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有何區別?

黑白鍵彈不出我的傷悲-


要想搞清楚這個概念,首先得知道巡洋艦和戰列艦的區別。

戰列艦這個概念出現的要更早一些,同樣是風帆戰艦時代出現的。戰列艦定義很簡單,就是海上的“線列步兵”,它的作用就是作為艦隊一員在作戰時排成線列輪番射擊,這種戰術也一直用到二戰時期。所以戰列艦是一個國家最強大的戰艦,通常擁有最重的噸位,安裝最多的大口徑火炮。但是由於噸位太大,過於笨重,所以航速一般不夠高,不會用它來承擔多用途任務。

1637年下水的皇家海軍“海上君主”號一等戰列艦

上圖為風帆戰艦時代的戰列艦作戰方式,下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日德蘭海戰。戰列艦的戰術除了受技術影響軍艦的間隔和與敵方戰線的距離有所變化外,在幾百年時間內基本沒變,都是排成線列對轟

巡洋艦出現時間較晚,是17世紀出現的概念。從字面上就知道,這是一種可以獨立遠洋航行執行任務的軍艦。其噸位足夠大,速度快,適航性好,所以不必藉助補給船隻的軍艦,可以承擔較為多樣化的任務;但身型明顯小於戰列艦,出動費用,維護費用更低而且更加敏捷。適合執行一些短平快的任務,比如特定水域巡邏,護航,反海盜等。由於巡洋艦炮位少,裝甲防護不行,因此一般都會避免與戰列艦進行作戰,也不會被編入戰列艦的戰線中。

到了20世紀初期,由於火炮技術的飛速發展,火炮的威力和有效射程越來越遠,缺少裝甲的軍艦生存能力越來越低下,所以此時的戰列艦噸位越來越大,裝甲越來越厚重,導致與巡洋艦的航速差距越來越大。依靠戰列艦捕殺巡洋艦幾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了能夠有效的驅逐和獵殺敵方巡洋艦,當時的英國搞出世界上第一種戰列巡洋艦,其擁有戰列艦一樣厚重的裝甲,但火炮口徑和噸位較戰列艦都要低一個檔次;同時擁有接近傳統輕巡洋艦的航速,以便可以追上巡洋艦並獵殺;由於本身的實力仍然不足以和主力戰列艦相比,因此在作戰中仍然要避免與之接觸。20世紀初期,戰列艦的航速只有21節左右,而戰列巡洋艦的速度可以達到30節左右,僅略低於輕巡洋艦。

由於火炮的升級和裝甲的加厚,戰列巡洋艦的噸位從巡洋艦的1萬噸以下,上升到3萬噸以下。世界上第一種戰巡是英國的“無敵”級,標準排水量17000噸,滿載排水量20000噸;而隨著時間的發展,戰巡的噸位越來越大,又出現了和戰列艦標準界限模糊的情況。

世界第一種戰巡,英國的“無敵級”

這同樣是因為技術的發展,戰列艦使用重油鍋爐動力機組的燃煤或油煤混燒鍋爐,提升了蒸汽輪機的軸功率輸出,速度也隨之上升,但是防護依然遠遠強於戰巡;此外,實際作戰中戰巡往往無法實現他們最初被設計時賦予的使命——獵殺巡洋艦,而是與戰列艦混編作戰,此時他們羸弱的防護能力又暴露無疑。所以這時候戰巡的獨立存在性已經遭到了挑戰,因此漸漸式微,被後來的高速戰列艦取代。1920年服役的胡德號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種戰列巡洋艦,後來胡德號的沉沒就是淘汰戰巡正確性的最好證明。1941年,在圍剿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作戰中,胡德號被一枚380mm主炮射出的炮彈貫穿甲板裝甲,引發彈藥庫殉爆,不到10分鐘就被擊沉。要知道胡德號還是4萬噸級的大傢伙,滿載排水量僅比俾斯麥號略小,但裝甲如此薄弱生存性如此之差,壓根扛不起主力艦的大旗。

英國最後一種戰巡“胡德”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巡

舊日本海軍金剛級,本來屬於戰巡,1930年代被強行劃成“高速戰列艦”


高速戰列艦和戰巡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高速戰列艦不以損失裝甲防護為代價,因此其可以在戰線中維持長時間的作戰,不像戰巡那樣面對戰列艦不堪一擊。同時,高速戰列艦由於速度夠快,也可以執行戰巡的多樣性任務。比如後來建成的英國納爾遜級、法國的黎塞留級、日本長門級都屬於高速戰列艦的範疇。如果沒有《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話,恐怕各國會有更多的高速戰列艦誕生。

納爾遜級,長門級和黎塞留級戰列艦


當然了,不管是戰巡,高速戰列艦還是戰列艦,在二戰後一同都被關進了落滿灰塵的倉庫,再也沒有用武之地了。


紙上的宣仔


二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最著名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組成編隊在北海跟蹤納粹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發生海戰後 被“俾斯麥號”的一發380毫米主炮炮彈貫穿多層甲板後引爆的彈藥庫,僅幾分鐘後就沉沒了,同時“威爾士親王號”也遍體鱗傷退出戰鬥,當然“威爾士親王號”也有一發主炮炮彈擊中了“俾斯麥號”的推進系統和油槽,使其速度大減,並且留下烏黑的油航跡...為皇家海軍的“獵殺隊”最後擊沉“俾斯麥號”創造了條件。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艦娘。

