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筠連縣:堅守疾病防控前線57年 他用忠誠捍衛心中的黨旗

1962年,雷天歘從宜賓衛校畢業分配到筠連縣防疫站。從此,他的命運便一直和衛生防疫工作聯繫在了一起,一生的歲月奉獻給了筠連的疾控事業,至今仍在筠連縣衛生防疫戰線不懈努力,筠連的崇山峻嶺處處留下了他的足跡。

四川筠連縣:堅守疾病防控前線57年 他用忠誠捍衛心中的黨旗

由滿頭黑髮到滿頭白髮,每一根髮絲都曾是無數辛勤汗水的證明;由翩翩少年到矍鑠老者,每一輪歲月流轉,都寫滿“忠誠”的奉獻。他,見證了瘧疾、絲蟲病兩個病種在筠連實現基本消除和消除的歷史。在筠連縣非典、甲流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中,雷天歘總是戰鬥在最前沿。57年來,他成為這片土地上人民健康的忠誠守護者!

讓絲蟲病不再肆虐

筠連的絲蟲病防治工作歷經40年防治與監測,直到1996年8月經過省、地考核評審,達到衛生部《消滅絲蟲病標準》。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接力賽”,是一塊眾人汗水澆鑄的“千人糕”!而雷天歘為絲蟲病防治、監測工作,曾經付出34年的努力。

絲蟲病是地方病流行的一種寄生蟲病。“四條粗腿坐一桌,狗在桌下鑽不出;窮人有病等著死,一人生病全家愁”的民謠,正是對舊社會絲蟲病危害的真實寫照;而民間俗稱的“痰火腳”,腿粗如桶,則是晚期絲蟲病人的典型特徵。《筠連縣誌》記錄,1955年11月,筠連的新兵入伍體檢中,發現維新鎮有2例晚期絲蟲病患者,從而拉開全縣絲蟲病防治工作的序幕。

“十年磨一劍”。筠連的絲蟲病防治工作豈是短短十年。雷天歘作為絲蟲病防治工作群體中的一員,走遍絲蟲病流行的25個鄉、255個村,而全縣有20餘萬人接受過驗血,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當初最苦的不是走村串寨放宣傳電影,不是爬山涉水刷標語,也不是一夜走數十里山路和幾個月的不能回家,而是取採血時一些群眾的不配合。絲蟲病的查血,必須在夜間9時至凌晨2時進行。在防治初期,群眾不懂查血的意義,顧慮多,嫌麻煩,還怕影響健康,甚至有的婦女認為“錐耳朵採血不生娃娃”。雷天歘便和同事們摸黑去找幹部共同做思想工作,往往一夜就得走幾十裡山路,還得苦口婆心地勸說。

四川筠連縣:堅守疾病防控前線57年 他用忠誠捍衛心中的黨旗

今天,翻開1986年衛生廳顧問李聯峰在四川省基本消滅絲蟲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我們能找到這樣一段話:“筠連縣防疫站站長雷天歘等同志,無論是酷暑盛夏,凜冽寒冬,無論是瓢潑大雨,刺骨北風,經常帶領專業人員奔忙在村村寨寨……群眾稱讚他們是絲防戰線的尖兵,為民造福的功臣!”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更是由於對工作的執著,雷天歘先後獲得“湘、桂、滇、黔、川西南五省區絲蟲病防治先進個人”“四川省地方病防治先進個人”“全國絲蟲病防治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他還獲得“四川省基本消滅絲蟲病技術措施研究”省科研進步一等獎,是全省縣級絲防人員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

2019年11月,雷天歘被宜賓市表彰為“最美奮鬥者”。

為克瘧疾人餌捕蚊

由於地理環境因素,瘧疾在筠連縣流行十分廣泛,危害嚴重,曾在民間流傳“十人九擺”。1950年以來,筠連縣出現四次暴發流行,一次大範圍回升。

雷天歘長期承擔著瘧疾防治與監測工作,夏秋季節經常與同事一起去農民住房、稻田夜間捕捉按蚊,那時條件極為艱苦,在缺少先進捕蚊設備的情況下,雷天歘和同事們冒著可能被感染瘧疾或者蚊媒病毒性疾病的危險,裸露出自己的雙腳吸引蚊蟲來叮咬以捕捉成蚊。第二天,忍著雙腳的奇癢,觀察所捕捉到的蚊蟲是否是能夠傳播瘧疾的按蚊。平時,還特別注意收集全縣瘧疾病例的發生情況,並及時治療,至今,雷天歘已記不清走過了多少村寨,治療了多少瘧疾病人,採集了多少蚊蟲標本。

