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苦不吃吃大苦”,父母的嬌慣放縱,對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

現如今,不少年輕人,不好好工作,今天抱怨工作太辛苦,明天抱怨工資太少,最後乾脆辭職不幹,反而心安理得地在家中“啃老”,而又是誰造就了這些巨嬰的呢?

以前老人們教育孩子常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有經歷,吃過苦,並從中收穫了知識和生活技能,對孩子而言是好事,如果沒有經歷這些,當孩子長大時會更加艱難。如果家長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孩子一時輕鬆,卻孩子成長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很多家長正是因為自己“苦過來”,更不願意讓自己的寶貝去經歷。但是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有些經歷時必不可少的,一味地嬌寵有時候就是抹殺孩子成長的“兇手”。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而不是過度地保護,讓孩子遠離“風暴中心”,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迎接挑戰。

一、孩子“吃點苦”對於孩子而言有什麼好處

1.吃苦可以讓孩子學會珍惜

吃過苦的孩子,因為付出過,所以懂得收穫的來之不易。伸手可達到的容易事情,往往不能讓孩子珍之重之。

“小苦不吃吃大苦”,父母的嬌慣放縱,對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

2. 吃苦可以讓孩子養成堅強的意志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讓孩子經歷吃苦的階段,有利於孩子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不少父母內心總想著為孩子遮擋,讓孩子少受一點苦。但其實只有讓孩子自己去經歷,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徵,讓孩子能夠笑對生活。

3.吃苦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對於吃苦的孩子,一般都是能幹的孩子,對比衣來伸手的孩子,他們擁有更多的生活技能。同時,吃苦也可以從小預防孩子長大後偷懶和磨蹭的習慣,讓孩子學會獨立。

其實吃苦,並不是讓家長對孩子節衣縮食,也不是讓家長創造條件孩子體會貧窮。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寶,這是無可否認的,但愛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呆在父母建造的“安全囊”之下,不是對孩子萬般嬌寵,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種嬌慣行為遲早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的。

二、父母的哪些行為算是“嬌慣”?

1.“阻礙”孩子自己探索

舉個小例子,在我們小時候學習騎單車的時候,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的孩子,學會騎車所花的時間,遠比那些父母放任自由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很多。

“小苦不吃吃大苦”,父母的嬌慣放縱,對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

不敢放手的的家長,類似的還有很多,他們擔心孩子磕了、碰了,孩子未出發,家長就幫孩子“掃除一切障礙”,這樣非但不能幫助孩子成長,還會讓孩子認不清自己的實力。

2. 生活瑣事、家務活一律不理

“你只要負責學習就好了”相信不少家長都曾對自己的孩子說過這句話,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只要負責學習就可以,其他一切的家務都不用管。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的,讓孩子從小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僅能夠減輕自己的壓力,還能讓孩子學習到生活技能,更能提高孩子對自我的肯定。

父母可以照顧孩子一時,卻不能照顧孩子一生,讓孩子遠離學習生活技能的家務活並不能讓孩子成績“一飛沖天”,還有可能讓孩子成為一個“生活白痴”的書呆子。

3.對孩子的索取“百依百順”

很多“啃老族”之所以能夠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的付出,就是因為從小父母的任勞任怨導致的。對於孩子的索取,作為家長的我們要適當地篩選,適時的“狠心”才能讓孩子明白要收穫必須先付出。

都說三歲看老,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否則一旦孩子被“嬌慣”過度,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三、“嬌慣”孩子的危害

1.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

如果家長事事由著孩子,當現實條件無法滿足時,孩子就會產生埋怨心理,甚至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養成了坐享其成的心理,忽視了父母背後的艱辛和努力,這時非常不對的想法的。

“小苦不吃吃大苦”,父母的嬌慣放縱,對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

2.沒有獨立性

家長的“過度保護”雖然可以讓孩子的生活暫時一帆風順。但是,當孩子離開“保護殼”時可能不堪一擊,失去了自我的方向。

3.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為他人著想

在家裡人“眾星捧月”式的呵護下,孩子的眼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養成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一個自私的人,在社會中如何獲得大家的喜歡呢?

4.接受不了失敗

當家長事無鉅細地為孩子掃除障礙時,孩子就會產生了自己很強大的錯覺,沒有經歷過真實的考驗,對自我沒有正確的認知。一旦遇到挫折時,對他而言,可能是致命的打擊。

任何事情的出現都是先有因後有果,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是由父母與家人造成的,因此,父母應從自身找原因,防患於未然。雖然,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孩子的各種條件都得到了質的提升,但是讓孩子從小有“吃苦”的意識,這時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課題。

而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經歷,是發生在孩子身邊的每件小事情,而不是任何形式的教育。

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家長鼓勵孩子克服;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家長陪同支持;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面對即將開始的電視節目的誘惑時……

互動話題:這些都是鍛鍊吃苦的場合,相信由了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孩子可以走得更好更遠。不知道對此,您是怎麼看的呢,對於孩子的吃苦教育您又是怎麼看待的?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