戰列巡洋艦是歐洲國家海軍特有的艦種,美國海軍和舊日本海軍沒有該艦種,戰列巡洋艦在“大艦巨炮”年代的歐洲國家海軍當中的地位僅次於戰列艦,屬於準一等戰艦,高於二等的重巡洋艦,說它是“重巡洋領艦”也對。

海軍進入到蒸汽鐵甲艦時代之後,列強海軍特別是英國皇家海軍處於鼎盛時代,作戰艦種的劃分圍繞著排水量和主炮的口徑而定,由於戰列艦排水量最大、主炮口徑也最大,在建造中所耗費的資金也越高!任何國家都不能將主力艦全部裝備成戰列艦,但是戰列艦以外都是排水量2萬噸左右的重巡洋艦也不行,因為這個艦種由於建造價格相對的便宜,其他列強海軍裝備量很大,如果與這些國家發生較大規模的海戰都用重巡洋艦對轟不佔據優勢地位,“大艦巨炮”時代的海上優勢就是主炮口徑,沒優勢勝負就很難預料了。


一代名艦納粹德國海軍“沙恩霍斯特號”(姊妹艦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從圖片上看,“沙艦”幹舷過低,在大浪中航行時艦艏和艦舷很容易被浪覆蓋,嚴重的影響到航行視線和火炮的發射速度...當然,盟軍為了消滅“沙恩霍斯特號”也是費了很大的勁兒!

為了提高重型巡洋艦艦隊(這類艦隊任務量最大)的火力打擊能力和便於指揮,填補戰列艦與重巡洋艦之間的艦種空白,歐洲國家海軍發展出了“戰列巡洋艦”這個艦種。

從作戰能力來看:“戰列巡洋艦”的排水量和主炮口徑都低於戰列艦,比如: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排水量為32000噸、主炮口徑為280毫米,這兩個指標都高於“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的18000噸排水量和203毫米主炮。

但是,它與“俾斯麥號”50000噸排水量和380毫米主炮相比差距較大!更不要說與“衣阿華級戰列艦”和“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超級戰列艦相比了。

“大和號戰列艦”艦娘。

戰列巡洋艦這個艦種在二戰期間發揮作用不是太大,就是因為它的地位有些尷尬,二戰期間鉅艦之間的對轟出現次數本來就不多,並且德國海軍在水面主力艦的實力本來就弱於英國,皇家海軍二戰期間可以參戰的戰列艦有18艘,而德國海軍對等的戰列艦和特等戰列巡洋艦加一塊才4艘,而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是不作數的。

所以,出現了多艘皇家海軍戰列艦圍毆一艘德國戰列艦或者戰列巡洋艦的海戰發生,德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就算性能再好也是“好漢架不住人多”!同時,這樣的高強度“海上巨獸”的對轟,確實體現出誰的排水量大,主炮口徑大誰就佔優的“大艦巨炮時代”的海戰原則!

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一樣二戰之後都因為不適應時代的要求退役了,大艦巨炮時代也終結了。


皇家橡樹1972


BattIeship〔戰列艦〕和Crnisrs〔巡洋艦〕是海軍艦艇裝備裡比較古老的作戰艦船。

二戰時期是〔戰列艦〕與〔巡洋艦〕最輝煌的時期。
〔戰列艦〕-用“皮糙肉厚”來形容最形象,裝甲厚、大口徑火炮、噸位大、“武裝到牙齒”是“大艦巨炮”時期的產物。


(美國海軍戰列艦主炮MK-7/460
毫米主炮、是戰列艦時代的基本火炮之一)


(多聯裝艦炮戰列艦時代常見武器裝備)

(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


(法國裝備了380毫米艦炮戰列艦之一)

二戰後、戰列艦慢慢的淡出了稱王稱霸的海洋、成為各國海軍博物館的展品、展示曾經的輝煌。
〔巡洋艦〕


-是一型“多用途”遠洋作戰水面艦艇、速度快、武器裝備較戰列艦“輕巧”、但是,噸位也不輕……
(二戰時期日本的“阿賀野”級巡洋艦)

(二戰時期參戰最多的美國海軍“利剋夫蘭”級巡洋艦)


今天,巡洋艦仍然在一些國家的海軍繼續服役、巡洋艦與驅逐艦作戰性能和任務有所重疊、多用途、大噸位(排水量)現代版驅逐艦有後來者居上取代巡洋艦的發展趨勢、巡洋艦會不會也像戰列艦那樣成為海軍博物館的展品?

走著看在吧!


