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的舌苔該如何看?

中醫認為脾胃主運化吸收,如果脾胃虛弱的話,就會引起消化吸收障礙,導致營養不良、乏力等,那麼怎麼判斷呢?

可分為兩部分;一看舌質,二看舌苔。

看舌質

正常的舌質溼潤,色澤為淡紅色。舌質偏淡的多數血少、血稀;舌質發紫、發暗的代表體內有寒並有經絡淤堵的現象;舌質紅的內熱大;舌體顏色正常,而舌尖發紅的心火旺;舌邊發紅的肝火旺;舌邊有牙齒印的,說明脾胃虛弱,消化功能弱。

脾胃虛弱的舌苔該如何看?

看舌苔

舌頭上都應該有一層淡淡的舌苔,是舌體上面所散佈的一層苔垢,正常情況下應是淡淡的薄白,是溼潤的,不滑不燥。

舌苔發白;是體內有寒。

舌苔發黑,說明寒重,已嚴重影響了脾胃功能,消化能力極差。

舌苔發黃;如果舌苔黃而舌質是紅的,說明體內有熱。

如果沒有舌苔,那就是脾胃非常虛弱的人了。

還有的人感冒、發熱的時候是白苔,可用了消炎藥後不但白苔沒了,連舌苔都沒了,就認為消炎藥還真管用。其實這可不是好事,只能說明你的消化、吸收功能更虛弱了,體質下降了。這時只要通過適當的食療方法補氣血,你又會看到舌苔上出現淡淡的正常舌苔了。

脾胃虛弱的舌苔該如何看?

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憂思日久,稟賦不足,年老體衰,大病初癒,調養失慎都可以導致脾胃虛弱證。《諸病源候論·五臟六腑病諸候·脾病候》:"脾氣盛,為形有餘,則病腹脹,溲不利,身重苦飢,足痿不收……是為脾氣之實也,則宜瀉之。脾氣不足,則四肢不用,後洩,食不化嘔逆,腹脹腸鳴,是為脾氣之虛也。"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一為飲食失調;二為勞累過度;三由於急慢性病。以上諸因,耗傷脾胃,導致脾胃不足,運化失健,形成脾胃虛弱證。

脾胃虛弱的常見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洩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

脾胃虛弱的舌苔該如何看?

如表現為脾氣虛則見: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無力。治則:益氣健脾,主方:六君子湯加減。

如表現為脾陽虛則見: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體困重,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白帶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治則:溫中散寒,健脾,主方:附子理中湯加減。

如表現為脾不統血則見:為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治則:益氣補血,主方:歸脾湯加減。

脾胃虛弱的舌苔該如何看?

如表現為中氣下陷則見:面色淡白,眩暈易汗,短氣,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墜,便意頻數,小便渾濁如米泔等。多見於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腹瀉等病。治則:昇陽舉陷,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如表現為脾胃虛寒則見: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治則:溫中健脾,主方:小建中湯加減。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