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铁行会馆建于1724年,坐落于鹿泉市某部队院内。1993年列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行会馆是河北省清代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行业会馆。整体建筑设计奇巧、布局合理、雄浑壮阔,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艺术水平。

“一京(北京)、二卫(天津卫)、三通州,赶不上获鹿旱码头”,这是当时商人们,对获鹿旱码头这个商品集散地的高度概括和赞扬,并享有“日进斗金”之美誉。当时这里商家云集、市场繁荣,尤以铁货为盛。东、西会馆实质上就是山西各路客商,为立足获鹿旱码头经商,而集资修建的“商务办事处”。

铁行会馆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是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的一组保存完整的建筑,由南向北分布在一条主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钟鼓亭两座,东西厢房、过厅、后院东西厢房、正殿(两侧耳房)。

建筑主体是后院正殿,这是一座由三间悬山顶大殿前卷棚顶的抱厦式建筑,左右各有三间耳房。正殿五脊两坡、绿琉璃瓦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柱七檩,檐下斗拱装修形式变化多样,其中“斗”多变化为云朵状,“拱”“昂”变化为龙头和如意云头。正殿前檐柱为方形石柱、底部柱础浮雕有焦叶纹饰。

后院东西侧各有厢房五间,前带廊檐,进深三柱六檩,青瓦布瓦顶、五脊两坡。现在前檐被砖封住,安装了现代门窗。

前院东西各有厢房两间,为卷棚式建筑,进深四柱六檩,现已破旧。前院正房为过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七檩五脊两坡,青瓦布瓦顶。在过厅的前面东砖柱上刻有“乾隆六年”四个字,可能是乾隆年重修时匠人所刻。过厅南面有钟鼓厅两座,按“晨钟暮鼓”的顺序分列东西。建筑为石柱四根,四角钻天顶,青瓦布瓦顶。

整座建筑保持清代早期的建筑风格,大殿建在石彻高台上,前有抱厦,具有独特结构,檐下装饰斗拱,错落有致,神采各异,整体建筑设计奇巧,布局合理,雄浑壮阔,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艺术水平,对研究清代建筑和商业活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据考证,东会馆的真实的名称应为——“铁行会馆”是专门从事铁器营销的商务中心,包括远近闻名的获鹿锄板、铁锹、铁锅、犁铧、铁农具等。与之对应的西会馆,主要是从事钱行、棉花、布匹、杂货交易的。传说中的铁行会馆,始建于明末清初,有文字考证的史料记载,它始建于清代雍正二年。是由山西省经营铁货的商人出资兴建,并作为在获鹿经商的山西人聚会、居住的场所。会馆的购置土地20多顷,以利本行商人来往会住。

1915年以后,由于铁路的修建,使石家庄很快兴起,而获鹿的旱码头逐步衰落,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铁行会馆的商业活动终于停业。会馆成为获鹿县,井陉县、平山县联合建立的“河北省正定道联立获鹿初级职业学校”的校址。

1945年日本投降后,“农联校”改为“获鹿简易师范”,由获鹿县自办,校址还设在会馆内,1946年秋天该校迁入城内文庙。解放后,铁行会馆周围的土地分给农民,而会馆为公产。

1950年,铁行会馆周围的土地被部队购买,我市档案馆和土地局都有农民买地收据,而唯独没有铁行会馆被购买的字据,此后部队一直占用铁行会馆。

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石家庄市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15:铁行会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