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飲料居然完美的避開同品競爭,打入了敵人內部

面對獨特的客戶需求,你發現了就出了一張牌,這就是商業模式。

但是,“一招鮮、吃遍天”的商業模式,在如今這個營銷方案層出不窮的時代,早已過時了。

要想留住客戶,並且源源不斷的加入新客戶,就必須通過牌與牌之間的組合,把一副舊牌打下去。

這款飲料居然完美的避開同品競爭,打入了敵人內部

1996年,中國乳酸菌飲料“太子奶”橫空出世,開啟了健康飲品潮流。

而“養樂多”在2002年正式進入中國時,光明、伊利、蒙牛、維維、三元5家的營業額,幾乎佔了乳品市場份額的一半。即使在乳酸菌這個細分領域,也早有巨頭雄踞。

這款飲料居然完美的避開同品競爭,打入了敵人內部

但數據顯示,養樂多在200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初期,每天大約銷售6萬瓶,到2018年已經增加到了750萬瓶。也就是說,每1分鐘就賣出超過5200瓶養樂多。

數據截止到2019年3月,養樂多已經在全球39個國家的日平均銷量達到4067萬瓶!

是日平均哦!

很多人驚訝,為什麼?

1、100ml小瓶裝,品牌形象保持不變

養樂多的小紅瓶包裝,自1953年啟用以來已經有66年,始終是100ml。

曾經,有大約6.8萬個菲律賓人在Facebook上請願,要求養樂多生產1L裝。但是日本養樂多總部並沒有受理,理由是:對普通人來說,一天一小瓶,所需的活性乳酸菌數量就已足夠。

也是因為這個理由,養樂多的小紅瓶在66年的記憶持續加持中脫穎而出,這個瓶子,無論是在何時、何地,有沒有包裝紙,都能讓人一眼就認出來。當然,其他產品仿用這個包裝,消費者也會誤認為是養樂多。

品牌的包裝形象深入人心。

這款飲料居然完美的避開同品競爭,打入了敵人內部

2、只做單一產品,強勢定位

很多企業,做熱一款產品後,就想著拓寬路子,研發其他的產品或者設計其他領域。比如,當年的王老吉,在鋪完全國各大城市後,開始出售王老吉的商標,聯合其他廠家生產潤喉片。也因為這樣,加多寶公司與王老吉決裂,就商標權都搶了幾年。現在更是被加多寶的廣告語壓制,銷量是慘不忍睹。

養樂多在60多年裡只做乳酸菌飲品,既不對產品進行升級換代,又不增加新產品,因此成功地讓消費者認為:養樂多=乳酸菌飲料。硬生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拿下了一席之地。

這款飲料居然完美的避開同品競爭,打入了敵人內部

3、超市專櫃,口碑銷售

在快消品行業,有一條人盡皆知的鐵律:產品未動,渠道先行。比如,蒙牛用了短短十年就把產品鋪到了全國的每一個鄉村,伊利只用了5年就佔據了全國大大小小的超市終端。然而,養樂多卻沒有廣泛建立渠道,進行大面積鋪貨,而是打造自己的直銷團隊。

在國內,養樂多媽媽家庭配送模式在2003年首先登陸廣州,隨後走進上海、北京、天津、廈門和福州,目前已有3000多名養樂多媽媽。

由於養樂多單價高,盈利也高,同時50%的利潤會作為獎金,所以養樂多媽媽的熱情很高。在早期,就是由她們推著裝有養樂多的手推車在社區促銷,在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難題的同時,也依靠自身在街坊鄰里的口碑為產品背書。

這款飲料居然完美的避開同品競爭,打入了敵人內部

這支直銷團隊的戰鬥力一直很強悍,相關數據顯示,除去商場、超市和零售店等傳統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銷售的養樂多當中,養樂多媽媽的銷售業績接近三分之二。

4、組合銷售,滲透多品類

現在,這款不改包裝,不研發新品的乳酸菌飲品還折騰出了全民養樂多銷售模式。

去到國內大大小小的咖啡廳、奶茶店,你會發現,他們的甜點裡、飲料裡莫名的加入了養樂多。

名字也新奇的稱為“養樂多檸檬茶”、“養樂多珍珠奶茶”,似乎,打出養樂多的名號能讓這款產品賣得更好。

這款飲料居然完美的避開同品競爭,打入了敵人內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