孔乙己亂彈


航空母艦誕生後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都被主人們推翻下沉海底。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區別差不多。戰列艦的靈活性有限,很多國家不需要這種戰列艦,由航母所代替,其特點是噸位重、火力大和更厚的裝甲,在沒有其它戰艦為其護航的情況下,若果開戰之時,戰列艦很可能成為活動棺材,你追我趕往往很難擺脫,原因是艦身重,動力和艦身比例不對稱,戰列艦顧名思義是一戰二戰時期的產物。


戰列艦在雷達沒有發達的時代生存,像現在的雷達那麼先進,讓它幾百公里也能將其收拾,戰列艦是其該死的主力大炮佔的空間大,艦對艦動起來笨掘,隨時吃別人的炮彈,戰列艦唯一的優點就是艦對岸、艦對艦,二戰大部的巡洋艦、建築物和碉堡很難承它的一炮。

二戰時期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的八艘戰列艦停靠港口被日軍過把癮,炮筒那麼大沒有一架日軍飛機被其擊落,想起都後怕,如果在海上機動時被襲擊,那麼戰列艦上的連人帶全部葬身大海,自從珍珠港事件後,各國捨去戰列艦不再對其深入研製。



戰列巡洋艦和普通巡洋艦是不同的,戰列巡洋艦這個名字帥氣,但是不是這樣的,戰列巡洋艦面對戰列艦就是起不到作用,只有捱揍的份上,希特勒時代,戰列巡洋艦是被戰列艦推下神臺。


戰列巡洋艦由設計理念,注重其火力猛,現有的動力比戰列艦走得快,戰列巡洋艦位在於戰列艦和巡洋艦的中間,在一戰中所有的戰艦設計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設計到實戰,發現有利弊然後再修改,也沒有很大的突出的功績,只能是湊數,其大口徑火炮可以和戰列艦相比較,但是戰列巡洋艦的艦身薄,比巡洋艦厚點,其裝甲薄減輕自身重量,自然就機動性能強一些。


森林狼6


首先我們從各項性能上來簡單分析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在火力上基本不分上下,都是裝備大口徑的艦炮;戰列艦擁有更強的裝甲防護,而戰列巡洋艦則以犧牲部分裝甲防護為代價保證了較高的航速,機動性高於戰列艦。在軍艦的設計上,戰列艦追求火力、防護和機動性的均衡,而戰列巡洋艦則首重航速和火力,最後才考慮防護能力。一般來說高航速在追擊和撤退中更加有用,在艦隊決戰中由於要保持一定的隊列,各艦並不會以最大航速形勢,這樣防護處於劣勢的戰列巡洋艦是無法和戰列艦正面抗衡的。


軍艦性能上的差異必然會帶來作戰用途上的不同,擁有大口徑火炮和厚重裝甲防護的戰列艦自然是用於艦隊決戰的,能夠在對方戰列艦大口徑火炮的打擊下,實施正面的對抗。而戰列巡洋艦的主要作戰對象是敵方的巡洋艦和驅逐艦,而不是和戰列艦做正面的對決。一般來說戰列艦會編入主力艦隊,而戰列巡洋艦則會編入機動艦隊或者前衛艦隊,由機動性較高戰列巡洋艦率領一部分巡洋艦和驅逐艦在主力艦隊前方實施偵察和警戒行動,如果遇到對方的輕型警戒艦隊就利用戰列巡洋艦的大口徑艦炮擊退之,迫使對方的主力艦隊出戰,等到遭遇敵方戰列艦時,戰列巡洋艦的前衛艦隊便立刻實施退卻,轉而交給後方的己方主力艦隊攻擊,戰列巡洋艦在後方實施火力支援。



一般來說由於防護力較差,戰列巡洋艦是不適合實施艦隊作戰的,在著名的日德蘭海戰中,英國的戰列巡洋艦艦隊便遭到嚴重的損失,但是迫於戰列艦數量的不足,仍不得不將戰列巡洋艦投入艦隊決戰中,以期增加己方大口徑火炮的數量,從而在決戰中曾家勝算。戰列巡洋艦最適合執行的任務就是艦隊偵查、己方航線的巡邏和對敵方航線的破襲任務,由於擁有和巡洋艦相等的航速,戰列巡洋艦可以避開敵方戰列艦等主力艦隻的追擊,而遭遇到對方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時,戰列巡洋艦則可以利用強大的艦炮摧毀或者趕跑它們。



隨著航空母艦的出現,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都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首先遭到替代的就是戰列巡洋艦,原來的由戰列巡洋艦組成的前衛艦隊(機動艦隊)逐漸被航空母艦所替代,擁有飛機的航空母艦的偵查能力遠比戰列巡洋艦要強,而在安裝了幾門大口徑艦炮後,航空母艦也足以應付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威脅,所以早期的航空母艦一般都保留了大口徑的艦炮,就是為了取代戰列巡洋艦的職能。最著名的就是二戰中日本聯合艦隊中南雲忠一的機動部隊,這支由四艘大型航空母艦組成的前衛艦隊承擔了原來戰列巡洋艦的作戰任務。不久之後,戰列艦也被航空母艦所替代,偵查和火力打擊的任務全部由航空母艦搭載的飛機執行了。


