聚焦優勢互補,取得不少務實成果,深化第三方市場務實合作將成為中韓經貿關係新增長點。這種合作,將打開通向未來的一條寬廣道路。

據崔喜德介紹,韓國相關對外政策高級官員也在深入思考討論韓中合作“新模式”。例如,韓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出現更早,物資循環利用也有先進經驗,相關合作進入了“新模式”初期討論的視野。

正如新聞團團長、外交部新聞司參贊戴藍所說:“中韓厚植友誼,加強合作,將帶來更多互利共贏,併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新貢獻。”

清潔行動:“發達城市”有啟發

韓國政府10月25日正式決定放棄“發展中國家”地位。儘管這在韓國國內引發熱議甚至爭議,它也透射出步入發達國家俱樂部的道路與特色。

走在韓國街道,常會感到“發達城市”的“精緻”,一個外在表現就是“清潔”。韓國城市物資循環利用、垃圾處理改革,頗具啟發性。

在首都首爾,清潔街道背後,是對“紙張”“玻璃”“塑料”“金屬”的嚴格垃圾分類和對生活垃圾、廚餘垃圾的嚴格限制等。

分類、監督、罰款等機制設計,為城市清潔的規矩方圓增加了座標。首爾市自然循環科科長崔圭東(音譯)介紹說,垃圾專用袋的價格是普通袋的4倍,約佔三分之二的垃圾處理費,將來還會上調價格。

在濟州市,給城市這樣“化妝”的是36個回收站、總值約64.8億韓元(約合3925萬元人民幣)的相關設施以及每年大量運營費用。濟州市生活環境科科長夫基哲說,“濟州市是韓國垃圾分類處理最完善的城市”,並將試用推行使用信用卡的“iContainer自然商店”垃圾處理系統。

走在韓國城市,不容易找到垃圾桶,而且垃圾分類複雜細緻。然而清潔的環境以及帶來的舒適,會讓人感到雖然不方便但這麼做卻“很值得”。

行政首都:均衡發展想辦法

新興國家發展進程中,總會遇到有關均衡發展的成長煩惱。韓國的重要解決辦法是建設“行政首都”世宗市。

目前,除總統府、國會、外交部等少數機構留在首爾外,包括國務總理室、教育部等在內的42箇中央政府部門和韓國開發研究院等15個國策研究機關,都在世宗市。

通過“行政機構紅利”而發展的世宗市,成為韓國“引領國家均衡發展的示範城市”,也是韓國名副其實的一個“中心”——距全國各主要城市只需2小時以內車程。

世宗市官員介紹說,韓國這座最大規劃城市在市中心留出綠地空間,在周圍規劃居住區,同時引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打造智慧城市。為了讓它更有人文氣息,由政府主導建設、擴充文化設施。

世宗市官員表示,中韓兩國都面臨均衡發展問題,也都有疏散城市功能、建設城市副中心等方面的辦法,雙方交流互鑑,有助於更好發展。

中韓文化相通,利益相關。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在各自發展和命運與共的交匯中,兩國必將拓展更多共同利益,獲得更多春華秋實,在互學互鑑中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