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沒有趙薇《中餐廳》陷入混亂,黃曉明不如秦海璐、王俊凱會經營?

李守智



很多人不開心趙薇沒有繼續參加《中餐廳》,雖然能理解如果讓她連續三季都當店長容易讓人審美疲勞,但就是喜歡趙薇漂亮活潑,不僅和明星嘉賓們關係處得輕鬆愉快,還能不緊不慢不慌不忙把店裡管理得井井有條。

如果大家已經忘記了趙薇的好處,那麼第三季《中餐廳》開播後的經營狀況,可能會讓大家意識到這一點。一方面,趙薇在第一季節目中很好地起到了抑制黃曉明的作用,不僅僅是以店長的身份和權力壓人,也不是以女性或者同學的身份去壓制黃曉明,而是她很瞭解黃曉明,知道他的缺點,然後能找到辦法剋制他的一些隨性。然而,第三季節目中,不僅沒有了趙薇,黃曉明還當了一言九鼎的店長,於是乎黃曉明就膨脹了,雖然努力搞好同事關係,也想了很多辦法來經營管理,但效果並不是很好。在與其他嘉賓溝通互動中,黃曉明多次不能以理服人,只能拿出霸道總裁所謂的果斷堅決壓人,但大家並不服氣。再者黃曉明的很多想當然做法並不科學,即使大家指出了毛病和問題,依然很固執,最終霸道變成了自負,一度把局面搞得很尷尬混亂。

這時候就對比出趙薇的優點了,她不僅僅是個漂亮有演技的演員和明星,也是商人,特別又是導演,所以比黃曉明更具備運籌帷幄舉重若輕的能力,更有調兵遣將的經驗,所以前面兩季《中餐廳》整體運營都比較正常順利。

而看了第三季《中餐廳》,不僅覺得黃曉明真的老了,中年油膩發福不養眼不說,還相當自負霸道,雖然這是作為店長需要的一些權力和表現,但還是要看能力和效果,而不是什麼都想當然,錯了也不及時糾正調整。

相比之下其他四位嘉賓表現都比黃曉明好,大林哥負責廚藝沒話說,秦海璐管理財務和雜務也是一把好手,但是她即使也有霸氣卻無法像趙薇那樣有效剋制黃曉明的霸道自負,所以男一撐場控制局面,楊紫雖然會的不多但主要負責活躍氣氛,表現最搶眼的是王俊凱。

之前很多人認為王俊凱年齡太小出道太早,參加節目主要是負責顏值和流量,但沒想到上一季節目,王俊凱就表現出除了顏值高人品好性格好之外的諸多優點,比如踏實、勤快、敏捷、應變能力強,英語也不賴,關鍵還會做菜。而這季節目,王俊凱二度參加,表現更好,除了繼續發揚之前的優點,也更加成熟有經驗,前前後後忙進忙出,還要負責耍帥和活躍氣氛,真是不容易。不僅如此,王俊凱還有很成熟聰明的一面,能很快觀察和分析經營中出現的問題,還能一針見血提出見解,而且一個20歲的青年居然比42歲的大叔黃曉明看問題更加深刻準確,而且又謙虛和善,表現出了極強的經營管理能力,有點讓大叔黃曉明汗顏。


李守智


黃曉明不是不會經營,而是太會經營,玩綜藝玩成了做生意。黃曉明在明星裡是被公認財商非常高的,他名下的公司的財富目前都是個迷,反正就是非常有錢就是了。但是做老闆和做店長不是一種東西,老闆是高管,而店長只是個基層管理者,認真就輸了。

趙薇顯然更加懂得慢綜藝的精髓

前兩季的中餐廳為什麼那麼受歡迎,說白了就是看著舒服啊,景美,人美,輕鬆愉悅,大家彷彿跟著他們去度假的感覺。而成員之間的極其融洽的關係也是一大看點,偶爾也有點小摩擦,但是都成了美麗的點綴。

