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醫生,大夜班

從事臨床護理十來年,總是會對醫患糾紛的事件多份關注,日益頻發的醫療矛盾不僅使患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眾多針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暴擊事件時有發生!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時常被身邊同行們的一言一行痴痴吸引、深深溫暖……

整理好白大褂,隨著17點30的來臨,走進了醫生辦公室。

吳總說了一聲,"今晚的夜班是你呀!31床今天羅老師和周主任反覆勸了,患者還是不願意轉icu,總之祝你和譚總夜班好運吧!但願不要做心肺復甦吧。”雖然不是直接的管床醫生,但還是能回憶胡師姐的早交班:患者是一個老年男性,因為腹痛,便血入院,患者目前肺部感染並大量溼囉音,夜間血氧飽和度波動在66-80%之間,患者及其家屬拒絕上呼吸機,也拒絕籤放棄同意書。emm,內心不禁咯噔了一下,強行鎮定起來給自己打口氣,笑著說:"沒事,吉人自有天相,患者會順利度過難關。”

19點10分

看著我帶的實習小師妹走到我的桌前擺著三個小千紙鶴,說這是替我祈福做的,希望今夜的患者都能平平安安的度過。

在電腦的熒幕前敲打著三個明日出院的患者的出院記錄,只聽到護士走進來說值班醫生31床血氧飽和度55%,一陣小跑步來到床旁,簡單的詢問了下患者血氧飽和度變化的原因,用聽診器聽了老人的雙肺,在前胸壁完全聽不到患者的肺部呼吸音,僅在雙下肺還能聞及溼囉音。把患者的女兒叫了出來,告知了患者上呼吸機指徵明顯,消化科在搶救設備和藥物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強烈建議轉icu!反覆溝通無效後,我不得不撥通了譚總的電話。

這個時候是20點24分

隨著譚總的到來,詳細告知患者目前情況的危急性,以及隨時可能出現的情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譚總拿自己曾下過礦的親戚作為例子,患者現在肺間質病變嚴重,去icu度過此次的難關沒問題,但是想要恢復正常是不可能的,希望家屬給一個明確的答覆,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願不願意轉icu?需不需要積極搶救?患者家屬聽完後,面面相覷,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到時候再說。

21點整

隨著一陣呃逆聲印去耳簾。8床的患者走了進來,詳細詢問患者呃逆有多久了,今晚吃了什麼。患者說就夜間吃了一碗蒸蛋,一直反覆呃逆,腹脹。還說自己被折磨了大半個月了,每天夜間睡眠差,運動、熱敷、揉肚子都不能緩解症狀,精神都要崩潰了。看完患者影像學資料,患者典型的食道擴張厲害,不假思索的開了一支託烷司瓊看能不能解除膈肌或膈神經痙攣,希望能夠幫助緩解患者呃逆的症狀。

21點20分

13床的愛人走進辦公室,說她老公腹脹明顯,噁心嘔吐。仔細詢問患者,患者嘔吐出來的為黃色液體,伴有大便樣臭味,嘔吐後症狀不緩解。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還有腸道通氣(打屁)。諮詢了管床羅醫生後,患者明日行結腸鏡檢查,待會還需要喝瀉藥做腸道準備,綜合分析後先排除患者不完全型腸梗阻,給患者預約了腹部立位平片。

小醫生,大夜班

22點35分

31床的患者再次血氧飽和度降至39%,詢問後患者剛才翻身取下面罩咳痰引起,和患者家屬商量抽血氣分析檢查,患者家屬拒絕。給予氧流量調至8L/min,血氧飽和度緩慢回升至88%。返回辦公室,13床立位片結果出來了,患者無腸梗阻,告之可以口服瀉藥。

0點10分

寫完病歷,睡前看了一下31床的血氧飽和度維持在80%左右。帶著小師妹回到值班室,洗漱完畢後癱在床上,一動也不想動了。可事與願違,凌晨一點三十五分患者再次血氧飽和度降至55%,給予患者鼻導管加面罩雙重給氧,患者血氧飽和度再次回覆到82%。

凌晨2點

搶1床心率188次/分,呼吸頻率35次/分,患者腹脹腹痛,回憶查房時患者是一個急性胰腺炎患者,既往有過哮喘史,目前血小板19,給予患者間苯三酚解痙止痛,並給予西地蘭靜推降心率,患者症狀緩解。

