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漁,立體種養實現“1+1>2”

記者楊露露

金秋時節,稻熟蟹肥。在五河縣沱湖鄉大崗村潤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稻蟹生態養殖基地,500畝綠色生態稻穀迎來開鐮收割的日子。

“一田雙收的綜合種養讓咱長了見識。”讓貧困戶李其家讚不絕口的綜合種養,正是我市大力發展的綠色富民產業——稻漁綜合種養的代表模式。按照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5萬畝、百畝示範點20個、千畝示範片10個、萬畝示範區1個的要求,市政府啟動實施了稻漁綜合種養“5211”計劃。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5.1萬畝,百畝示範點25個,千畝示範片10個,萬畝示範區1個,已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稻+漁的綜合種養,從生態和經濟效益上,均順利實現了‘1+1>2’。 ”談到稻漁綜合種養,市漁業局副局長湯二紅告訴記者,從實施效果上看,就是以漁促稻、生態環保、提質增效。在確保水稻穩產的前提下,通過實施稻漁綜合種養,大幅度提高稻田綜合效益,促進了稻田流轉和規模化生產,稻漁綜合種養平均畝產水稻500公斤,流轉稻田3萬多畝。已註冊商標的稻米價格較常規種植售價每斤高3元以上,稻漁綜合種養平均每畝增收1000元以上。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建立稻漁共生生態循環系統,減少了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和農業面源汙染,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分別減少了50%和40%,水稻蟲害發生率減少了30%—50%。

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我市堅持規劃先行。稻漁主產縣區依據《蚌埠市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了縣區稻漁發展專項規劃,農業部門下發了《2019年全市開展稻漁綜合種養“5211”行動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年度目標、重點措施。積極強龍頭、育品牌,通過實現生產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經營規模化,積極培育稻漁綜合種養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目前總數達60個,從業人員5000多人;已註冊漁米品牌8個,水產品牌7個。

推動產業發展過程中,精準的產業政策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助推作用。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開展調研,組織相關部門研究扶持政策,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稻漁綜合種養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目標任務、推進措施,對符合獎補條件的經營主體予以獎補。在繼續實施財政獎補的基礎上,市政府又專門設立農業發展基金,採取擔保集團授信、金融機構貸款、財政風險補償的模式,對無資產抵押的經營主體予以支持,進一步加快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