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託舉民族復興之夢

柯楊

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0華誕,熱烈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振奮九州,激盪在中華兒女心頭。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感奮不已的同時,我們不難發現,對國家、對民族深沉的愛,始終是貫穿國人70年奮鬥征程的精神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的愛國主義,是激發中國人民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歷史偉力。當前,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國家的思想觀點,弘揚以愛國主義為重要內容的中國精神,不斷鞏固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對於推進我們正在進行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的理性認知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從工人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到增加生產力的總和,到消滅階級,再到建立自由發展的社會聯合體,共產黨人的綱領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馬克思主義對資產階級作為幌子、維護自身利益的所謂“愛國主義”進行了無情的揭露批判,但並不否認無產階級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只不過,“本身暫時還是民族的”無產階級,其愛國主義服從於獲得解放這一目標罷了,而且在聯合本國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作鬥爭的過程中,顯現出強大的召喚力和凝聚力。

100年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本著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發起了五四運動。李大釗、陳獨秀等五四青年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喚醒了中國勞苦大眾,促進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更在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參加反帝反軍閥的實踐鬥爭中不斷成長起來,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創建準備了幹部條件。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了堅強的領導主體,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曆程。從這個角度講,愛國主義正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的歷史基因。

在當代中國,中國的命運與中國共產黨的命運、社會主義制度的命運始終緊密聯繫在一起。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這樣的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才能保持生命力、號召力,這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本質所在。歷史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馬克思主義真理相結合,能夠迸發出挽救民族於危亡的強大力量,在未來的征程中,也必將進一步凝聚起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動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生動實踐

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寫道:“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對存在、精神對自然界的關係問題。”辯證唯物主義一方面強調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精神,另一方面又承認精神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對物質有反作用,而且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一定條件下“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就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法。廣大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堅定、幹事創業精氣神足,人民群眾精神振奮、發憤圖強,就可以創造出很多人間奇蹟。如果黨員幹部理想動搖、宗旨淡化,人民群眾精神萎靡、貪圖安逸,那往往可以幹成的事情也幹不成。

改革開放40多年來,隨著市場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國際化的推進,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主體的增加、價值觀的多樣化、利益訴求的多元化,為社會整合增加了很大難度。然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無比艱鉅,要求我們必須團結人心、凝聚力量,畫好最大“同心圓”,同時發揮意識改造世界的能動作用,把個人志向與祖國的需要聯繫起來,把個人奮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中去。在這樣的背景下,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喚起億萬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無疑是提高社會整合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有效方式和現實途徑。

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

《共產黨宣言》中有這樣一句名言:“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在這部無產階級政黨的黨綱中,全面呈現了未來“真正共同體”的基本樣態和實現路徑。建立“真正共同體”,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新時代精神的高度概括,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最高目標和終極價值。為應對全球化時代挑戰,中國共產黨順時應勢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在理論上與“真正共同體”相契合,在內容、目標和價值取向上則與廣義的愛國主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眾所周知,愛國主義的主旨和核心即維護國家全局、長遠和根本利益,然而在全球化時代,作為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我們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已經克服了地域、民族和個體的狹隘性,轉而追求著眼於破解全球發展難題、更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愛國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自2013年提出後,伴隨著習近平主席出訪的腳步,被播撒到越來越廣袤的大地上,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真正共同體”都是關係人類命運的共同體理論,擁有相同的內涵實質和一致的發展願景,前者是對後者的豐富發展,是後者在當前形勢和現實條件下的具體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拓寬了全球化時代愛國主義的視野,一方面強調要將國家發展放到人類命運的大局中思考、謀劃與佈局,另一方面倡導國家之間合作共贏,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實現了愛國主義的擴展、深化、重塑,推動了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

“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言猶在耳,各地方、各行業、各崗位當行動起來,“共升一面旗,同愛我的國”,讓愛國主義精神高高飄揚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高高飄揚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陣地上,凝聚奮進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作者系河南日報總編室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