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李雪健

撰文 | 素一

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李雪健”是誰?

或者跟年輕人提《渴望》,倒不如提一提《少帥》。

這位被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的表演藝術家,用40多年持續不斷的演繹生涯,完美的詮釋了“演員”二字的分量。

在當下充斥著喧囂、浮躁的娛樂圈中,他不僅是一枚標杆、更像一面鏡子,讓所有藝人反觀自己,反思作為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演員李雪健

原生家庭

李雪健,1954年出生在山東菏澤一個小鎮上。

李雪健的父親是原鉅野縣、田莊公社的書記,母親是辦公室主任。

父親常給李雪健講述爺爺的故事。原來他的爺爺是一位抗日英雄,被日本人殺害,去世時才39歲。

李雪健的父親,在爺爺的影響下積極投身國家建設。

在和父親一起共事的人口中,李雪健的父親是一個德才兼備、有組織能力、工作能力很好的幹部,講話時多使用排比句,非常有氣勢。在那個年代,老家鉅野縣只要一提到父親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演員李雪健

成長經歷

李雪健原名李雪見,因為出生那天下著大雪,所以父母給他取名“雪見”。

因為他小時候體弱多病,為了保佑孩子能健健康康長大,後父母又為他改名為“雪健”。

李雪健小時候十分調皮,他還特別喜歡玩水,有一次掉進水塘還差點被淹死。由於父母工作特別忙,疏於對他的照顧,他經常留著鼻涕蹭到衣服袖子上。

儘管小時候的物質條件並不好,但李雪健卻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經常和他一起上山下鄉,見識不少。

李雪健在山東菏澤生活了11年,後來因為工作調動,他隨父母來到了貴州省凱里市。

在凱里師範附小讀書期間,由於他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所以被選入了校文藝宣傳隊。

1970年,中學畢業的李雪健,被分配到當時的210工廠當工人。做工人的那段日子裡,他沒怎麼學會太多車工技術,但卻參加廠裡的文藝隊,時不時在廠裡拍戲演出。3年後,父親把他送進了軍營。

演員李雪健

1973年,19歲的李雪健參軍。一開始他在某特種工程兵部隊裡當兵,隨部隊駐紮在雲南一個大山裡,在那裡他曾打過山洞、挖過坑道。

1975年,一次偶然的機遇,李雪健在連隊裡表演了一段山東快板,被上級機關的領導相中,把他借調去了北京,去參加話劇《千秋大業》的排練。儘管那時候他只是在話劇中演一個普通的群眾演員,但這次的借調,成就了他人生的轉折。

李雪健和其他一共15名群演,都是從部隊裡借調來的,其他人演出後,都被退回了原單位,但李雪健卻被解放軍二炮“文工團”留了下來。團領導還給他放了半個月的假期,讓他回家探親,然後叫他把關係轉過來北京。李雪健知道自己可以留在北京,立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家裡。家人都替他高興,就連街坊四鄰都羨慕不已。

然而好事多磨,一波三折還在後面等著他。

在李雪健以為可以到北京報道之時,卻意外被通知,團裡編制已滿,調動的事情還要先放一放,有情況再通知。

因為已經向原部隊申請了調離,他回不去了,所以只能留在北京等待。在那段等通知的日子裡,他每天精神恍惚,不知前路。

直到1977年,在北京無所事事的呆了1年,他聽說空政話劇團招生了,就去報考,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金榜題名,進了空政話劇團。

演員李雪健

情感婚姻

進入空政話劇團,對李雪健來說,不僅開啟了他的事業之路,也為他打開了美好愛情的大門。

李雪健的夫人於海丹,也是空政話劇團的一名演員。

1980年,26歲剛剛初出茅廬的李雪健,愛上了小自己3歲已經出演女一號的於海丹。

於海丹是高幹子弟,出身藝術世家。因為家庭背景、身份地位的懸殊,樸實、靦腆的李雪健一開始顧忌很多,不敢表白,還是於海丹約了他一起看電影,兩個人才自然而然的走在了一起。

演員李雪健

從相識、相戀到結婚,李雪健努力了3年,在事業上他不斷的突破,小有成績之後,才勇敢的提出了結婚。李雪健把能娶到於海丹做妻子,稱為他在軍營中最大的收穫。

李雪健和妻子於海丹的婚姻的確是緣分使然,僅僅從兩個人的名字就能瞥見端倪。“海丹“與“雪健”十分相稱,在他們結婚的時候,友人送上祝福:

“梅花雪中健、珊瑚海之丹”。

1983年,兩人低調的舉辦了婚禮,1985年於海丹為李雪健生下了兒子李亙。

為了讓丈夫能一心撲在事業上,於海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退居幕後做起了賢內助。不僅如此,因為相同演員身份,在事業上於海丹也成了李雪健的助手。李雪健每每演出、選劇本、妻子於海丹都給他提供參考意見,李雪健對演技方面的精益求精,也最喜歡聽妻子給自己一些指點和評價。

