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不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獨角戲”

當前,食品安全已成為世界性話題,是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11月6日,作為第二屆進博會配套活動,第十二屆“一帶一路”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論壇如期召開,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保障食品安全不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獨角戲”,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構建食品安全國際共治格局,才能讓全球消費者共享“舌尖上的安全”。

“防範食品安全風險迫切需要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認為,食品安全治理,本質是風險管理,根本是提升能力,關鍵是共治共享,“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鏈條,既是產品鏈,也是風險鏈,更是責任鏈。我們要圍繞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夯實食品安全法制、標準、技術等基礎建設,加強食品品牌建設,促進食品企業‘走出去’。”

“食品安全首先要保證原材料安全、農產品安全。隨著人口增長和氣候變化,農業和畜牧業在應對全球化進程中正經歷著巨大變化,這些行業都在尋求高品質和高營養價值的食品生產可持續性發展策略。”聖馬力諾共和國前執政官泰倫齊表示,在世界範圍內,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綜合性問題,需要各國政府、組織和學術研究機構等多方合作。

如何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進一步促進國際貿易合作?“在開展‘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過程中,我們充分學習借鑑了先進的質量安全管理流程,努力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原料標準體系,同時積極投身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推動國際農糧行業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方向發展。”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於旭波說,下一步,中糧集團將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推動國際農糧食品資源高效配置和要素自由流動;提升貿易往來,進一步建強用好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擴大優質食品採購量;拓展合作領域,實現與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探索建立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農糧企業對話交流的長期合作機制。

隨著中國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農業貿易合作加快推進,“一帶一路”農業與食品交易信息平臺2.0版作為論壇重要的最新成果上線發佈。據瞭解,該平臺將聚焦“一帶一路”沿線農產品食品互通合作,構建大宗電商新業態,努力成為全球農產品、食品、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引領者。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小林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實現了從“吃不飽”到“吃得好”的跨越,人們的菜籃子越來越豐富,進口食品業也已經成為中國尋常百姓餐桌的重要部分。2018年中國食品進口首次超過7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進口國,這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支持多邊貿易、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成果。“當前我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讓中外民眾在經貿交流中實實在在感受到成果和收穫,為‘世界走進中國,中國擁抱世界’積極搭建平臺。”李小林說。

記者郭靜原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