戰略論


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的區別,在於這兩種戰艦使用上的用途不同。構成一艘軍艦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火力,防護,速度,此外還有穩定性航海性等一些零碎的因素。但是從設計的角度上來講,沒有一艘軍艦能在各個方面都能做到盡善盡美,必須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的做出取捨。在同等噸位的情況下,需要在戰艦的火力,防護,速度三者之中做到取捨。戰列艦是優先考慮火力,防護,而戰列巡洋艦是優選考慮火力,速度。戰列艦主要用以戰隊決戰,好比騎兵中重甲騎兵。戰列巡洋艦主要用於戰隊前鋒搜索敵艦隊,在主力戰隊到憑藉自身速度優勢前摸清敵方艦隊的規模,艦隊種類等,交戰中憑藉其不弱於戰列艦的火力,擔任火力輸出,機動作戰,戰隊結束時,若勝利則擔當追擊任務,撤退時則擔任狙擊敵方追擊,待主力撤退則憑藉速度優勢撤退。

縱觀戰艦的發展歷程,戰艦主要受制於當時的科技發展限制。從風帆戰艦開始,早期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及荷蘭艦隊主要使用“跳幫戰”,即冷兵器作戰,當時的火炮和火槍為輔助作戰兵器,戰艦也沒那麼多種類只是根據噸位分一級二級三級等,且多為木質戰艦。

到了蒸汽時代,隨著科技發展戰艦的外殼也有木質發展成鍛鐵,火炮也成為主要作戰工具,動力方式也變成了蒸汽機。戰艦就出現了分化,鐵甲戰艦,裝甲巡洋艦,穹甲巡洋艦,魚雷艇等。代表有當時清朝的北洋水師於1888年在威海衛正式成軍,擁有各式艦船共計25艘,成為當時亞洲第一的艦隊。一支艦隊的強大與否,主要參考其艦隊的總排水量。當時北洋水師的總排水量為68000多噸。北洋水師擁排水量為3400噸的鐵甲艦定遠號和其姐妹艦鎮遠號。英國阿姆斯特朗造船廠建造的輕型裝甲巡洋艦致遠號和靖遠號。主力戰艦還包括,濟遠,來遠,平遠,經遠,威遠,超勇,揚威等鐵甲巡洋艦。此外還有廣甲,廣乙,廣丙,廣丁巡洋艦,為木質包鐵兵船。另外還有少量的護衛艦和近岸炮艦以及魚雷艇。等到了一戰前期,隨著蒸汽輪機,光學瞄準儀,滲碳鋼甲,火炮,炸藥的發展,逐漸出現了全鋼製戰艦,在慢慢出統一口徑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驅逐艦等主要艦種類。

戰列艦有分為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巡洋艦也分為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其中大部分同級別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火炮口徑是一樣的,區別可能是戰列巡洋艦要比戰列艦少座炮塔,外裝甲除主要防護部分外消減厚度,以此來減少噸位增加動力噸位,達到提高航速要求。


白衣娛樂


在過去的數百年間,戰列艦、巡洋艦以及戰列巡洋艦都曾經作為海洋世界的主力而存在。但是這些艦型各自有各自的發展歷程,彼此的性能定位也是存在差異的。當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各自又產生了一定的交集。

戰列巡洋艦是一種在現代海軍史上“曇花一現”的戰艦,這種艦型實際上就是由裝甲巡洋艦演變而來的,但是因為具備了戰列艦的某些性能特徵,而擁有了“戰列巡洋艦”的頭銜。只不過,後面戰列艦也同樣藉助技術進步而反超戰列巡洋艦,很快戰列巡洋艦時代便落幕。

戰列艦:一個時代的海上霸主

戰列艦是在十五世紀後期開始出現的,初期的戰列艦經歷了風帆時代,並在十七世紀正式成型。當時因為英荷戰爭的緣故,戰列艦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後,英國也開始對戰列艦進行歸類,歸類標準主要參考排水量、火力配置、人員數量等指標,一共分為四級戰艦。

隨著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鐵甲戰艦開始出現在海洋上,傳統的木質艦身設計被拋棄,這些排水量更大的戰艦擁有龐大厚重的金屬船體,並使用蒸汽機提供輸出動力。隨著技術的發展,裝甲戰列艦的規模不斷擴大,排水量甚至可以達到8000噸以上。

隨即而來的是蒸汽輪機時代,蒸汽機隨即被取代,蒸汽輪機能夠產生更加巨大的動力,因此戰列艦的排水量、配置水平也進一步提升。這一時期的戰列艦開始注重損管和生存能力,艦上的裝甲更多的被用於保護重點部位,並且在水線以下的艦體內部則設計了隔艙,這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戰列艦的戰場生存能力。

至20世紀初,戰列艦開始進入無畏艦時代。因為英國在1906年下水了“無畏”號戰列艦,這是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20000噸的大型戰艦,這艘戰列艦配有4臺蒸汽輪機組輸出功率為22500馬力,可實現超過20節的高航速。

“無畏”號戰列艦是真正的標準現代化戰列艦,這艘戰列艦擁有高達5000噸的裝甲配置,厚重的裝甲包裹了大部分艦體及重要區域,這可以有效抗擊來自同等量級對手的炮火攻擊。並且“無畏”號戰列艦還擁有規格一致的大口徑火炮,艦上裝備了10門12英寸的主炮。這和之前的艦型是不一樣的,因為在“無畏”號之前的戰列艦,都沒有這麼多的12英寸火炮,它們會增加一些中小口徑的火炮。相比之下,“無畏”號的遠程火力非常彪悍,而且因為火炮口徑一致,所以精度得到提升,火炮射擊指揮儀發揮的作用更大,實戰威力非常可觀。