但是黃曉明這一季的中餐廳則成了非常較真的一季中餐廳,非常不討好。這個應該導演有責任,黃曉明也有責任。這一季拍什麼,其實還是在導演的掌控中的,包括0經營成本,到處帶貨這種設置肯定都是導演的想法,包括到放大秦海璐和林大廚的矛盾,放大黃曉明的固執等等,都是導演主導的結果,不能完全怪黃曉明。不過黃曉明也是演得太較真,經常一副老闆樣確實引人反感。

嘉賓之間分成了三半,融合度不如往季,選人是關鍵

這一季有兩個嘉賓其實是比較有爭議的,一個是秦海璐,第一集就直接被罵上了熱搜,另一個就是林大廚黑粉也不少。他們兩其實真的有點問題,問題就是綜藝感真的太差了。秦海璐是端著臉演了一路,林大廚作為一個廚師感覺他也已經用盡了全力,但是真的太硬了。你感覺這個中餐廳由三個部分組成,店長黃曉明自成一路,楊紫和小凱是一路的,秦海璐和林大廚相殺相愛。

王俊凱因為檔期中途退出,新人王鶴棣頂上,再受考驗

其實這一季的王俊凱真的表現非常好,不少的粉絲也是衝著王俊凱才追的中餐廳,現在換人,其實對節目來說真的不是什麼好事。而不少網友也把王俊凱的離開歸咎於黃曉明的不討喜。

總的來說,這一季中餐廳真的有點不如人意,不知道後半程會不會調整過來,這麼好的一個慢綜藝ip搞砸了,真的太可惜。


娛老妹兒


前兩季的《中餐廳》雖然沒怎麼看,但從各種細枝末節中依然能看出,趙薇在的時候,她能首先安排好各個員工的任務,就比如說第二季的時候,一開始趙薇就給每個員工送去了他們必備的工具,也就早已在心裡想好每個人的定位。


其次,趙薇在來到當地的時候,會考察當地的餐廳,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什麼時候吃中午飯,什麼時候開始晚餐,以及有沒有什麼禁忌等等。都會略曉一二。而這一點在中餐廳三中完全繼承給了王俊凱。

然後,對於餐廳的定位,價錢的選擇這一方面趙薇與黃曉明又是兩種想法的。趙薇首先會考慮到收益,所以賣的東西不能太便宜,而黃曉明在第三季中還保持著便宜一些的想法。比如他賣煎餅,定價直接讓林述巍和秦海璐嫌棄太便宜了。讓這兩個人統一了10元的戰線。



而秦海璐和王俊凱他們兩個在面對一些問題時,比黃曉明能知曉孰輕孰重。面對資金短缺時,秦海璐能認清現實,所以專門找黃曉明交流。面對菜單的設定時,他們也認為林大廚的想法是對的,不能用單人套餐。在節目中秦海璐還能夠稍微的獲取他人的情緒,所以在最新一期中還與黃曉明交流了她的看法。



都說經營公司店鋪,首先要熟知一切流程,甚至還下底層去深入當中,明確當前員工的態度,想法。但黃曉明在節目中卻沒有過多的去了解別人的想法,依然我行我素。


梓瀟的一吱半解


黃曉明看趙薇那季的時候就總覺得他想篡權當店長,但他的“領導才能”在趙薇面前毫無用武之地,如今第三季他終於成功當店長了,但結果可以說是非常尷尬。基本霸道總裁屬性全開,像極了你那個不講道理的領導!

黃曉明很喜歡當“老好人”,有求必應,常常送顧客東西,累到炸頭的趙薇對他非常不爽:我們累得跟狗一樣,他說送就送,說打折就打折,氣死了。

在第一季,黃曉明雖然是個跑堂的,但也很喜歡像總裁一樣總結陳詞。真的骨子裡很喜歡這種hold住全場的感覺

來到第三季,他如願了,沒有了趙薇的壓制,他簡直是一匹脫韁的野馬,啊不,真的靈魂裡住著霸道總裁,不得不說有點好笑!隨時隨地都在起範兒。給人的感覺是時刻有聚光燈打著他。

看他一副hold住全場的範兒,其實他的邏輯是很混亂的。但是,霸總是不能思考太久的,必須果斷,在這方面教主掌握了精髓!

