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週末雙休帶十安到小姑家玩,高高興興的進門結果迎面撲來了一股“冷氣”,原來小姑正因俊博寫作業的事情生氣。

小姑屬於老來得子,所以對俊博要求格外嚴厲,說實話俊博成績在班級中等,考試成績也不穩定。為此小姑沒少生氣,在小姑嚴厲俊博寫作業不認真,老是拖到假期最後一天或者兩天才開始寫。小姑因此認為俊博這樣做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對知識的掌握並沒有掌握。

我問俊博:“你們班成績最好的那個雲飛也是這樣寫作業的嗎?”

俊博告訴我說:“雲飛每次都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做完的,有些老師沒讓他寫的他也寫了”

其實像俊博這樣學習的學生很多,學習方面都是能拖就拖,他們覺得這樣既完成了作業,又節省出了更多玩的時間。但是,真正成績很好的學生,他們都是每天有計劃的學習和複習的,這樣能更好地掌握和記住所學知識。

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在創造心理學中,有一種“疲鈍效應”,指的就是人們對於長期固定於某一活動而逐漸喪失對活動內容的敏感性,安於循規蹈矩的現象。

就像是俊博那樣老師有作業佈置到什麼時候,我就在什麼時候寫完就行,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的引導孩子的這一心態,對孩子的額成長極為不利。

現在網上流行的形容隱性“渣男”的一句話:“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其實很多人不僅對待感情是這樣的態度,對待生活、工作、學習也是這樣的態度。

達爾文曾表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即倖存者不是最強者,而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人。在學習生活中也是如此,能夠適應知識難度不斷的增加的孩子,成績自然是不會差。

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效的學習法——“間隔學習法”。

所謂間隔學習法,按字面意思都不難理解,就是把學習時間分成一段一段的間隔,每個時間段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

當我們需要掌握多個內容時,間隔學習法毫無疑問是最佳選擇。但是我們也會常常遇到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掌握同一個內容,並且這個內容還較多的情況。

那麼未來提高學習的效率,就需要把一次學習和下次鞏固複習之間的時間間隔拉長一些,這樣更有助於知識的消化。

舉個例子,比如今天早上你背了一篇古詩,那最好就不要在今天下午複習它,時間間隔長一點,到明天早上或者明天下午再去複習。

這樣一來,肯定有很多家長就疑惑了:要是這樣學習,那下次複習的時候不是都忘得差不多了,相當於重新學習了。這樣的話,相當於之前第一次學習的時間就白白浪費了,學習的效率反而是下降的。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就像是我們小時候背誦語文課文一樣,每天早自習除了朗讀新讀課文以外還需要回過去讀已經背誦過的課文來加深影響。

如果說早自習認真執行這一要求的孩子到考試的時候關於課內基礎部分的丟分情況就相對較少,知識掌握的也就相對更牢固。

相反有些孩子早自習的時候嘴巴跟著大家朗讀,沿河心都不在課本上,到後面的結果可行而知,也許他能背誦出內容卻總是寫錯別字

看似簡單的早讀,實際上裡面就蘊含了我們今天要講的“間隔學習法”,直白點講就是“簡單重複輸入”

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為什麼“間隔學習法”能夠提高孩子的內動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內動力下降?大家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學校裡面學習成績越好的同學越喜歡學習,成績越差的同學越討厭學習。

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上面所講的勝利者效應:成功導致成功,你的成功會提高你下一次成功的概率,這種概率的提升是生理變化帶來的。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生理上的“馬太效應”。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收穫到好成績,這種及時的正面反饋會激勵孩子挑戰更高難度的學習內容,除此之外老師和家長的的口頭鼓勵和精神肯定,以及同齡人的認可也再一次加強了正面反饋的作用。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的努力得不到足夠的獎勵,比如金錢、讚美、地位或是其他。那麼孩子就會開始產生懈怠和焦慮,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毫無用處。

而這個時候一個小小的勝利(父母老師長輩的鼓勵引導、或者是一次不錯的成績、同齡人的認可),可以讓孩子願意繼續投入努力去學習。

勝利者效應本質是一種內在獎勵,讓孩子產生對自身能力的肯定。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會不自主地加大投入和精力,而這些資源投入又會讓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或者是以往的缺漏得到補充,在這樣足夠穩定的內動力支撐的情況下孩子再次獲得好成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在得知這一理論的情況之下,怎麼利用這一理論來幫助孩子獲得好成績成了一個問題,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

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間隔學習法”VS“突擊學習法”

“間隔學習法”的一些使用技巧:

  • 忘記是更好的記住,刻意反覆出現記憶,大腦印象更深刻

我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我們在想一件快要忘記的事情的時候,大腦在這個過程中會加深這一記憶的印,一旦我們在這個時候想起來,後面就很難忘掉。這也是為什麼說忘記是更好的記住。