2001年,李雪健在拍攝電視劇《中國軌道》時,突然得知自己得了鼻咽癌。

那個時期,可以說正是李雪健事業如日中天的時期,戲痴如他,他不想停下來工作的腳步,更不想因為自己的辭演而耽誤了幾十口人的團隊,於是他選擇了保守治療,一邊化療,一邊堅持把戲排完。

演員李雪健

有時候鼻子出血、嗓子疼到說不出話來,他仍然堅持拍戲。於是妻子於海丹就每天上午送他去醫院,下午再送他去劇組,李雪健的身體承受多大的痛苦,於海丹的精神就有多大的壓力,但她依然順從丈夫的決定,就這樣,他們頑強的堅持到排完《中國軌道》的最後一場戲。

抗癌之路是十分艱難的,不是一次手術就能完全治癒,於海丹就這樣扶持著李雪健在抗癌之路一走就是18年。在治療的過程中,李雪健甚至因為治病花錢太多,一度想放棄治療。

演員李雪健

但於海丹卻堅定的說:

“我願意用我的生命換取雪健的生命。”

如今,兩個人結婚已經36年,他們之間的夫妻相濡以沫,實難不讓人感動。

演員李雪健

老戲骨的養成

讓普通老百姓都熟知李雪健的,是一部他出演男配角的電視劇《渴望》。

1990年,因為出演《渴望》中宋大成一角而走入千家萬戶的李雪健,早在1980年,憑藉在話劇《九·一三事件》中的出色演出,早已獲得了業內的認可。

然而這樣一個讓他能踏實走上演繹之路,並得到認可的角色,卻得來不易。

當時李雪健進入空政話劇團不久,他憑藉自己的樸實和認真,已經成為同批演員中最好的。除了鑽研演戲外,他還學做雷鋒,誰家需要買煤、需要跑糧店、轉市場,他都主動代勞。他還每天拿著掃把掃大街,“先進”、“標兵”這樣的榮譽他拿了不少。

雖然已經成為演員,但那時候還不是每天都有戲排,於是李雪健沒事的時候就給有戲的演員做助理,端茶倒水什麼都包攬,一邊是學習他們的演技、交個朋友,一邊尋找更多的演出機會。李雪健的積極勤奮,讓他開始在更多劇目中有機會露臉,哪怕是跑龍套他都十分珍惜。

然而,當有導演相中他讓他演主角時,卻遭到很多反對的聲音,說他是農村來的,太過樸實,不適合演大人物等等。這些挫折曾一度讓李雪健羞愧難當,不想見人。

演員李雪健

在《九一三事件》排演時,原本外聘扮演主演的演員因為有戲在拍抽不開身,於是當時的空政副團長決定讓李雪健試試。

演員李雪健

這樣難得的機會來到李雪健面前,讓對演戲如飢似渴的他感覺到全身熱血沸騰,他玩了命一樣要把主角林彪演好,每天5點起床,凌晨3點才睡,吃飯睡覺都琢磨演技。最後他飾演的李彪轟動了整個話劇界。

演員李雪健

出演《渴望》之前,李雪健已經是大明星了,但因為是好友相托,秉承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精神的李雪健,毫不猶豫接了男配角的角色,意外的這部戲卻讓他再次從專業舞臺,走入了普通百姓的心裡,機會總是給那些不忘初心的人。

90年代的《渴望》,轟動了全國,也感動了千萬的中國人,李雪健因為扮演憨厚老實的宋大成,從此被打上了“好人”的烙印。

演員李雪健

《焦裕祿》、《楊善洲》一系列演好人、演無名英雄的電視劇都找李雪健來主演,而李雪健卻在獲得大獎的時候慚愧的說:

“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然而人們卻不知道,在那個減肥藥還不盛行的年代,為了演好一個角色,像李雪健為了更貼近角色本身,每天硬是靠餓自己,餓瘦了20斤,這是一個演員真正的敬業。

李雪健從1977年加入空政劇團,到如今從藝40多年,他出演的作品無數,且獲得了30多個影帝獎盃。

1987年《鼓書藝人》

演員李雪健

1992年《四十不惑》 曹德培

演員李雪健

1998年《水滸傳》

演員李雪健

2007年《新上海灘》馮敬堯

演員李雪健

2011年《楊善洲》

演員李雪健

2012年《一九四二》

演員李雪健

2014年《嘿,老頭!》

演員李雪健

2016年《少帥》張作霖

演員李雪健

雷佳音在採訪時說,他的演繹目標是“40歲成為張嘉譯、60歲成為李雪健。”在優秀的年輕一輩演員心中,李雪健早已成為一個標杆,對他人品和演技的致敬成為演員追求敬業精神的體現。

柯藍在與李雪健合作《孤軍英雄》後接受採訪說:

他是一個你看到,你的汗毛都要向他致敬的演員。有時,跟一個你仰視的人合作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因為很怕一接觸就失望,理想破滅,可與李雪健的接觸卻堅定了信心,想做他這樣的演員,他這樣的人。他是真正的大師。

演員李雪健

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李雪健作為演藝界的前輩,無論在圈內圈外都保持了良好口碑。他的好名聲背後,是對演員事業的敬畏,是對演戲這件事的忠誠和熱愛。

李雪健曾說:

我不太會講話,我想說的話都在我演的戲裡面。他把自己所扮演的每一個角色,都細心揣摩,把每一個角色都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

低調做人,是李雪健作為一個演員,出道之初奉行的行事準則。他希望人們在回憶他的時候,會說這是一個好演員,這也是他想得到的最好的評價。

演員李雪健

李雪健無論是參加頒獎禮還是平時出行,都習慣在胸前佩戴一個國徽。在他的心裡,國徽是美的象徵,是他的情感寄託。

李雪健從影多年,很少拍攝商業片,主旋律作品充斥著他的演藝生涯,他通過對一系列英雄人物、優秀黨員形象的塑造,把正能量傳遞給大家,弘揚了主旋律、彰顯了時代和民族精神,也踐行了他作為一個軍人、一名黨員的初心。

李雪健從藝40多年,他只拍過一次廣告。通過拍商業廣告賺錢,對他來說是觸碰底線、傷害羽翼的事情,他堅決不做,他只想用作品服務觀眾。這樣的自律,在當下的娛樂圈是少見的,誰會在金錢面前主動說不,但李雪健能。

演員李雪健

做客央視的《開講啦》,李雪健沒有像其他的前輩那樣侃侃而談自己的輝煌歷史,卻坦陳了一件壓在心底的心事。他說,在多年前,出演了一部《橫空出世》,在裡面扮演一位研製原子彈的軍隊司令,那時候國家很窮,他在演戲的時候卻臉很胖,這是他一直愧對於觀眾的事情,他要向觀眾道歉。在這裡,讓我們看到了李雪健作為演員的敬業精神。

李雪健說:

演員有時要把自己當東西,有時也要把自己不當東西。

年近花甲的李雪健,在拍戲的時候,從來不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一進劇組,跟年輕人一樣加班加點的工作,工作時間長、伙食不好,這些在他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他從來不會因此抱怨,在他的眼中,只有拍好戲這一件事是最重要的。

演員李雪健

素一說

胡歌在金鷹節頒獎晚會上,接受李雪健的頒獎後說:

“今天我站在這裡,不代表我演技到達了多高的高度,只是代表我剛剛上路。這是一條創新之路,也是一條傳承之路。藝術需要創新,追求藝術、敬業精神需要傳承。”

正如胡歌所說,李雪健作為一代藝術家,他的藝術精神、藝術態度,值得所有能稱之為藝人的人去學習,像李雪健這樣的老藝術家的人格魅力應該得到傳承。

演員李雪健

只有這種在人格上能對普羅大眾產生深遠影響的藝術家,才真正值得人去效仿、去尊重,才真正應該稱之為偶像,因為只有他們站在最耀眼的舞臺上,才能給這個時代帶來希望,帶給人生存的正能量。

當李雪健出演的《楊善洲》和《變形金剛》同期公映,卻票房天然之別的時候,我們應該反思,這個時代同樣面對英雄,為什麼商業片的英雄受人追捧,而真正的英雄卻受人冷落。

演員李雪健

50年代出生的藝人們,不可抗拒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正在退出光鮮亮麗的舞臺、70後、80後已成為了演藝界的中堅力量,他們在引領這個時代的潮流和風向。

作為普通人,當我們聽到年輕的演員們談起李雪健,對他能堅持40幾年演戲不間斷,大部分人都感到望而生畏的時候,不禁擔憂,是不是老一輩的藝人精神正在消亡,隨著他們那個時代的落幕,他們的敬業精神也不再重現?

對於這樣的擔憂,李雪健勸誡當下的年輕文藝工作者:

你幹這行的,你吃這個飯的,你從良心上說你得對得起,那才能談得上你對這個事業的愛,你愛這個事業。當然你也得對觀眾負責,對社會負責,是吧?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的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我就指作品是食糧,沒有飯吃要餓死的,沒有精神的食糧,人是要變的,人就活得沒有意義。這給予了文藝作品多大的一個期望啊。咱們還不玩命弄點好東西啊?

演員李雪健

李雪健用他的一生闡釋了一代大師的人生境界和高度,相信在他的薰陶和感染下,更多的人可以傳承這份作為文藝工作者的錚錚傲骨,貢獻更多優秀的精神食糧,讓普通百姓在充滿正能量、主旋律的世界裡,如沐春風。

以上

請關注【素一的人生導圖】,讓我們一起閱讀優秀的人和事,用正能量激勵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