黃曉明真是,沒有了趙薇的壓制就完全暴露了智商短板。他總是喜歡擺出hold住全場的範兒,其實既hold不住節目規則,也hold不住秦海璐和大廚林述巍,簡直可以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來形容!

秦海璐和大廚林述巍鬧得很僵,黃曉明要負很大責任。秦海璐管財務,經費非常緊張,要精打細算,大廚林述巍偏偏又是花錢大手大腳的人。身為店長的黃曉明本來應該幫助磨合的,但他是各種沒原則和稀泥。

黃曉明該堅定的時候,他是和稀泥大王,沒有大局觀也沒有細化工作的能力,牆頭草兩邊倒,誰也不想得罪,然後把事情弄得更亂;該柔和的時候,他就化身為說一不二的霸道總裁,自帶追光燈,不顧別人感受了!他這種考慮問題單一,還死要面子的性格真的看得人腦袋疼。

本質上他還是沒有領導能力,還很好面子一意孤行,總結一句就是心裡對自己的能力沒數。

這種人要是做調和劑應該挺好,但是做店長卻完全不行。



星空浩瀚888


黃曉明不是沒有體貼之處,但他太不像一個抓住重點、邏輯順暢的領導者;而他的霸總邏輯又非常浮淺,沒有足夠的實力服眾。

按道理說,他在現實中的投資管理也是一路打拼、成功過的,但節目中卻處處透露著一股“老闆不識愁滋味”的貴公子氣息。

黃曉明和趙薇的經營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季的時候,趙薇一上來就明確的表明立場:“經營餐廳就是為了賺錢的,這樣才能體現我們來這裡的價值。”



她對自己的立場很清晰,並給出了明確的原因:餐廳是節目組準備的,幾乎是無本經營,所以不能拖的太久,需要早點盈利,才能證明大家的勞動價值;接下來,她還為這個目標設定了明確的計劃:2~3天採購支出較多可以理解,6、7天開始正向盈利,10天左右5還節目組5萬泰銖成本。

所以,當她提出再加3個菜時,是有詳細的原因、切實的分析和明確的計劃的,大家都表示可以接受。

---------

但黃曉明的理念是體驗生活,拍節目,大家開心享受生活就好。



其實兩種觀念都有道理,不要太嚴格的紀律和管理,體味美食和風景也不錯。但問題出在後面的落實上。

之前說黃曉明的霸總審美很浮,是因為他的思考邏輯總是“從上往下”的,先勾勒出一個美好的“幻想”,再倒推計劃;但當計劃不切實際,推行不下去的時候,怎麼辦呢?不是修正、反思“目標”是否合理,而是用迷之自信強行糊弄過去。

比如第三期引發矛盾的這一段:

黃曉明在樓上不斷往向下攬客人,與王俊凱和楊紫沒有做好座位數量的溝通,導致情急之下補桌,讓客人等得久:




林大廚表示12桌,客流量太大,接受不了;黃曉明表示12桌=24位客人,相信自己,可以的:



實際操作的時候真的出現了漏洞,12桌的客人完全不止24個人,拉客數量不控制,供不應求,大家都手忙腳亂:




但在之後討論反思的時候,他的推論是:

我要讓客人們都滿意——不滿意是因為上菜慢——那就要備24份菜,甚至30份菜——做不出來?口味不好?我不管,那是你的問題。




新目標:我就是要備24份菜——器皿不夠——買,還要買冰箱——錢不夠?我不管。



這其中某些邏輯是不是不對的呢?有沒有別的解決辦法呢?我不聽;完成不了怎麼辦呢?我不信。

只講等級,不講道理。

最後,連最初讓客人滿意,讓大家好好體驗生活的初心也丟掉了。

黃曉明有沒有好呢? 其實也有的,雖然他的表現油膩又浮誇,但出發點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不讓楊紫一個人拿行李,我相信他的出發點是不想累著她,輪到他自己還是願意做重一點的活:



他最常用的一句口頭禪是“我不要你認為,我要我認為”,雖然有點霸氣,但是也是出於好心讓楊紫去看病:



但他的這種好,就像把自己裝進一個“霸總人設”的套子裡,照著言情小說學的,語言風格和腦回路都神似。

---------

相比之下,趙薇對大家的好,細節很多。




她會畢竟以的誇獎別人的重要性,表達自己的感謝,有時處理事情或許稍顯急躁,方式比較剛硬,但站在店長的位置,是為整體考慮,大家都可以理解。



而黃曉明就是讓大家摸不著頭腦的無奈。

剛剛獲得第一筆錢,就提出請大家飽餐一頓的想法,說到底也是好心,但就是覺得想法讓人很尷尬:



和大家出去採購,一會兒拒絕一會兒又同意,大家對他的評價是先自己要面子,然後想起來給別人面子,說到底他是想滿足大廚,但“沒有堅定立場和整體規劃”,難免滿足了這個傷害了那個,引起糾紛:



黃曉明這幾年在努力擺脫他的油膩標籤,但他改善了“霸總審美”浮在表面上那一層的邪魅笑、秀肌肉,卻沒能改善他的自戀情緒和思考邏輯。

第一季中,他的很多想法被趙薇壓制了,剩下的情節中,我們看到這個昔日的殺馬特少年行至中年,還稍微有點小肚子,愛吃煎餅大蔥;亂送東西被趙薇訓斥,可憐巴巴但還是服服帖帖,莫名有股接地氣的可愛。



但到了第三季,真正讓他成為餐廳管理者時,這些短板才明顯的暴露了。

相比王俊凱,黃曉明明顯做得不夠好

同樣作為餐廳的老員工,王俊凱就從之前的經營中學到了很多經驗,為餐廳寫菜單、畫牌子,出門溝通也大方得體,在餐廳遭遇危機時反思並提出想法,很多觀眾都能看到他的成長:



但黃曉明就基本還是自己那一套“總裁自洽”的邏輯。

在第一季中,他向趙薇妥協時表示:“可以向店長提意見,但店長決定這麼做了,就一定要執行”。



其實趙薇後面還說了一句“合理意見也是要說的”,但黃曉明就在後面這一句上總是做得不好。

決定做套餐時,大家提出萬一出現特殊情況,他表示:




這種“聽我的”感覺,就變成了不管不顧大家的意見,強行發行命令,而不是歸納了大家的思路,合理的制定了最終方案。

總結套餐策略出現的問題時,大家都溝通了自己的想法,到他這裡,上來就是一句:



然後提出了一番自己的調查結論:



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是有的,他也做了調查,向客人詢問了原因。但問題出在,他覺得只有自己是對的。

前面大家一致覺得有道理的原因,他否認的理由,就說了一句“我覺得不是”:



但實際上客流量太大廚師忙不過來,套餐制度太死板的問題,大家都看到了。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只有他自己的那一套是對的——逼問廚師:



林大廚退了一步,說1~2天慢慢趕緊,他就又開始霸總模式,“今天必須要告訴我,備什麼菜,能不能備好”:



這就又回到了我們在第一段說過的問題,他的邏輯是“從上向下”的,出現苦難了,不是調整目標和緩解,而是靠“迷之自信”或“我不管”。

不願意反思,也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人有點掌控欲沒什麼,但關鍵是實力配不上想要支配的權利,就容易讓人反感。

而問題堆的太多,沒話說的時候,就說“我的錯,好吧,我的錯”,好像別人逼他說似的,好像自己很大度似的,可實際上不就是你的錯麼?



最後

當然了,大家也知道芒果臺一向炒作手段都是很厲害的,第三期突然停在這裡,也難免下期會有翻轉。

試著站在節目組的角度想 : 選黃曉明當店長多好,那些缺點讓大家有黑點可說,有熱點可談,比起平淡無奇,被大家diss到火爆才是節目想要的效果吧。明星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能被人記住不是嗎?

所以大家看的時候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就此陷進去了。


檢票小哥


智商相差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