“無畏”號戰列艦的出現開創了一個時代,之後幾十年,出現了大批被稱為無畏艦的戰列艦,這些戰列艦基本上是參照“無畏”號戰列艦的格式進行研發的,主要特點都是配備“全重型火炮”,充分發揮了遠火打擊的威力。

戰列巡洋艦:火力強、速度快的佼佼者

戰列巡洋艦起源於裝甲巡洋艦,是巡洋艦優化升級的產物。巡洋艦有速度快的優勢,但是火力和裝甲防護方面不如戰列艦,所以巡洋艦在遇到戰列艦的時候,一般只剩下跑路的選項,早期的戰列艦火力強大,速度卻是劣勢,所以一般戰列艦也不會主動去追巡洋艦。

為了提升巡洋艦的生存能力,各國開始考慮給巡洋艦加裝裝甲,於是出現了裝甲巡洋艦。而為了提升裝甲巡洋艦的作戰能力,更大口徑的主炮又被搬上了甲板。於是出現了裝甲強於一般巡洋艦、弱於戰列艦,火炮威力則可以和戰列艦一較高低的新艦型,這就是戰列巡洋艦。

由於在戰列巡洋艦的設計中,省下了一部分裝甲重量,這部分重量富餘空間就被用於增加更強大的動力設備,所以戰列巡洋艦的速度是很快的,它們可以快速跟蹤巡洋艦,又能在面對戰列艦時發揮速度上的優勢。

戰列巡洋艦的發展晚於戰列艦和巡洋艦,它們是在20世紀初期出現的。英國是第一個開始研發戰列巡洋艦的國家,因為英國當時擁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為了確保海上運輸線的暢通,英國經常需要調度大批火力強大的戰艦,這些戰艦要能夠儘快趕赴目的地。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就需要同時擁有強大火力和高機動性的新戰艦,1907年,英國下水了三艘戰艦,即“不屈”號和“無敵”號、“堅定”號,這三艘新艦就擁有戰列巡洋艦的屬性。

在英國之後,德國也很快擁有了戰列巡洋艦,但是和英國相比,德國的戰列巡洋艦更注重裝甲防護,而在火力配置方面做了妥協。所以出現了英式戰列巡洋艦和德式戰列巡洋艦兩種風格,英式戰列巡洋艦火力佔優,德式戰列巡洋艦佔優的是裝甲。

在著名的日德蘭海戰中,英國和德國的戰列巡洋艦曾經發生正面交鋒,當時英國有6艘戰列巡洋艦,而德國只有4艘戰列巡洋艦。並且,英國的戰列巡洋艦還是擁有火力優勢的。但是最終的戰果,卻是英國劣勢。因為英國的戰列巡洋艦重視火力輕視裝甲,這使得德國戰列巡洋艦即使以弱勢的火力,也足以對英國戰列巡洋艦造成沉重打擊。經過日德蘭海戰的驗證,戰列巡洋艦被認為存在設計上的問題,進入實戰環境時會面臨巨大問題。

戰列艦的再興衰,以及巡洋艦的遲暮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戰列艦是非常注重裝甲防護和火力配置的。戰列巡洋艦則在追求裝甲防護和火力配置的同時,也追求高航速。簡言之,戰列艦和巡洋艦的界限非常清晰,而戰列巡洋艦則剛好卡在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中間。

但是戰列巡洋艦的發展沒能持續多久,這種戰艦於20世紀初期開始興起,至20世紀30年代就沒落了。如前文所述,日德蘭海戰驗證了戰列巡洋艦的缺陷,這使得各國紛紛開始改進戰列巡洋艦。但事實上,隨著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機的出現,戰列巡洋艦已經面臨沒落的命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沒有建造戰列巡洋艦的國家。

在戰列巡洋艦發展的同時,戰列艦進入了鼎盛的無畏艦時期,雖然戰列巡洋艦的出現,讓巡洋艦遭遇了更大的威脅,但是這種威脅和戰列艦沒有關係,戰列巡洋艦並不是戰列艦的對手,戰列艦依然是當時的海洋霸主。

而且,進入20世紀30年代之後,戰列艦就開始在速度方面趕上戰列巡洋艦了。因為當時出現了更加先進的蒸汽渦輪機技術,這種技術大幅提升了戰列艦的航速。原本速度緩慢的戰列艦突然擁有了和巡洋艦一樣的高航速,這對於戰列巡洋艦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開始發展“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這是一種在速度上真正實現突破的戰列艦,“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最大排水量達到了46700噸,但與此同時它們的航速卻提升到了28節。之後美國還擁有了“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依阿華”級戰列艦,其中“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最大航速為31節,在測試階段曾經獲得33節的航速數據,這標誌著戰列艦已經彌補了速度的缺陷,戰列巡洋艦相對於戰列艦再無優勢可言。