2002年開始,全球基金瘧疾項目在筠連啟動。作為全省唯一的全球基金瘧疾項目縣,每年需查血數千人以上,剛剛退休的雷天歘又回到瘧防工作崗位,奮戰在一線。

正是由於雷天歘等幾代瘧防人員的艱辛努力,筠連縣藉助“全球基金瘧疾項目”,立足防治,進行清灶滅源,淨化病灶,不斷提高瘧防工作質量和規範管理,在加強抗瘧組織建設和強化政府組織、社會參與、部門實施的工作方針的指導下,確保發病人數穩步下降,使抗瘧成效有了質的飛躍。2008年,達到衛生部基本消除瘧疾標準。2016年,全縣實現消除瘧疾標準。

心繫群眾敬業奉獻

雷天歘在自己熱愛的疾控事業中忘我地工作著,心繫人民群眾健康無私地奉獻著。至今,韓德強還清楚地記得雷天歘救自己女兒的情形。

韓德強家住蒿壩鎮中山村一組,離縣城100多里。2004年12月5日,他14歲的女兒韓芳高燒、忽冷忽熱,有時發生昏迷譫語。他懷疑女兒是患了瘧疾,但多方醫治卻沒有效果。幾經周折,他找到了雷天歘。雷天歘二話沒說,馬上抽血。經過三次血液仔細檢查,結果出來了:韓芳的病不是瘧疾!但韓德強堅信是瘧疾,執拗地帶著女兒回了家。

憑著幾十年的從醫經驗,雷天歘覺得韓芳可能是其它感染性疾病,並且存在生命危險。他著急地打電話給韓德強:娃娃的病堅決不能拖,會出人命的!經過他耐心的教育和引導,韓德強帶著女兒到縣醫院做了頭部X光攝片。果不出所料,韓芳被確診為“慢性中耳炎急性膽脂瘤形成、乳突積膿”,縣醫院已無力救治。要到瀘州醫院才能醫治。沒有出過遠門的韓德強,請求雷天焱帶他們到瀘州醫院去。面對欲哭無淚、求醫無門的韓家父女,雷天歘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到瀘州醫學院附一院後,雷天歘領著韓家父女跑上跑下,62歲的他,比年輕人還跑得快。診斷髮現:韓芳後顱有陰影,必須作開顱手術。在整個韓芳手術期間,“幫忙”的雷天歘放不下情面,吃了韓德強的兩盒快餐飯。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雷天歘最大的心願,是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但由於出身地主家庭,年輕時只能是一個遙遠的夢。1985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雷天歘開始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第一年沒有如願,第二年又交。第二年不行,第三年又堅持彙報……這一堅持就是8年。1992年,50歲的雷天歘在鮮豔的黨旗下莊嚴宣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他把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當作他獲得的十分珍貴的神聖的特殊榮譽,作為自己奮鬥的新的動力。

“黨員,是一種特殊榮譽,更是一種忠誠!”雷天歘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吃苦耐勞,不畏艱辛,勤於學習,刻苦專研,具備精湛的疾控業務技術水平。在長期的疾病防治工作中,使他與患者建立了深厚的醫患情誼,他鑄就了一座特殊的橋樑,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與關愛。正如雷天歘所說:“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了我應做的工作,可組織上給予了我很多的榮譽。雖然我已退休,但是,只要有服務群眾的機會,我就會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只有這樣,才能回報組織對我的培養、組織給我的榮譽。”

在50餘年的疾控工作中,雷天歘用實際行動,用堅守疾控戰線工作的釘子精神,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為疾控人樹立了一面旗幟,鑄出了兩個字:忠誠!(筠連縣疾控中心 嚴大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