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我永遠不打算告訴你


這件事我永遠不打算告訴你


這件事我永遠不打算告訴你

上週去朋友的生日聚會,在場的一個男孩剛結束三個月戀情,被追問分手理由。

他說不介意女孩作,也不反感情緒失控。但很怕對方做了點什麼事兒都要特意跑過來強調一遍,這次就是這樣。

印象裡多數人對另一半的要求都雷同,要麼性格上溫柔好相處,要麼就是長相身高具體到能不能戴眼鏡這種,也是頭一回聽到有人居然最介意表達這件事。

當時我腦子快速回憶,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過去有沒有出現過,凡是為愛付出都務必讓對方知道的時候。

這件事我永遠不打算告訴你

貌似有過。

有次給前任過生日,提前倆禮拜準備,挑選禮物佈置房間,當天男友前腳進門,緊接著我就開始哀怨口。

“你反應也太平淡了吧,知道我準備了多久嗎?打氣筒壞了剩下幾個氣球我都生生用嘴吹的。”

“什麼叫不實用?我做了這麼多你居然這麼說?不領情算了反正以後我再也不幹費力不討好的事兒了哈。”

這件事我永遠不打算告訴你

三年前我還是個碰到點事兒能揪住說一禮拜的主,尤其是我心底裡覺得對方做得不如我,沒錯,那會我戀愛挺攀比的。

跟自己比,也跟對方比,多付出就喊累,後續情緒的爆發也都靠這些前期的不甘積攢著。

我有點理解開頭那男孩說的意思了,他不是怕對方無條件的付出,是怕對方無止境的強調付出。

表面看是在告訴你我對你有多好,愛的硬幣翻面過來,也是在說“我是這麼對你的,再看看你自己呢?”

既是在給,也是在要。有的人就怕這個,你不說我也都看在眼裡,何必從早到晚只歌頌自己的呢?太讓人疲憊了。

這件事我永遠不打算告訴你

電影《戀愛假期》裡兩個女性角色對感情釋放的力道就有強烈的對比。

把愛情當作童話來期待的愛麗絲暗戀著自己的同事,公司聖誕節聚會光是看著這個人都覺得自己太悲情了,轉頭就要哭。

她覺得自己愛的太苦了,精心準備了聖誕禮物,結果對方當場宣佈訂婚消息,愛麗絲回到鄉下的小屋直接打開了煤氣。

另一個女孩阿曼達總能找到理由和男朋友分手,劈腿的男朋友被趕出家門,還在苦口婆心勸她,承認吧,你就是故意搞砸我們的感情。

你永遠在忙自己的,你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搞了誰,要這樣到什麼時候?

這件事我永遠不打算告訴你

愛要給到幾分才是恰到好處,每個人答案都不太一樣,但毫無疑問感情存在愛的威脅和壓力。

比如聲稱自己可以為了他放棄工作,比如老是接過他手裡的“重物”,比如生著病還死撐,不開心也在笑,把自己弄得苦哈哈,苦到底了都。

想起之前有個朋友,她戀愛那會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感覺不對,老覺得哪出了問題。

有事沒事就拉著男朋友說心裡話,明明睡前十分鐘視頻說過晚安就可以睡覺,她非要逼著對方說自己到底怎麼想的。

無數次覆盤之前的爭吵和失誤,她認為好的感情要及時溝通,結果就在自己製造的溝通氛圍裡不斷消耗。

情緒過曝是有副作用的,三個小時視頻輕喜劇和一個小時的視頻苦情劇,你肯定選前者,畢竟愛和付出禁不起討論,老拿到檯面講就很難收場。

有的事做了未必要說,懂得人會懂,有心的人會看到

反覆說倒像小孩子伸手要糖,哭著賴著要玩具,不好看也不體面,我們總要試著學會培養一些愛的默契才好。

頭圖/ 阿仁Aaren

插圖 / 《戀愛假期》


「今晚22:22的報時員」


這件事我永遠不打算告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