戰列艦在速度上的反超,導致戰列巡洋艦失去了生存空間。但事實上,戰列艦也面臨著生存危機,因為在戰列艦獲得高航速的同時,航母已經出現了。戰列艦的速度再快,也快不過空中的飛機,而飛機對戰列艦的威脅性是極大的,所以,戰列艦逐漸變成了被動挨打的海上靶標。

經過二戰的洗禮,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逐漸喪失發展空間,因此兩者都無法繼續發展了。二戰期間還出現了大量的驅逐艦和護衛艦,這些新艦型的服役,逐漸改變了日後各國海軍的發展策略。二戰之後世界各國海軍逐漸形成了航空母艦、護衛艦、驅逐艦當家的新格局,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在航母時代,巡洋艦仍沒有像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一樣很快被淘汰,甚至在一定時期裡,巡洋艦還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美國在戰後還發展了核動力巡洋艦,而現在美國也還擁有一批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俄羅斯則擁有光榮級巡洋艦,以及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但巡洋艦實際上也已經風光不再,進入21世紀之後,即使是美俄兩國,也沒有新的巡洋艦入役。美國在本世紀初有計劃開建19艘CG(X)巡洋艦,但最後也因為技術和經費等問題而不了了之。而隨著伯克級驅逐艦和DDG1000等新艦型的出現,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界限實際上也已經被模糊,傳統的巡洋艦最終也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白虎堂


無奈,雖然我是遊戲領域的問答認證,可經常有人邀請我回答這樣的問題

出於職業道德,我就說一下我的看法

這一切還得追溯到戰列巡洋艦究竟為何誕生說起

在一戰前後,蒸汽機和早期的蒸汽輪機效率低下,為了獲取更大的功率,就必須有更笨重的機器,這樣戰艦的重量會大大增加,而為了保護蒸汽機設計的裝甲和巨大的炮塔又會拖累戰艦的航速。在這種互相矛盾的取捨中,放棄厚重的裝甲,而選擇強大的火力和更高的速度,這就是製造戰列巡洋艦的初衷。

設計戰列巡洋艦的主導思想其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毀巡洋艦,因為其主炮使它在進入巡洋艦的射程之前就已經可以對敵艦發起進攻。而它的高航速使它可以逃避敵人的戰列艦,或在海戰中襲擊對方已經被損壞的戰列艦。

(無敵號戰列巡洋艦)

世界上最早的戰列巡洋艦是英國的無敵號、不屈號、不撓號戰列巡洋艦。所有三艘船都是在1906年開工,1908年下水。中間的拖延可能是為了改進無畏艦上暴露出的問題。海軍大臣費席爾表示他曾希望取消所有當時的戰列艦建造。它們的船體和炮塔裝甲厚度為6或7英寸(150毫米或180毫米),而相應的戰列艦的裝甲為11英寸或12英寸(280毫米或300毫米)。它們的航速可達26節(48千米/小時),而當時相應的戰列艦的航速為20節到21節(37千米到39千米/小時)。它們的火炮口徑為12英寸(305毫米),這與同期的戰列艦相當。

繼英國之後,德國很快也建造了自己的戰列巡洋艦。1911年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下水。德國戰列巡洋艦的11英寸(283毫米)主炮口徑比英國的略小,但它們的防禦力比當時英國戰列巡洋艦要好一些。(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

在實戰中,戰列巡洋艦很少能夠象它們設計時所想象的那樣單獨行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一支艦隊的司令總是認為他的艦隊火力越大越好。而將戰列巡洋艦的火炮加入自己艦隊這想法非常誘人,因此戰列巡洋艦往往隨同艦隊進行海戰。但這些戰艦不是為這樣的艦隊作戰所設計,在如此的艦隊作戰中,速度無法保護其迴避戰列艦的大炮,薄弱的裝甲也使它們身陷危險。

從上面其實已經看得差不多了

在一戰前後,也就是無畏艦和前無畏艦交替最興盛的那段時間(無畏號於1906年下水)戰列巡洋艦的主要設計思路實際上已經成型

戰列巡洋艦誕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彌補高航速+重火力這個組合的空白

鑑於當時的技術限制,無畏艦的速度普遍都在20節左右(甚至還有更低的)而無畏艦正是重火力+重裝甲+低航速的代表

鑑於以上原因(當然不止有這些原因)以高航速+重火力為主要指標的戰列巡洋艦被構思出來了

通常而言,戰列艦在設計中的一個指標是其主裝甲帶可以在一定距離上防禦自身口徑的主炮射擊

但戰列巡洋艦摒棄掉了這一條件,在航速、火力、裝甲三個設計要素中,裝甲被放在了最後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最早由日本向英國訂購,在日本進行大規模改裝之後被重新分類為戰列艦)

拋棄了一定量的裝甲之後,對於動力系統的要求就相應的變低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早期的戰列艦隻能跑到20節左右的航速,但戰列巡洋艦卻能跑到26節左右的航速

不過事實證明,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初衷雖好,但也和設計時料想的一樣,戰列巡洋艦並不適合用作艦隊作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福克蘭群島海戰中戰列巡洋艦證明它們本來所設計時的戰術設想是正確的。在這次戰役中英國的堅定號和無敵號戰列巡洋艦消滅了一支德國在南大西洋的巡洋艦艦隊。而這正是戰列巡洋艦的作戰目的。

