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至正型元青花?元代還有這種青花瓷,收藏家較容易撿漏


瓷器鑑定真知堂:元青花瓷器是繼宋代五大名窯和明清名窯之後最新興起的高價值瓷器。2005年,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拍賣出了2.8億元,讓元青花聲名鵲起,眾人皆知。圖為江西省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松竹梅紋梅瓶。

瓷器鑑定真知堂:元青花的研究是以英美學者為首開始的,他們以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一對元至正十一年銘文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為標準器,排比出了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一批元代青花瓷,並命名為“至正型”,鬼谷子下山罐就是至正型元青花的傑出作品。圖為遼寧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花卉紋犁壺。

瓷器鑑定真知堂:國內學者不堪示弱,後來有位學者就以江西出土的延佑紀年墓的一件疑似青花瓷,總結出“延佑型”的新類型。圖為遼寧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梨型壺。

瓷器鑑定真知堂:延佑,是元仁宗年號,從1314到1320年。至正,是元惠宗年號,從1341到1370年。元惠宗就是延佑七年出生的。所以,延佑型就是元早期青花瓷的代名詞,而至正型則是元后期青花瓷的代名詞。圖為1973年北京安定門出土,首都博物館藏的元代梨形壺。

瓷器鑑定真知堂:但近年來,延佑型青花瓷一詞已經不再使用,原因是經過科學檢測,所謂的延佑墓葬出土青花瓷,其實並不是青料所繪,而是鐵礦所畫,故不能被稱為青花瓷。所以,延佑型青花瓷也就是無稽之談了。圖為江西博物館收藏的元代松竹梅青花瓶。

瓷器鑑定真知堂:近年來學者又搞出一個“菲律賓”型元青花的名詞,用來指代這類和至正型完全不一樣的青花瓷,相對應,又搞出了“伊朗型”元青花,其實就是約定俗稱的至正型青花瓷。圖為鎮江博物館收藏的元松竹梅高足杯。又稱馬上杯。


瓷器鑑定真知堂:所謂菲律賓型,是因為在菲律賓出土了不少類似元青花瓷。這種青花瓷的普遍特徵是胎釉較差,器型較小,青花髮色多為灰黑,和至正型好像完全不是一回事的那些小件青花瓷。以前被認為是國產青料所繪。圖為1976年新疆伊犁霍城縣阿力麻裡出土的雙峰紋高足碗。

瓷器鑑定真知堂:據筆者二十多年深入研究,所謂至正型青花瓷,其實應該叫做泰定型,原因在於元青花成熟瓷器是從延佑之後的泰定帝開始盛燒的,這需要一篇論文,在此就暫不多說。圖為山東出土的青花鹿紋盤。

瓷器鑑定真知堂:而所謂菲律賓型,其實命名錯誤。這些瓷器其實和至正型青花瓷是一窯所出!但不能稱為至正型。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青花龍紋高足杯。

瓷器鑑定真知堂:這些瓷器,其實就是景德鎮俗稱的“灰可器”。那麼,什麼是灰可器呢?圖為國博展出的元梅花紋三足爐。

瓷器鑑定真知堂:灰可器,又稱渣頭碗,是明清時期景德鎮用下腳泥和製成的瓷器,燒窯時放在窯溫較低的地方,用來填滿窯位,質量較差,都是民間用器。那麼,什麼是下腳泥呢?圖為安徽安慶窖藏出土的荷蓮紋葵瓣口盤。

瓷器鑑定真知堂:下腳泥就是下腳料,也就是制瓷用的淘洗下來的尾料,品質差,不能用在高檔瓷器上。元青花瓷這類瓷器,不但胎土是小腳料,彩繪的青花原料也是進口青料的下腳料,含鈷很低,含鐵高。圖為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嬰戲紋鳥食罐。

瓷器鑑定真知堂:那為什麼元代要燒製這種質量不高的瓷器呢?有知道原因的朋友嗎?歡迎大家留言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真實原因筆者將在三天之後,在留言區做個講解。圖為江西博物館收藏的青花獅子鈕帶蓋香爐。

瓷器鑑定真知堂:所以,元青花應該分為“至正型”和“灰可型”兩大類。玩收藏,知其然不行,還得知其所以然。睜開你的慧眼,則贗品無法遁形。圖為萍鄉市博物館收藏的青花菊花紋連座香爐。如果你也喜歡收藏瓷器,可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更多鑑定知識和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