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深秋時節,

走進義棠鎮萬安村,

整潔乾淨的進村路、

蔥翠宜人的行道樹、

充滿愜意的同心文體廣場……

風景如畫的環境讓人忍不住稱讚。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萬安村位於介休市義棠鎮西北角,是義棠鎮的北大門,毗鄰公路鐵路,交通便利,全村有221戶,607人,土地總面積554畝。萬安村,民間習慣叫“南官道”,也叫“嶺南”,而官方叫“萬安”,具體何人何時為何這樣叫已經無從考究,總之是取自“萬民萬物皆安康”之意,久而久之,朗朗上口,便逐漸流傳至今。

“文化牆”扮靚美麗鄉村

“以前村內都是土路,到處坑坑窪窪。現在,水泥路硬化到家家門口,還不時有環衛清掃,乾乾淨淨的,夏天連蚊蟲也少了很多。”74歲的老人趙筱青見證了萬安村的發展。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不僅人居環境提升了,文化軟環境也上了新臺階。在萬安村進村主路兩側,一面面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內涵深刻、通俗易懂的文化牆不時吸引著男女老幼駐足觀看,濃郁的文化氛圍成為該村的一道亮麗風景。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我們老百姓眼看著村子變漂亮,心情也舒暢了,尤其是這些牆面不僅好看,而且寓教於樂。”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在鄉村建設中,萬安村注重發揮文化引領風尚的作用,進村主路設置的文化牆共540平方米,投資約27萬,其基礎設施分為鋁皮管架結構和仿古式青磚白灰兩部分,通過繪製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漫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等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群眾眼前,讓村民變“被動看”為“主動看”,既美化了環境,又營造了濃厚的文化宣傳氛圍,有效提升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

鑼鼓隊舞出文明新生活

“咚咚嚓、咚咚嚓,咚嚓咚嚓……”下午7時許,在萬安村同心文體廣場,鑼鼓隊隊員們身著傳統打鼓服,手握鼓槌,在激情昂揚的指揮下,表演威風鑼鼓,鼓聲威武雄壯、朝氣蓬勃,響徹天際。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為豐富廣大村民閒暇生活,萬安村投資3萬餘元,於2009年修建了集健身、休閒、娛樂活動於一體的同心文體廣場,佔地400餘平米。之後整個村子裡就熱鬧了很多,茶餘飯後,村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廣場上,健身、聊天、打籃球、打乒乓球……

“早上跳跳廣場舞,晚上打打威風鼓,一天的辛苦勞累都化解了!”鑼鼓隊成員李姐說道。2017年萬安村成立了舞蹈隊,今年又成組建了32人的鑼鼓隊,在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迎新年晚會等大小活動上,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在今年7月義棠鎮舉辦的“倡導鄉風文明 共促鄉村振興”活動上,萬安村鑼鼓隊展露風姿,並且萬安村15戶家庭獲得了“五好家庭”榮譽,“五好家庭”大力弘揚了文明新風,為村民潛移默化地傳播者正能量,已成為村民們行為的標杆。

介休:文明“新”村萬安

萬安村鑼鼓隊已成為義棠鎮精神文明創建的縮影。“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發展基層文化建設,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最有效的載體。”義棠鎮副鎮長趙晉芳說。“通過引導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既凝聚了人心,推介了萬安,更展示出了農村群眾的文化自信心。”

富美鄉村展藍圖

下一步,萬安村將持續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和最美庭院創建工作,將舊村改造翻修,重點解決“空巢村”回遷問題,大大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繼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招商引資,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商貿物流、運輸業,擴大村民就業渠道增加收入,真正做到人民群眾的致富領路人;將完成美麗鄉村,綠化美化與原有村莊綠化項目的整合,建設村域周圍環村森林綠化帶,打造“先見林、後見村”“白天不見村、夜晚不見燈”的美麗宜居村莊環境。美麗鄉村繼續將換髮生機與活力。

“我們將繼續真抓實幹,

為全村人想出路、圖致富、謀幸福,

實現村宜居、人富足的目標!”

萬安村黨支部書記趙鑫如是說。


文、圖:宋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