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二遊玄都觀,心境不一

王叔文改革時,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還有不少大臣因王叔文地位低但辦事專斷而感到不滿。

劉禹錫二遊玄都觀,心境不一

到了唐憲宗時代,大夥都紛紛攻擊王叔文,原來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個官員,都被當作是王叔文的同黨。憲宗下了命令,把韋執誼等八個人全部降職,派到邊遠地方做司馬(官名),歷史上把他們和王叔文、王合起來稱作“二王八司馬”。

“八司馬”當中,有兩個是著名的文學家,就是柳宗元和劉禹錫。他們二人是好朋友,柳宗元以寫散文聞名,劉禹錫以寫詩著稱。

這一次,柳宗元被貶到永州(現在的湖南零陵),劉禹錫被貶到朗州(現在的湖南常德)。永州和朗州都在南邊,離長安很遠,那時候還是邊遠落後的地區。

他們倆在那裡一住就是十年,日子久了,朝廷裡有些大臣想起他們來,認為他們都是有才幹的人,放在邊遠地區太可惜了,就奏請憲宗,把劉禹錫、柳宗元調回長安,準備讓他們在京城當官。

劉禹錫回到長安,感到長安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朝廷官員中,新提拔了很多他過去看不慣、合不來的人,心裡很不自在。

劉禹錫二遊玄都觀,心境不一

京城裡有一座有名的道觀叫玄都觀,裡面有個道士,在觀裡種了許多桃樹。時值春暖季節,觀裡桃花盛開,招引了很多遊客。有些老朋友邀劉禹錫到玄都觀去賞桃花。

劉禹錫過了十年的貶謫生活,回到長安,看到這些新栽的桃花,觸景生情,就寫了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裁。”

劉禹錫本以詩著名,這篇新作品一出來,便在長安傳開了。

有一些大臣本來就不願意召回劉禹錫,讀到這首詩,就開始細琢磨裡面的含意。也不知道是誰說,劉禹錫這首詩表面是寫桃花,實際是諷刺當時新提拔的權貴的。

這一下子捅了馬蜂窩,唐憲宗對他也不滿意起來,本來主張留他在京城的人也不便說話了。劉禹錫又被貶到播州(現在的貴州遵義市)去做刺史。刺史比司馬高一級,表面上是提升,其實是貶官,因為播州地方比朗州更遠更偏僻,那時候還是荒液之地呢。

劉禹錫二遊玄都觀,心境不一

劉禹錫有個老母親,已經80多歲了、需要人照顧,如果跟著劉禹錫一起到播州,上了年紀的老人很難受得了這個苦,這使劉禹錫感到為難!

這時候,柳宗元在長安也呆不下去了,朝廷把他改派為柳州刺史。柳宗元瞭解劉禹錫的困難情形,決心幫助好朋友。他連夜寫了一道奏章,請求把派給他柳州的官職跟劉禹錫對調,自己到播州去。

柳宗元待朋友一片真心,讓許多人很受感動。後來,大臣裴度也替劉禹錫在唐憲宗面前說情,憲宗總算同意把劉禹錫改派為連州(現在的廣東連縣)刺史。

之後,劉禹錫又被調動了好幾個地方。14年後,裴度當了宰相,他才被調回長安。劉禹錫重新回到京城,又是暮春季節,他到玄都觀舊地重遊。

到了那裡,知道那個種桃的道士已去世,觀裡的桃樹吹倒和枯死了很多,滿地長著野葵燕麥,一片荒涼。他想起當年桃花盛開的情景,聯想起一些過去打擊他的宦官權貴在政治爭鬥中紛紛下了臺,而他自己卻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見解。

為抒發內心的感慨,他又寫了一首詩,詩裡說: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花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二遊玄都觀,心境不一

一些大臣聽到劉禹錫寫的新詩,認為他又在發牢騷,很不滿意,便在皇帝面前誣毀他。過了三年,他又被派到外地當刺史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