戰列巡洋艦從設計之初的設想對手就是巡洋艦,戰列巡洋艦擁有巡洋艦差不多的航速,但卻擁有遠超巡洋艦的火力,並且即使削弱過的裝甲對於巡洋艦來說也並不算脆弱。

但放到日德蘭海戰這種大規模艦隊決戰時,戰列巡洋艦的問題就暴露無遺。

18個月後(指前文的福克蘭群島海戰)在日德蘭海戰中一支英國的戰列巡洋艦艦隊試圖在英國主艦隊到達之前與德國的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作戰,其結果是一次慘敗。英艦瑪麗女王號、不倦號和無敵號爆炸沉沒,除少數人外幾乎全部艦員喪生。獅號被迫注水入彈藥庫來避免同樣的結局。德國戰列巡洋艦的裝甲雖然強一些,但它們的結局並不好多少。呂佐夫號戰列巡洋艦被擊沉,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被重創。在這次海戰中,除一艘德國老式戰列艦外英、徳的戰列艦沒有一艘被擊沉。

此後英國海軍放棄了戰列巡洋艦的戰術。1918年下水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HMS Hood)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胡德號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力艦。它的裝甲比過去的戰列巡洋艦強,可是在裝甲的設計和佈置上面依舊存在先前的缺點,於某些角度下炮彈可以輕易貫穿。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在與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炮戰時遭擊穿甲板、引發彈藥庫爆炸沉沒,而當時她本來預定要進行相關的裝甲修改。

結論!~

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裝甲上,這間接的影響到了動力和其他方面


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對抗巡洋艦,所以削弱裝甲保持火力在這種情況下提高航速

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技術的進步使得動力系統不再是問題,艦船設計師也無需以防護水平的代價來提高艦艇航速,諸如大和級這種滿載排水量72810噸的玩意都能跑到27節(這還是在日本這個二流工業國家的產物)

所以戰列巡洋艦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美國曾設計出大型巡洋艦,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戰列巡洋艦的接班人,因為大型巡洋艦的設計對手也是巡洋艦,定位就是巡洋艦殺手


響寶寶改二甲


海軍造船和裝備發展史上,先有戰列艦,然後才有戰列巡洋艦,也即戰列艦發展在先,戰列巡洋艦裝備在後,戰列艦歐美日等強國海軍都有,戰列巡洋艦隻有英德等少數歐洲列強才正式裝備。

戰列艦,曾經是海上最大的作戰艦艇,有三個最主要的特點,一是滿載排水量大,動輒數萬噸;二是艦炮口徑大,一般380毫米起步,其中,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艦炮口徑高達460毫米,是戰列艦中口徑最大者;三是有厚重的裝甲保護層,厚度有數百毫米,具備強大的抗打擊能力。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戰列艦是海上的王者,二戰時期,隨著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被美國海軍艦載機投擲的重型魚雷和高爆航彈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宣告了戰列艦時代的結束,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了新的海上霸主。

戰列巡洋艦,英國人率先發明的一種介於戰列艦和巡洋艦之間的艦種,僅從字面意思就非常好解釋,“戰列艦+巡洋艦”簡稱戰列巡洋艦,其實,英國人當初的設想就是這樣的。

戰列艦,儘管是海上的王者,戰鬥力非常強大,但由於噸位大體量大,導致航速較慢;因此,英國人設想搞一型艦,具備巡洋艦的高航速,同時又有戰列艦的火力,戰列巡洋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戰列巡洋艦裝上了戰列艦的主炮,確實擁有了戰列艦的火力,同時航速也上去了, 接近了高速巡洋艦,戰列巡洋艦航速的提高,是以犧牲裝甲厚度獲取的,裝甲厚度下來了,相應地戰列巡洋艦的排水量降下來了,提高了戰列巡洋艦的航速,但其抗打擊能力卻大幅銳減。

由於具備有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戰列巡洋艦在海上遇到重型巡洋艦時,憑藉強大的艦炮火力,能夠輕而易舉地擊沉海上對手,因為在重型巡洋艦艦炮有效射程之外,率先發起艦炮攻擊,而重型巡洋艦的艦炮由於射程原因卻無還手之力,只能被動挨打,屬於不對稱的海戰。

戰列巡洋艦,這一新的艦種,一旦服役海軍,艦隊司令總是希望憑藉其強大的火力和高航速,讓其成為艦隊的先鋒,常去打頭陣,等於將戰列巡洋艦置於戰列艦的艦炮之下。

於是,戰列巡洋艦的命運就悲劇了,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海軍的無敵號、不倦號、瑪麗女王號等數艘戰列巡洋艦被德國海軍戰列艦擊沉;同時德國海軍最新最先進的呂佐夫號戰列巡洋艦也被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擊沉,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被重創

日德蘭海戰,證明了戰列艦依然是海戰中的王牌戰艦,戰列巡洋艦遇到戰列艦,基本上就是被擊沉擊傷的命運;其實,戰列巡洋艦,就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艦種,初衷是對付巡洋艦以及以下的其他艦種。

