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丨新寧縣:搬出幸福新生活

精準扶貧丨新寧縣:搬出幸福新生活

水廟鎮水廟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

紅網時刻11月7日訊(通訊員 楊堅 尹建國 漆昭銀 楊漢軍)“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能住進這麼漂亮的新樓房,像一步邁進了小康。感謝共產黨的關懷和易地搬遷的好政策,不然我們可能一輩子要住在山窩裡了。”這是日前新寧縣水廟鎮水廟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住戶的心聲。

新寧縣“十三五”時期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總任務為2793戶10675人,按安置方式分,分散自建為1535戶5996人,集中安置為1258戶4679人;按年度任務分,2016年完成131戶498人;2017年完成833戶3309人;2018年完成1829戶6868人。如今,該縣已累計有10675人搬離“窮窩”,住進了新房,過上了好日子。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解決“一方山水養不起一方人”的根本之策。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新寧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該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來抓,牢牢把握“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圓滿完成了全縣“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穿行在全縣各鄉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幢幢新居與水泥路相連,住進新居的村民笑容滿面,或車間正忙,或基地務工,處處是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幸福光景。

精准扶贫丨新宁县:搬出幸福新生活

黃龍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

搬得出 讓百姓有歸屬感

新寧縣是國家扶貧重點縣之一,隸屬湖南省武陵山特殊困難地區。搬出窮山溝,過上甜日子,這是該縣邊遠山區貧困群眾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期望。沐浴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春風,該縣一批又一批貧困群眾挪窮窩、住新房、創新業、拔窮根……居住環境得到改善,過上幸福新生活。

該縣易地扶貧搬遷部分實施集中安置,在14個鄉鎮設立20個集中安置點,安置搬遷1258戶。安置點選址遵循規劃先行、項目帶動、產業支撐、基礎紮實、穩定發展的思路,主要選擇在工業園區、中心鎮、鄉村旅遊區等人口聚集、配套完善、有產業基礎的區域。

今年67歲的楊武任,家裡6口人,水廟鎮梘杆山村11組村民,原來住在離鎮5公里山村,交通不便,生活貧困,今年搬入鎮易地扶貧安置小區,150平方新房,家裡有2人在鎮上的“扶貧車間”就業,過上了幸福生活。

老人一直感嘆:政策好呀,好得很,解決了我們一家人幾十年都蓋不起的新房子問題……搬進鎮安置小區後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生活好了,精神也好了,臉色比以前都好多了。

楊武任老人一家,只是新寧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生動縮影。

搬得出,更需穩得住。群眾陸續入住安置點後,新寧縣秉承“搬遷到哪裡,服務就延伸到哪裡”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著力探索集中安置點的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堅持“挪窮窩”與 “挪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並行,在改善搬遷群眾住房條件,基礎設施及服務配套同時,積極跟進安置點社區建設,讓搬遷群眾迅速融入城鎮發展之中,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10戶以上集中安置點配備社區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搬遷戶的戶籍、醫保、低保等社會保障手續陸續到位。合理調整優化安置區學校佈局,改造完善校園設施,配齊師資力量,滿足搬遷子女就近就地入學。統籌配置安置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站所,滿足搬遷群眾基本看病需求。

構建“黨建+扶貧”新模式,圍繞“脫貧致富”與“現代生活”推進安置點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傳、幫、帶”給貧困群眾思想引導、技術指導、生活照顧和信息反饋,解決他們在新居遇到的困難。

搬遷群眾就業、就醫、子女上學、融入城鎮生活、社區服務有保障,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脫貧”的易地扶貧搬遷目標。

精准扶贫丨新宁县:搬出幸福新生活

回龍寺鎮光華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

穩得住 讓百姓更加踏實

吃上了自來水,住上了新房子,走上了柏油路……這樣的好日子,對曾經住在邊遠深山區的貧困群眾而言,就如同做夢。然而,這一切卻真實地發生了。

清晨,深秋的陽光沐浴著回龍寺鎮光華村安置小區,三三兩兩的群眾悠閒地欣賞眼前這個曾經“做夢都想不到”能住上的“新家園”,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