可以重複很好理解,但是重複的頻率是很多家長會忽略的一點,並不是越多越好,就像前面提到的疲鈍效應”,長期高頻率的複習不僅沒有加深孩子對知識的印象反而降低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所以關於重複這一點,我的建議是從“2個安排

”開始

1.責任安排

在準備開始執行“間隔學習法”之前,家長和孩子需要先制定一個安排計劃,約定好複習間隔時間並進行週期行的回覆,細化複習期間的責任分配。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家長們最容易忽略的一點。要知道學習是孩子的責任,家長的責任是監督、檢查和指導。

2.時間安排

時間的間隔不是一次就能夠根據理論安排到位的,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孩子,以我為例,最開始的時候我是和孩子約定好每個星期複習一次,週末的時候我剛好時間比較充足,但事實證明效果並不理想。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以後,我和孩子約定好3天陪他複習一次,每次30分鐘,我和他爸爸輪流,複習時間間隔縮短以後,確實是取得了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意外的是孩子為了在複習的時候給我們講解清楚知識點學會了舉一反三和列大綱。

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 增加存儲記憶的形式和處理過程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加入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記憶的非常費勁,過程曲折,那麼他們後期進行回憶時印象會更加深刻。

另外在孩子記憶壓力較大的時候的時候進行記憶類學習,後期回憶起來也會相對輕鬆。

簡單的舉個例子好了,我們小時候考試的時候,都會有這樣一種心態“臨陣磨槍”。要知道這個時候我們要記住課本上的知識點就很費勁,但是不管有沒有記住,後期我們在回憶的過程中對這個時間的記憶任務印象特別深刻。

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現在在孩子中間還存在一個很普遍的學習法,一個他們認為很有效的方法——突擊學習法。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身心發育還不完全,認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相對來講也較弱,難以堅持長時間做同一件事。

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很喜歡並且擅長走捷徑,尤其是高度枯燥乏味的背誦任務。

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見講,課後又沒有主動學習的自覺性。但是到了老師要抽查或者考試這種“緊要關頭”,他們可是比誰都勤奮刻苦,突擊背書,結果有時考試成績比平時忍者學習的同學還要高。

究其原因,還是把學習成績看到太重,沒有把學習看做是增長見識和自我提高的過程。

表面上看來,突擊學習無疑是個考高分行之有效的辦法,並且花的時間還更少。但是,這種方法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

不可否認,突擊學習不失為一個在考試中拿高分的辦法。但是在短時間內給大腦灌輸大量知識,就像往氣球裡面充氣一樣,只要一放鬆,就洩氣了,之前的知識也會隨之消失。

學生在考完試後,就把知識點忘得差不多了,這時就是疲頓效應在起作用了。所以比“突擊學習法”更有效的學習方式是“間隔學習法”,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在相同的時間內把知識點掌握得更牢固。

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怎樣複習最有效?除了時間間隔以外方式也很重要

最有效的複習姿勢是:

1、讓孩子先回憶需要複習的這個科目的知識,把記得的知識點以關鍵詞的形式記下來;

2、引導孩子將所寫的知識點串聯成自己的思維導圖;

3、放手讓孩子自己翻看書和筆記進行對比,找出他遺漏了、錯誤了的知識點;

4、讓孩子根據自己思維導圖上所表現出來的缺漏點,進行針對行的複習,結束之後讓孩子再合上書回憶一遍形成新的思維導圖;

5、根據“間隔學習法”,定期監督孩子週期性重複記憶,直到孩子能夠把知識點全部正確地串聯起來。

當然,複習的方法有很多,每個科目在大方向上的複習方法會有些許差別,仔細觀察總結之後你會發現不管方法再怎麼變,最根本最基礎的還是:回憶,羅列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週期性間隔複習。

要知道複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不看書的情況下,講知識點講清楚,能夠活學活用,靈活的應對生活中考試中遇到的問題。

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在“起跑線焦慮”的影響之下,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是快捷、迅速、優秀。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是本性,再加上專注力和自控能力相對較弱的,所學知識難度加大成績不理想等原因,導致孩子的學習內動力匱乏,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強制孩子在短時間內記憶知識點完成學習任務,明顯有點有點困難。

有計劃有規律的學習,並且能夠及時的獲取正面反饋的學習體驗,也許孩子的學習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孩子心理負擔減輕之後,也能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網上因為輔導孩子功課而崩潰的父母比比皆是,高強度的學習,逼近父母崩潰,孩子也受不了。而且長此以往,還會是孩子產生厭學、畏懼父母、父母只看中自己的學習成績這樣的消極心理。對家庭關係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間隔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讓學生能有時間來遺忘知識。比起死記硬背,這種方法更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還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呵護與尊重,提升自己的信心。

遺忘後再學習,因為忘記了所學內容,就能激發學生複習的動機,不再把複習看做是負擔,在複習中更加努力,提高自己。

孩子學習得過且過?疲鈍效應:父母善用間隔學習法提升孩子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