但艦隊司令卻將戰列巡洋艦當成了戰列艦使用,與戰列艦對轟時,儘管艦炮威力強大,但裝甲保護弱,卻是戰列巡洋艦最致命的地方,被擊穿裝甲保護層炮彈在內部爆炸,一旦擊中彈藥庫,就有殉爆沉艦的悲劇發生。

因此,英國海軍吸取了日德蘭海戰的教訓,對其最大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進行改裝時,不斷加固裝甲厚度,導致滿載排水量不斷攀升,達到了48800餘噸。

但在丹麥海峽之戰中,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依然被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一發380毫米炮彈擊穿,引爆了彈藥庫,艦體斷裂迅速沉沒,迅速沉沒在大西洋海地,包括編隊司令霍蘭中將在內的全艦1418名官兵陣亡,僅3名水兵倖存。


國平軍史


四個字體現最大區別:生死尊卑!第一,戰列艦現在已經死了,巡洋艦還活著;第二,曾經戰列艦是海戰王者,巡洋艦一直是跟班的。艦艇相關問題,問隊長就找對人了。

一、蠻王戰列艦

戰列艦誕生在熱兵器的野蠻時代,那時候海上戰爭勝負一是看誰打的遠、打的準,二是看誰打的狠(彈藥威力),三是看誰皮糙肉厚,被別人揍了還能繼續打。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三條就決定了,軍艦要往大了造!

為啥?軍艦太小,炮就小,因為太大的炮小船裝不下,這就決定了炮打不遠、威力也打不了,小炮只能發射小炮彈,那能裝多少炸藥?同時,小船也必定不抗揍,別人的大炮一顆炮彈說不定就把船打穿透了!

所以,那個時候,強國海軍的軍艦都是大艦當家,網上找了一下世界前十大戰列艦,最後一名的排水量是45360噸,第一名的排水量71659噸,都快趕上美國小鷹級航母了!這些戰列艦的主炮最小口徑14英寸,也就是355.6mm,最大口徑18.1英寸,也就是460mm。這些戰列艦的裝甲也很厚,差不多都得半米厚,這在當前的艦艇設計中是不可能的,當然主要是沒必要的。


要說當時的戰列艦全部靠蠻力,也不完全對,射擊精度還是很重要的,但當時沒有制導系統,只能靠機械式的瞄準儀以及官兵們的精心訓練,提高射擊精度。所以,如果一艘優秀的戰列艦上配備訓練有素的官兵,戰鬥力會大不一樣。當射程超過視距,艦上的人無法觀察彈著點的時候,就需要飛機觀察彈著點,向戰列艦反饋射擊偏差,然後戰列艦修正射擊方向、角度,逐步命中目標……

二、看似活著的巡洋艦

巡洋艦還在海軍裝備序列中存在,畢竟有些國家把他們的水面艦艇稱為巡洋艦,你硬要說巡洋艦不存在了,好像也不合理。巡洋艦早在戰列艦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在有巡洋艦的國家李,它們的身份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編隊中已經是中堅了。美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最為典型,承擔著編隊防空的重要使命,甚至還可以作為編隊指揮艦使用。巡洋艦的噸位遠遠小於之前的戰列艦,1萬多噸就已經是很大的排水量了。這主要是因為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和以前不一樣了,除了前面說到的射程、精度、威力、防護之外,還有預警、協同、智能、干擾、軟殺傷等等,而且射程、精度、威力和防護的實現方式和以前也不一樣了——遊戲規則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所以巡洋艦追求的是在給定的功能要求前提下,實現與編隊的最佳協同,包括從編隊獲取信息、向編隊提供信息、承擔打擊節點等,現代戰爭更加強調殺傷鏈的貫通,這在以前是很難刻意追求的,比如最初的預警探測,以前很難做,現在就容易多了,巡洋艦的設計就和戰列艦不一樣了。再比如殺傷,以前就是炮彈飛出去,打中了就算,打不中就得調整,而現在是精確制導以及干擾與抗干擾、突防與反突防的較量,這對巡洋艦的設計要求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不要求攜帶那麼多彈藥,比如在現代彈藥的戰鬥部面前,以前的厚裝甲就算能保住船體,但上層建築、上層建築上的電子設備保不住,也沒有啥用啊,還是喪失戰鬥力~

所以,現代水面艦艇不是越大越好,太大了造價也高,不是每個國家都負擔得起的,水面艦艇上要配備的電子設備一個個都是昂貴的,艦艇之間一般是分工合作的關係,用編隊打仗,設計一個功能全面的艦艇事實上很可能是不划算的——它造不了幾艘,而海軍的需求必須有足夠數量的艦艇才能滿足。

所以,實際上,巡洋艦和驅逐艦之間已經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了,只是你非要把它叫巡洋艦而已,我覺得美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實際上就是驅逐艦,你說它和DDG1000比,誰大?他才萬噸不到,朱姆都14000多噸了!後者還叫驅逐艦,你憑啥非得叫巡洋艦?之所以叫巡洋艦,多半是美國海軍為了向國會要錢的時候方便點,你搞兩種驅逐艦,國會議員會說,都是驅逐艦,搞那麼多幹嘛?我們就搞一個就行了……

三、總結

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區別是:戰列艦是真死了,而巡洋艦看起來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