凌晨3點15分

31床患者的女兒跑到值班室來找我說能不能給點安眠藥給她父親吃,不然會把一家人都磨死了。聽完後內心真的很震撼,我能理解這種想法,真的!送icu錢多得離譜,一般家庭誰會承受得起。曾經聽過一個笑話除了賭場外icu肯定是最燒錢的地方之一。但是不管是從人文還是職業道德的角度我肯定是不會開的,毅然拒絕!回到床上久久未眠,講真的,對於病人,你要相信其實最希望你能好起來的,很多時候是你的醫生。

凌晨4點10分

31床再次出現血氧飽和度下滑,帶著疲憊的身軀,來到患者床旁,仔細觀察患者是一個白髮老翁(根據患者的五官可以看出來患者曾經年輕肯定是個美男子),老人神志痛苦而又清醒,指了指我的胸前,微弱的說了句夏醫生。我和護士瞬間明白了老人的意思拿來了筆和紙,只見老人枯槁的手顫抖的寫著我好難受,睡不著。霧化不起作用了,還有別的辦法沒有,我真的想放棄。

不知為什麼,看到患者艱難寫字時的神情,看著患者的白髮,看著患者劇烈的喘息,我的鼻子好酸,彷彿一下子讓我見起外公去世前的畫面。內心百感交集。(之前聽趙師姐說過老人還有個在美國的女兒,已經訂了回國的機票,在老人風燭殘年之際,支撐他到現在的可能正是想見見四個女兒的這股執念吧)在護士小姐姐的輕壓面罩下,氧飽和度再次回至83%。結合在呼吸科輪轉過的經驗,知道面罩鬆動其實大量的氧氣都從旁邊側漏而導致供給不足。自從讀懂了老人內心的意思後,做的每一個決定彷彿也有了堅定的力量。把患者家屬再次喊了出來,和他們談了談自己的外公當年治療在icu住了一個多月的經歷,並希望他們能滿足老人最後的心願,懇求他們辛苦點,家人輪班去扶正輕壓給氧的面罩。可能是患者家屬覺得之前的要求過分的無理亦或是被自己的經歷打動,患者女兒再次來到值班室和我說,夏醫生要不這樣吧,我們icu是不會去的,你們要不明天幫我們聯繫好救護車我們明天辦理出院回去。

期間又有13床大量嘔血的發生,處理完之後躺在床上,一幕幕在腦海裡放著無聲電影。醫療行業,沒點情懷還真走不下去。其實不管哪個行業,得不到成就感都會變得毫無進取。這也就是為什麼醫生碰到了無理取鬧,或者心懷鬼胎的患者反應會如此激動。因為我們的成就感來自患者啊,是你們給的醫生成長、學習和進步!都是成年人,社會有多殘酷怎麼會不清楚。醫生和患者並不是金錢的關係,如果是金錢的關係,醫生何必如此在乎而放不下。患者在醫生心中的重量是不一樣的,患者不只是陌生人,患者是醫生的事業,是成果,是醫生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們更在乎你們的看法。失敗了可以再起來,愛情沒了也可以再重新開始,但是人沒了就真沒了。曾經看過一本小說裡說過這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世界上最難的工作,莫過於與人打交道了。

上午10點又收了一個賁門失遲緩的患者,她是本院老年內分泌科的一位教授,在問病史時才知道年至六十歲的她近期體檢發現肺原位癌,才手術後休息不到半個月又去門診坐診,最近又患了肺部感染,上午連消炎的針都沒打就又去坐門診了。但老師一臉和善,面帶笑容,哪裡看的出她經歷了什麼?

作為一名愚笨的小醫生,由衷的感謝醫路上遇見的你們。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老師和同學,還有信任著我的患者,正是你們的出現讓我願意去熱愛整個世界!

後記

醫者的情懷和使命總是來源於日常工作中的細節,社會和公眾對醫務人員要求越來越高,偶爾面對患者和家屬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無理的要求,醫生護士還是要頂著壓力想盡辦法為患者提供最專業最適合的治療和護理。常常聽身邊同事講起沒有醫生護士不衷心希望患者早日康復出院,少受病痛折磨!

工作中,時常會為患者出院帶著客氣和溫暖的微笑和我們說再見而欣慰,也時常會因無理取鬧的病患家屬誤解而難過!我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於患者的真心相待,傾心相處,一句關心,一聲問候,溫暖在無形中傳遞!患者和家屬臉上的笑容,那種被需要被肯定的成就感是我們在這個崗位堅守和前進的動力。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