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有个乐天草根艺术团,周周有戏传播文化与快乐


佛堂有个乐天草根艺术团,周周有戏传播文化与快乐

佛堂古民居苑草根艺术团的周周有戏

徐庆丰/文 王松能/摄

在义乌佛堂古镇徽派建筑的古民居苑内,每到周一、五晚上,古朴典雅的古戏台上灯火通明,戏曲悠扬,这里聚集着一群爱好婺剧的草根票友,他们自编自演,打着“周周有戏”的宣传口号,用自己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朴实表演,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为古色古香的佛堂古民居苑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他们就是活跃在浙中大地的义乌市乐天草根艺术团。

佛堂有个乐天草根艺术团,周周有戏传播文化与快乐

热情的观众


义乌乐天草根文化艺术团的前身是佛堂婺剧联谊会,成立于2003年,十六年来,一直活跃在义南一带的农村、工厂、学校,以婺剧剧目为主,同时把歌曲、道情、舞蹈、器乐演奏、小品等等有机的结合,为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佛堂有个乐天草根艺术团,周周有戏传播文化与快乐

周周有戏的舞台


艺术团里以团长厉金荣为首的一班骨干,又都是来自原来的田心婺剧团,该剧团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虽为农村剧团,但也有过一段辉煌历史。在走过了近20年的历史后,随着人民群众娱乐的多样性,剧团终于经营不下去,于本世纪初宣布解散。当年剧团中的成员仅有少数几位进入高一级的专业剧团,继续演艺生涯。其他大多都回家务农、上班或经营小生意。但是在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深深地怀念剧团,喜欢婺剧。于是,在义乌的民间婺剧界影响力与关系网比较大厉金荣,又重新召集了杨炳峰、戚生龙、朱琳琳、章春红、朱松君、朱卫青、张响荣、毛协良等剧团元老,参与组建了佛堂婺剧联谊会,联谊会先在佛堂道院山公园开设婺剧角,每周有活动,吹拉弹唱,以自娱自乐为主,搞得有声有色,联谊会在陈运泉、郑光源等老一辈的传帮带下,又加入不少新会员,队伍不断壮大。

佛堂有个乐天草根艺术团,周周有戏传播文化与快乐


在义乌市文广新局、民政局、文联和佛堂党委镇政府关心支持下,经过努力,2014年,佛堂婺剧联谊会改组为“义乌市乐天草根文化艺术团”,厉金荣为首任团长。 他们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艺术团又重新召唤回了原来田心婺剧团朱美君、朱美仙、朱玲芳、王建芳、丁春仙、陈秀玲等。这十多位的老团员,有着较扎实的艺术功底,从演员到乐队还有后台都得到了较专业的充实,草根艺术团从成立之日开始,不管从他们演技唱功,还有器乐演奏水平都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并吸引了更多业余爱好者加入到这个草根艺术团中来。目前,全团有演职人员最多达到过60余名,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20多岁,有农民、退休干部、教师,还有企业主和企业职工。他们每周2天以佛堂古民居苑戏台为主阵地演出外,每年还要积极送戏下乡服务社会、传播快乐 。

佛堂有个乐天草根艺术团,周周有戏传播文化与快乐


在这十多年中我们排练演出了传统婺剧小戏《三岔口》,《盗仙草》、《李大打更》、《拷打》、《穆桂英下山》、《巡营》、《探营》、《断桥》、《雪里梅》、《闯宫》、《北湖州》、《哪吒下山》、《千里情缘》、《别窑》、《回窑》和越剧《送凤冠》、《游上林》、《楼台会》、《十八相送》、《追鱼观灯》等等,现代折子戏《智斗》、《刑场斗争》、《杜鹃催春》等等近三十个剧目。同时结合义乌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自编自演了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女村官的晚餐》,反映义乌商人学英语的《依葫画瓢》,反映廉政建设的《送礼》,反映政法建设的《羊毛衫风波》,反映五水共治的《改口》,反映网上经商的《一张订单》等等现代婺剧小戏。无论是传统剧目和现代小戏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前几年,在浙江省婺剧折子戏邀请赛上,该团选送的《拷打》,获得了三等奖;之后又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义乌乐天草根艺术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形式,播散党的声音正能量到基层农村中去。

佛堂有个乐天草根艺术团,周周有戏传播文化与快乐

草根艺术团团长厉金荣


草根艺术团的发展,也激活了义南一带的本土文化,这些“草根明星”深入民间,与广大农村群众“亲密接触”,对义乌市乡村振兴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团长厉金荣说,他希望能有更多的草根与农民朋友参加到文艺活动中来,提高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