早上8點半左右,劉婷從走出安置小區家門,開始一天的生活。她過去在廣東打工,由於家裡有生病的奶奶和爸爸要照顧,她想就近找一份工作。得知安置小區開辦了騰富“扶貧車間”,她報了名並進了車間工作。“我上班就在樓下,照顧奶奶和爸爸就太方便了,只要努力幹每月工資有2000多元”。說起現在的生活,劉婷一臉的喜悅。

新房子,新工作,新生活。對於劉婷來說,過去的苦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為了讓搬遷群眾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在搬遷點建設之初,新寧縣就開始謀劃搬遷群眾的後續產業發展,使群眾不僅安居,更能樂業。

“為了幫助大家消除搬遷後的顧慮,縣裡專門就各地搬遷安置區選了好地方,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服務設施齊全,住在那裡生活都方便!” 縣發展和改革局漆榮勇局長介紹說。

黃龍鎮集中安置點矗立在夫夷江畔、邵新公路旁邊,安置137戶521人,新的安置小區成了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說起從異地搬進新家的感受,該鎮裡竹村貧困戶楊建華非常激動:“國家給我們規劃建設了這麼好的安置小區,能從山裡搬進這麼熱鬧的鎮裡來、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能讓小孩子在鎮上讀書等這樣的美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該縣最大的集中安置點金石鎮白沙安置點坐落在臍橙飄香的白沙村,毗鄰縣湘商產業園,安置276戶997人,一棟棟漂亮的樓房,成為令人羨慕的居家樂園。

從開始的搬得出,到如今穩得住、能致富、樂享美好新生活,“五個全覆蓋”便是新寧縣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的最好答案。

精准扶贫丨新宁县:搬出幸福新生活

金石鎮白沙安置點。

能致富 讓百姓共享幸福

讓貧困戶搬得出、集中住,只是第一步,關鍵還要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該縣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探索建立培訓、就業、產業、幫扶、服務“五個全覆蓋”,實現搬遷群眾“一步搬到位、五個全覆蓋”新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發展模式——

重發展脫貧產業。做大做強新寧縣“南橙北煙”的傳統產業,帶動中藥材、楠竹、油茶等種植和生豬、牛、羊等部分養殖產業,大力發展“合作社+農戶”和“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搬遷戶大規模種植臍橙、烤煙、楠竹等經濟作物和發展養殖業,統一技術指導、拓寬銷售渠道,幫助搬遷戶增加收入,帶動搬遷戶脫貧致富。

幫助搬遷戶就業。支持搬遷戶到本地企業就近就業和外出務工增加收入,通過村委會、鄉鎮、商會、勞務公司等機構幫助搬遷戶介紹就業崗位。對搬遷戶外出務工的提供交通補助,按照省外、省內、市內縣外據實給予不超過400元、200元、100元的一次性交通補助,到本地企業務工的,政府與企業溝通,同等條件優先搬遷對象就業,對於部分外出不方便或年齡偏大的搬遷戶,政府提供公益性崗位時優先安排就業。

幫助和鼓勵搬遷戶自主創業。支持搬遷戶利用自有場地或者租賃場所發展商業店鋪、電子商務和小微企業等經營項目增加收入。對於符合條件的搬遷戶,為其提供1-5萬元、3年其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全額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支持。

建設“扶貧工廠”和“扶貧門面”助脫貧。縣內建設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採取“5+1”的模式建設,一樓建設為“扶貧門面”和“扶貧工廠”,產權歸縣扶貧公司,由所在在鄉鎮人民政府管理,政府組織引進以手工業為主的企業進駐,優先搬遷戶就業,讓搬遷戶在家門口就業,生活工作兩不誤,早日脫貧。

著力解決搬遷戶“菜籃子”工程。為解決集中安置點搬遷群眾買菜問題,政府統籌資金,安排各鄉鎮在部分集中安置點的周邊按戶均20平方米的標準流轉土地,用於搬遷群眾“種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

沒有一種夢想,比擺脫貧困更加讓人豪邁壯闊、意氣風發;沒有一種幸福,比告別窮窩窩搬進小洋樓更加安逸舒適、幸福滿滿……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標,安居又樂業,生活比蜜甜。新寧縣一邊繪下扶貧搬遷的美好藍圖,一邊進行著如火如荼的脫貧奔小康產業實踐,演繹出了一幕幕貧困群眾奮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