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後世園時代延慶鮮花香五洲

看後世園時代延慶鮮花香五洲

​圖為村民正在雙時助農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採摘菊花 劉嘉豪攝

近幾年來,延慶區在生態文明理念的指引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快農業綠色發展步伐。秋色正濃,延慶區花卉產業正值豐收期,青山綠水之間,在一張張甜蜜笑臉的映襯下,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永寧菊花:

漂洋過海遠銷日韓

金秋十月,永寧鎮新華營村的北京雙時助農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菊花正式進入豐收季。“今年,我們合作社做了1000萬株切花和6萬株盆景,目前已經有70%的花卉產品被日本和韓國預定了。”北京雙時助農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時二小介紹道。

時二小所經營的這家北京雙時助農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村集體流轉土地、合作社經營的方式,於2011年正式在新華營村落地。經過8年發展,合作社的規模已經從最初的50畝22棟大棚發展到現在的1000畝750棟大棚,種植範圍涉及舊縣、八達嶺、永寧等鄉鎮的7個村。不斷擴大的種植規模和逐年增加的種植品種,讓合作社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切花菊種植基地,銷往全國20個省市。延慶的菊花在國內市場走俏的同時,也漂洋過海遠銷到日本和韓國。

“目前,合作社菊花年產量可以達1000萬支,種苗的年銷售量也有2000萬株,在北京市場上佔據20 %的份額,出口日韓份額佔年生產總額的 70 %,一整年下來,合作社的年銷售額近1200萬元,年利潤300多萬元。”時二小說。

日前,記者在位於新華營村的菊花種植大棚看到,菊花田裡,田壟上的枝葉與花瓣交相輝映,各色菊花競相開放,空氣中彌散著淡淡菊香。工人們正在摘花、修剪、投入冷庫裝箱,一片繁忙景象。

新華營村村民朱利劍每天都會來到大棚內,精心打理花苗。“在這兒工作,我們每月的工資大概是3000到4000元,現在正趕上豐收的好時候,不用去外面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了!”朱利劍隨手拿起一捧菊花向記者展示。

不僅是朱利劍,合作社在採摘季吸引了大量周邊農戶前來務工,成為不少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時二小告訴記者,切花菊每年7月進入採摘期,採摘期約為120天,期間每天用工可達60人左右,熟練的採摘工一天可採摘200扎左右,收入約200元。此外,合作社還採取經營入股、土地入股、薪酬領取等方式,以租金、薪金、股金等形式,帶動低收入農戶70多人就業增收,每人年收入可達4—5萬元。 

大莊科香草:

延伸產業鏈助農增收致富

自世園會落戶延慶以來,巨大的帶動效應日益顯現,在推進延慶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帶動了現代園藝產業的飛速發展。在大莊科鄉沙門村,有一片片芳香馥郁的薰衣草,這種喜光照、耐瘠薄的唇形科植物,花期長達半年,深紫色的顏色不僅給小山村帶來了生機,還讓村裡人走上了致富路。

沙門村是大莊科鄉最小行政村之一,全村25戶,50多口人,村小人少年齡大,靠林果業維持生活,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致富門路,直到2017年香草產業落戶沙門村。

2017年,大莊科鄉黨委政府與北京農學院深入對接,重點引進了香草種植項目。北京農學院還委派北京農學院副教授谷繼成駐村指導,集成科技推廣資金,大力支持香草產業鏈研發,將教授工作站、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落戶沙門村。

產業落戶為沙門村引來了“金鳳凰”。谷繼成介紹說:“沙門村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香草生長,而且在這種清潔乾淨的環境下生長出的香草,非常適用於生產精油製品和高檔化妝品。”

為擴大產業規模,在世園會籌備階段,沙門村在全村自有以及周邊村流轉的150畝土地上,種下了20萬棵玫瑰天竺葵苗、2萬多棵檸檬香茅苗和12萬多棵薰衣草苗。世園會開園後,用沙門村的香草為原料製作的化妝品踏入了世園會的大門,擺上了中國館內北京農學院的成果展示展臺,受到廣大遊客的青睞。

眼下,大莊科鄉的香草產業已集生產觀光、體驗、教科於一體,發展得有模有樣。今年,沙門村還建成3個溫室大棚和16個地暖式三角棚,共完成育苗50萬株,實現人均增收1.2萬元。與此同時,以香草精油為原料的化妝品現在已在京東、淘寶等網站銷售,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育苗、種植、精油提取、香草製品製作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沙門村在打造香草產業的同時,還優先考慮低收入農戶,並逐步擴大輻射範圍。“我們不僅使用本村勞動力,景而溝村、霹破石村等村村民也在沙門打工,最多的時候有90多人同時勞作。今年黃土梁、沙門、景而溝3個村預計人均增收達1.2萬元,其中沙門村人均增收可達4萬元。”沙門村黨支部書記閆貴發介紹說。

四海高山胎菊:

高質高量促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四海鎮高山胎菊的發展勢頭也越來越好,逐漸擴大的茶菊種植產業,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四海地區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有效途徑。

2005年8月,由四海鎮菜食河村村民任志懷牽頭,自發組織四海鎮6個村100名種植戶成立了北京四海種植合作社,主要種植林下菊花、玫瑰花和林下豬苓等,不僅為農戶統一提供種苗、肥料,聘請專家組織農戶進行培訓,還統一收購農戶種植產品進行加工、銷售。

今年,合作社種苗繁育基地在22棟茶菊種苗繁育大棚裡,種植了“玉臺一號”和”“玉臺二號”等多品種菊花,繁育出茶菊種苗200萬株。此外,合作社還通過與北京農科院合作,以“科研機構+合作社+農戶+公司”的運營模式,在四海鎮、珍珠泉鄉的16個村發展102戶社員,使種植茶用菊花面積達到了500多畝。

據四海鎮副鎮長王靜介紹,四海鎮是北京唯一一個種植高山胎菊的地區,今年發展胎菊種植面積近600畝,尤其是近幾年,胎菊種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面積擴大了6倍。預計今年高山胎菊的畝產量達48萬斤,總產量預計在35噸左右。

不僅產量增加了,農戶的收入也隨之增加了。從2016年開始,四海鎮圍繞前山、樓梁、王順溝3個村打造“菊花山谷”,截至目前,已經帶動101戶農民增收,其中輻射低收入農戶60戶,戶均增收3000元。

此外,藉助2019北京世園會召開的東風,“菊花山谷”還打造了高端民宿,在9月初到國慶節前的採摘期內,市民不僅可以住宿,還有機會藉助“高山胎菊採摘一日遊活動”,親自體驗胎菊採摘,參觀大面積菊花海,激發旅遊收入增長。在返璞歸真的田園風光裡,四海地區的產業正在走向融合發展。

花卉越來越靚,農村越來越美,農民越來越富。如今,延慶昂首闊步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花卉產業繪就的這幅錦繡畫卷會越來越多姿多彩……

(記者 劉嘉豪 通訊員 武卉 符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