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創新 合作共贏 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分論壇側記

開放創新 合作共贏 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分論壇側記

“開放、規制與營商環境”分論壇——

優化營商環境是提振國際投資關鍵

11月5日,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放、規制與營商環境:政府角色與跨國公司視角”分論壇舉行。與會嘉賓認為,當前,優化營商環境已成為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吸引和提振國際投資的關鍵因素,也成為各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共同追求。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探索高水平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措施的路徑和前景,以開放合作促進國際投資重新煥發生機具有重要意義。

克羅地亞議長揚德羅科維奇說,“我們進行了包括取消行政壁壘、減輕企業非稅融資負擔、完善投資框架等在內的改革,讓企業看到營商環境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過去4年的數據顯示,克羅地亞企業的競爭力在上升,吸引外商投資的能力在增強。”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付剛峰認為,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正影響著全球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復甦增長,中國在此背景下強調開放和改善營商環境,體現出一種積極擔當的精神。我們願意和各國政府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改善全球的營商基礎設施,促進全球貿易的便利化、智能化、集約化和綠色化。

“作為一家投資銀行,我們很關心投資的國家營商環境如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認為,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政策具有可預見性、可信賴度和透明度。“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由46位上升到31位,提升15位。這是對中國政府改善營商環境的認可,中國的做法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經驗。”

“我們希望找到一片有吸引力的市場。”3M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羅曼認為,中國頒佈《外商投資法》是改善營商環境的有效辦法,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外企相關人才的培養也很有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執行院長林桂軍認為,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制度,除了要在供給側注重自由化、便利化、可預見性,還應考慮在需求側挖掘市場潛力,“中國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有條件創造更多的投資和消費。”

“人工智能與創新發展”分論壇——

人工智能成創新發展重要驅動力

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理念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人工智能如何驅動世界經濟增長,如何把握新技術與社會治理之間的“度”?在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人工智能與創新發展:理念、技術和市場”分論壇上,來自不同國家的政府官員、企業家和學者共聚一堂,分享經驗、共話前景。

“無論在私營企業還是公共部門,人工智能已成為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論壇上,斯洛伐克副總理萊希將人工智能比作人類發展的“火種”。正如有效掌握火的使用,助力人類登上生物鏈頂端,充分挖掘人工智能技術,共享數字發展紅利,將推動人類向下一階段進化。

事實上,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進展加速擁抱傳統產業。在自動駕駛領域,無人駕駛正成為現實。特斯拉公司董事會主席羅賓·德霍姆介紹,根據相關測試,相對於人工駕駛,自動駕駛將大大提升安全駕駛水平,降低事故發生率。在生物醫療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助力新藥研發。“過去人類基因組測序耗時又耗財,如今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只需投入少量花費,幾小時便能輕鬆完成。”阿斯利康全球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蘇博科說。

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道德倫理和社會治理問題?在萊希看來,下一步應以技術中立為原則,採取更為平衡的監管措施,既能做到有效監管,也讓企業能更好擁抱創新。蘇博科高度讚賞中國的技術監管。他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例,中國在善用技術上做得恰到好處,有助於促進和催生髮展的創新紅利。

“相比其他產業,人工智能技術更多是由企業主導推動的,目前全球70%以上的人工智能專利由中國和美國創造。”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基圖伊提出,未來應該更多關注尚未參與到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國家和地區,讓全球共享人工智能紅利。

“數字化時代與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分論壇——

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帶來新機遇

在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數字化時代與電子商務創新發展:開放平臺和合作願景(暨全球電子商務高峰論壇)”分論壇上,與會嘉賓針對數字化時代下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各抒己見。與會嘉賓認為,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了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從而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的普惠共贏,也賦予中小企業新的發展機遇。

電子商務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數字經濟的發展為踐行數字化‘一帶一路’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性。貨通天下的夢想當今可以有另一種方式實現。互聯網讓世界變得更加扁平,讓所有的消費者、供應商能夠更好地有機會連接在一起。”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說。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長西雅爾多表示,電商沒有國界限制,極大地縮短了中國和匈牙利市場及企業之間的距離,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讓許多匈牙利企業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消費正持續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這一進程中,電子商務將更好地助力中國經濟的轉型。”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讓—保羅·安鞏如是說。德勤全球戰略委員會主席喬禮和強調:“商業模式的變化讓技術轉型成為可能,數據價值的進一步挖掘帶動各個產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為應對電商帶來的一系列革命性變化,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阿蘭查·岡薩雷斯認為,應當從合作共贏的角度重新審視全球經濟治理模式。

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認為,電子商務讓世界更開放,與此同時金融服務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大家本著開放的心態互相接入,才能形成規模效應。”

“世貿組織改革與自由貿易協定”分論壇——

改革會讓世貿組織取得更大成功

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世貿組織改革與自由貿易協定:路徑選擇與前景展望”分論壇舉行,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展開熱烈討論。

印度尼西亞總統特使、海洋統籌部長盧胡特表示,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是20多年前的談判結果,已經不能夠完全反映目前全球貿易的發展和現狀,需要進行改革。他認為,當前世貿組織進行的一系列貿易自由化談判應當基於多哈回合談判的精神,建立多邊貿易安排,專注於發展,並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能力。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認為,世貿組織在促進全球和平貿易增長、經濟發展和就業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創始成員、前主席詹姆斯·巴克斯表示,不僅需要世貿組織能夠生存,而且要讓它取得更大成功。世貿組織面臨考驗,但退出世貿組織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世貿組織改革非常關鍵,不僅對某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對世界上所有人民都非常重要。”達能集團秘書長兼執行總裁歐陽伯堂認為,為防止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應加快世貿組織改革。

“世貿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們需要對它進行完善,讓它能夠更好適應當前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的需要。”歐亞經濟委員會貿易委員尼基申娜說,世貿組織改革要堅持互利共贏、相互尊重的原則,從而建立一個更加高效、具有權威的世貿組織。

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前法官、主席張月姣說,應該堅定支持多邊主義,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上訴機構改革需要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

“沒有像世貿組織這樣的機制多年以來的努力,國際貿易不可能取得這樣長足的發展。”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說,企業發展需要一個相對穩定、有較高可預見性的國際環境。當前,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希望各國減少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進一步促進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

(原標題《開放創新 合作共贏 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分論壇側記》。編輯倪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