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房地產市場暫時是例外

央行“降息”?房地產市場暫時是例外

傳聞已久的LPR正式登陸。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國家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宣佈,2019年8月20日的貸款市場報價率(LPR)為:1年期LPR為4.25%,5年期LPR為4.85%。

目前,一年期政策基準利率為4.35%,五年期政策性貸款基準利率為4.9%。如今,一年期LPR比基準利率下降了10個基點,而五年期LPR比基準利率低了5個基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央行確實變相“降低了利率”。

但是,只有5-10個基點,效果卻很小。不久前,美聯儲的防禦性降息幅度至少降低了25個基點。對市場的刺激作用很小。公眾輿論只有幾個基點,即“降低利率”。

嚴格來說,這是LPR的首次出現。該數字僅反映了市場預期,是新機制的直接結果。它與主動降息沒有實質關係。

實際上,通過前幾輪降準和“麻將”,市場利率已經進入下降通道。這次,LPR報價只是市場的真實代表。

至於房地產市場,能否從LPR機制中受益取決於情況。

首先,央行首次做出回應:抵押貸款利率將不屬於新機制。

實際上,在LPR報價機制發佈後,中央銀行首先做出了回應:抵押貸款利率將不屬於新機制。

8月20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說:

央行“降息”?房地產市場暫時是例外

對於房地產市場,必須堅決執行“戶無投機”的原則,不要將房地產作為短期經濟刺激手段,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基本穩定。

應當指出,抵押是超過5年的中長期貸款。當前的基準利率為4.9%,但主要城市通常都有5%-20%的增長。

此前,央行在一年期LPR的基礎上,故意引入五年以上的LPR利率,主要為住房貸款提供參考。

顯然,1年期LPR的總體方向是面向市場的,而5年期LPR仍必須由有關部門指導。

其次,房地產融資已經收緊,許多房地產市場仍以加息為目標。可以看出,房地產被暫時排除在這一輪寬鬆之外。

央行“降息”?房地產市場暫時是例外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進入了降息區,寬鬆政策時代已經來臨。即使中國不跟隨降息,抵押貸款利率也不應進一步上升。

如今,抵押貸款利率和目標加息的增加意味著什麼?

顯然,在可能出現鬆動現象之前,房地產已被加碼了一輪。

從房地產信託到住房企業的外債,從“房東”融資到高槓杆住房融資限制,再到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嚴格檢查非法進入房地產的資金,這一次是房地產融資限制通常並不嚴重。同時,在市場利率下降趨勢的背景下,許多房地產市場貸款的利率並未下降,這顯然是有針對性的定向加息。

從目前的角度來看,過早的房地產市場監管已經阻止了市場利率的積極下跌。

第三,LPR的實質是利率被合併,銀行的利潤被壓縮回實體,而不是灌溉房地產。

所謂LPR,是指主要銀行根據MLF利率形成的市場利率。 MLF是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這是典型的市場利率,與大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

相反,過去我們所熟悉的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例如4.9%抵押貸款基準利率)都是保單利率。該利率由政策決定,除非完全降低利率,否則不會輕易改變。

但是,市場瞬息萬變。如果整體環境趨緊,政策基準利率將保持不變,但浮動利率加息肯定會很普遍,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

而且,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無論政策利率設定得多麼低,通常都很難獲得。這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潛規則,因此即使反覆降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仍然很高。

因此,改變基準利率發揮作用,全面推廣LPR,讓銀行根據LPR向實體貸款,這相當於擠壓了銀行的利潤率,從而反饋了實體。

第四,LPR的出現意味著全面降息的緊迫性已經降低。

全面降息意味著降低貸款基準利率,這是一大堆水,其影響可想而知。

2015年,中央銀行每年連續五次降息五次。這裡的降息是全面降息,存款和貸款的基準利率降低了。已經看到了後者的結果。

這次,LPR啟動了。一種是改變政策利率,而市場則脫節。第二是擠壓銀行的利潤來回饋實體經濟。第三是放寬方向性,防止洪水氾濫,導致房地產市場全面降息。

未來會在未來降息嗎?央行副行長說:

從短期來看,我們主要關注改革。改革後,我們將看到情況,還有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的空間。但是,這將取決於經濟增長和價格狀況。

顯然,LPR改革是當務之急,全面降息的緊迫性將進一步降低利率。

可以看出,未來是否會降息,主要受到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一個是經濟增長,另一個是價格情況。

如果經濟低於預期,那麼降息的可能性就會更大。但是,價格情況受到限制。如果CPI仍然很高,則降息率將受到限制。

最後,讓我多說一點,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政策性城市,沒有固定的房地產市場監管,也沒有固定的貨幣環境。我們需要抓住機遇,尋求寬鬆政策,找到最佳投資機會。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