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綜合類大學開始培養師範生,教師“鐵飯碗”還在嗎

從當前教師培養規模來看,每年幾十萬的師範畢業生,看起來數量充足,但真正到一線做老師,特別是成為有編有崗的老師的比例很小,有不少院校甚至低於10%,有觀點認為,教師培養存在“虛假繁榮”。

除了部屬師範類院校,從全國的總體情況看,師範生培養主要以地方性二本院校為主,高職高專等學院作為重要補充,而人們熟知的‘211’‘985’等高水平綜合大學並沒有參與到教師的培養上來。

各大綜合類大學開始培養師範生,教師“鐵飯碗”還在嗎

北京師範大學

但從實際上,從本世紀初開始,就已有大量師範院校紛紛縮減師範生招生比例或者向綜合性高校轉型。

20世紀末、本世紀初以來,我國逐步開始在層次和機構上調整,實行由“三級”向“二級”乃至“一級”的師範教育體系過渡,逐漸形成以師範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參與的開放性教師教育體系。

在這一過程中,中師消失,很多師範院校通過合併、轉型、升格,變成了綜合性高校,不再以“師範”命名。

如湖南省,20世紀90年代最多時有14所師範院校,升格後只剩下4所師範本科院校,並且也都向學科綜合化發展,非師範專業數和學生數都超過了師範教育。

原來的許多師範院校紛紛升格改名,把精力放在搞綜合性大學上,師範教育明顯削弱和邊緣化,一些招生規模較少、辦學效益不好的專業,如生物、地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大都被停招。

各大綜合類大學開始培養師範生,教師“鐵飯碗”還在嗎

閬中市舉行2018年考核招聘省屬免費師範生面試

各師範院校師範生比例正在下降。在江蘇省,2015年南京師範大學師範生約佔20%,江蘇師範大學佔25%,淮陰師範學院不足25%,南京曉莊學院不足20%,鹽城師範學院則不足15%。

根據統計,各地方師範院校的非師範專業佔學校全部專業的比例已經達到60%到70%,非師範專業的在校學生也已經超過50%。這表明,地方師範院校的發展實際上已經進入綜合化的發展階段。

一方面,傳統的師範類大學在紛紛向綜合性大學的方向轉型;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綜合性大學也開啟了教師教育培養。

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師範類大學和綜合性大學都是以文理基礎學科教學研究為主,基礎學科專業的就業自然就有當老師或者研究員兩個方向,將其分割開來是前蘇聯專業教育體制,人為地限制了畢業生的擇業範圍。

各大綜合類大學開始培養師範生,教師“鐵飯碗”還在嗎

實習支教

一些著名師範院校已經向綜合性高校轉型。早在2002年,北京師範大學在其百年華誕之際就明確提出,將在未來15年內,建成為一所綜合性、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受到教育界廣泛關注。

2015年,華東師範大學明確表示講逐步縮減師範類本科招生,學校成立教師教育學院,師資培養將統一納入教師教育學院進行研究生教育。

​針對這一現象,教育部已經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國181所師範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脫帽,聚焦教師培養主業,改進教師培養機制、模式和課程,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

各大綜合類大學開始培養師範生,教師“鐵飯碗”還在嗎

2018屆北京師範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

綜合性院校舉辦師範專業,由於學校品牌的吸引力,招生應不成問題,但也要考慮學生報師範專業的目的是今後從教,還是想考進這所大學?

如何讓更多師範專業畢業生願意選擇從教?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只有提高教師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