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一夜之間,關於劉雯私人“感情零狀況”的討論,迅速登頂熱搜。

這位出道05年出道的模特,在十年之內就斬獲了讓人豔羨的成績。

2014年福布斯排行榜上她的收入,和米蘭達可兒、凱特莫斯一起、並列模特榜第三

700萬美金年收入,這個數字多驚人。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而最近的綜藝節目《奇遇人生》裡,劉雯又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出道十四年,男友數目為零。

話音剛落現場的女孩子一片驚呼“這怎麼可能”,被追問原因之後劉雯解釋“工作就是我的男朋友”。

總導演趙琦上線battle:任何人都需要工作之外的親密關係,你這叫找不到。

啊多麼扎心的一刀!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字幕為導演本人發言,畫面中是和導演討論的另一方)

各路網友也非常好奇:她一定有很多人追吧?

為什麼沒有男朋友呢?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藝人和作品的交疊,知名度和交友圈子的誤讀

《奇遇人生》中,劉雯很清晰解鎖了“你們看見的我不是我”認知。

她說這當然是我的臉、是我的身體,但你們看見的是攝影師是團隊讓我呈現出的樣子。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作為被拍攝的客體,一張照片能在多大程度上表徵一個人?

越成熟、越能駕馭衣服、越能融入藝術環境表達的專業模特,這個答案的百分比可能越小。要表現的是某套衣服的設計理念,是某種情緒甚至某種概念,這些都不是本人。

這當然也是整個演藝行業的共性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論臉熟、全世界似乎都認識他們,但在談及親密關係要求的真正瞭解之時,恐怕誤解遠遠大於相知。

《諾丁山》中茱莉婭飾演一個當紅女演員,被全世界追捧卻患得患失:你愛的是電影裡那個角色而不是我本人。

事實上,至少演員粉絲比較能有概念“這個是角色而不是本人”,而對於超模而言,怎麼區分“秀場上是她的作品而不是她本人”就更難了,相對來說界限更模糊、執行更困難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看似“被全世界認識”,其實交友的圈子未必比素人更廣

由於公眾人物的諸多限制,搞不好還更狹窄。

誠然以她們的收入水平,交友圈恐怕更“高端”,但這不代表她比一個不出名的素人女孩擁有更廣闊的交友圈。

所以在劉雯這樣高密度的工作模式下,“工作就是男朋友”完全是非常好理解的狀態。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理論上說,擁有“個人事業”和“親密關係”是並行不悖的事情,是兩套獨立的系統(事業和情感),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哪能輕輕鬆鬆做到“全都要”。

更何況女性普遍被要求在家庭中付出更多,不論是生育還是教育下一代抑或是“主內”型家務事,種種實際情況都對女性提出了更難更苛刻的要求。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至於劉雯的“工作就是男朋友”情況,大概可以從這樣幾個維度來理解。

感性理性模式的差異

第一點,難易程度不同。

對於劉雯這樣的成熟藝人而言,工作有團隊為倚仗、有好的資源助力,換句話說她擁有非常多幫助和加持。

但戀愛呢?當然也可以有人牽線搭橋,但感情和緣分如同玄學,再多人幫忙也未必有用。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第二點,工作的投入產出回報更接近理性模式,可控性、可預知性強;感情更接近感性模式,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太強。

工作裡當然會有磕磕絆絆的糟心事,甚至會有天降大鍋(比如某海外品牌地圖作妖導致解約)。

但縱使如此,對於事業型藝人來說,工作依然有著重要且巨大的快樂,這不僅體現在銀行賬戶裡的很多個零上,還是個人價值和自我認同感的重要來源。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劉雯每天忙工作沒男朋友已經成為習慣、又不會斷胳膊斷腿,但如果她沒工作天天在家摳腳、她可能用不了多久心態就會崩。

人越長大,越容易發現“情感”需要投入時間、精力但回報卻很不穩定的本質,投入和產出未必成正比。

雖然說藝人能不能成為爆款、也是一門“玄學”,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未知因素,但通常而言在一定範圍內投入和回報還是比較成正比的。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總結來說,工作可以得到確定的意義感和價值認同,感情未必。

當然,如果你將感情和工作看成同樣的偏理性模式,那就更好理解時間的有限性了: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了、真沒功夫投入在戀愛上。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第三點,相對較少“婚育”符咒侵擾的獨立空間和話語權。

《奇遇人生》裡,劉雯說她也同樣會被催婚。

說她這個年紀回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很希望她能帶一個男孩子回來。

說過年期間她通常因為時裝週在國外,會收到表妹發來短信:幸虧你不在啊!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雖然不在身邊,但“雲催婚”想必也不會少。

吃瓜群眾們激動不已追著《致命女人》,啃著爽劇大結局,高喊著“談戀愛還有殺老公好看”,一轉頭看完了,還不是各回各家各催各婚。

用通行的“常態”來規劃“非常態”,是永恆的趨勢。

相對來說,劉雯擁有比較獨立的空間和條件來對抗“催婚”。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當然這也和她的獨立主見和個性有關,如果聽話安穩事事遵循“別人都怎樣我也要怎樣”,就不會有從小鎮姑娘變成世界名模的傳奇故事了。

有意思的是,這一集《奇遇人生》中的內容,劉雯跟著淘金四姐妹,去幹一件看起來很“不正常”的事情。

四姐妹原本的工作身份是擠奶工、迪士尼員工、司機等等,這次乾的大事情卻是跑到冰天雪地裡淘金、為新婚的妹子做一個戒指。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這在安穩的生活模式結構裡,很容易被看成“神經兮兮”的舉動了吧?

《奇遇人生》這檔綜藝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素人嘉賓沒幾個是正常人(褒義),不論是吃著水泡麵包騎著自行車環遊世界的老爺爺,還是要在極寒極北的荒涼之地通過“淘金”的方式做戒指的四姐妹,都在展示生命“常規模式”外的另一種可能:不求一條最功利的最高效率的“正確”的路,而求本心求自在。

這麼多“奇形怪狀”的模式都解鎖了,還糾結婚戀愛的唯一標準嗎?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舒心結語

比之於劉雯所說的“工作就是男朋友”,其實更多人的狀況是“男朋友就是工作”,換一個更精準的表達,應該是針對婚後生活的“家庭就是工作”。

不論是全職主婦,還是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的女性,她們都為家庭付出了遠超男性的時間、心血、工作量,而這個部分還時常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時常得不到足夠的尊重。


收入全球模特榜第三,出道14年無男友,劉雯是被敬業“耽誤”嗎?


世界那麼大,充滿了奇遇,沒可能也沒必要用同一套標準來衡量、束縛所有人。

人生是多麼複雜的過程,何必用抽象、單一的結果論來評判。

最後,祝願所有小仙女都超有錢又超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