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讓兩個孩子自立”會寧農民執著16年為腦癱娃“造”車

“希望能讓兩個孩子自立”會寧農民執著16年為腦癱娃“造”車

21歲的兒子,張生華現在抱起來有些力不從心。

但他還是一有時間,就會把兩個兒子連抱帶拖,從炕頭移到院子裡。然後,看著兒子爬到自己製作的'“康復訓練車”上,在院子裡轉來轉去。

為了孩子,他自制“康復訓練車”

今年50歲的張生華是會寧縣劉家寨子鎮農民,有兩個兒子,一個21歲、一個14歲,均被診斷為腦癱。妻子也在3年前被醫院確診為腦梗死,經過住院治療算是保住了一條命,但已無痊癒的可能,到現在依靠藥物來支撐。

“希望能讓兩個孩子自立”會寧農民執著16年為腦癱娃“造”車

為了讓兩個兒子站起來,這些年張生華一直沒有放棄。舉債全國到處為兒子治療,但是沒有效果。

“2003年臘月的一天,早上起來,看到院子裡的雪下了足足有四指厚,我開始在院子裡掃雪。不知道啥時候,5歲的大寶從炕上爬下來,一直爬到了院裡,兩隻小手趴在冰涼的雪地裡,紅撲撲的臉上欣喜地望著我,開心地笑著。我猛然察覺到,孩子是多麼渴望能自由行走,多麼渴望自由啊。”正在掃雪的張生華突然冒出一個要為孩子製作“康復訓練車”的想法,他要讓孩子站起來,能在小範圍內安全地活動。

“希望能讓兩個孩子自立”會寧農民執著16年為腦癱娃“造”車

說幹就幹,他蹲在剛剛除去雪的一塊土地上,用掃帚把畫起了自己的設計構想。當他覺得“圖紙”設計沒毛病後,又在家找來現有的一些材料,鋼筋、鋼管和廢棄的自行車,切割、焊接……先先後後折騰了一個星期,第一個“康復訓練車”誕生了。

“希望能讓兩個孩子自立”會寧農民執著16年為腦癱娃“造”車

他說,設計中運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將整個車的底部設計為三角形,又在三角形中焊接一個圈,孩子爬到車底部後,胳膊依託鋼管鑽進設計好的圈裡,在這個根據體型大小設計的圈裡,防止孩子在完成轉身或者行走時猛烈摔倒,圓圈連接著廢舊自行車的前半部,孩子可以根據前輪掌握方向,自由地在寬敞的院子裡玩耍,在玩耍的同時達到對腿、腰部肌肉訓練的效果。

這些年,孩子在不斷長大,“康復訓練車”也在不斷完善,現在這個由張生華研製的“康復訓練車”性能已更穩定,同時具備了剎車等功能,成為兩個孩子平日進行肌肉康復的唯一工具。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張生華覺得兒子相比以前身體機能好了很多。

“希望能讓兩個孩子自立”會寧農民執著16年為腦癱娃“造”車

生活雖苦,但他足夠堅強

除了身體機能的訓練,張生華想方設法讓孩子融入社會,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他將一些城市樓盤廣告,水果貼圖等蒐集後掛在牆上,他說,這都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因為在山區,很多水果都沒見過,這些城區人民廢棄的廣告頁也成了張生華平時的收集對象。只要這種彩印的廣告上有樓房,有水果之類的圖片,他都會帶到家貼在牆上,然後給孩子們講。

“希望能讓兩個孩子自立”會寧農民執著16年為腦癱娃“造”車

他說,這樣可以讓兩個長期在鄉里待的孩子對城市高樓和不同水果有個印象和概念。晚上和農閒時,他和孩子們在炕頭上看這些圖片,他講,兩個孩子聽。長期下來,兩個孩子都喜歡聽他講,而且能感覺到孩子們沒有把自己當成殘疾人,他們也渴望瞭解外面的世界。

生活雖苦,但張生華足夠堅強。他的腿部關節不是很好,每到秋冬季疼得要命,但是農活多,又沒有辦法。他就一跛一顛上山耕種幾十畝山地,回來後給孩子做飯洗衣,照看兩個孩子睡覺,還要餵養羊、雞等家畜,往往這些活忙完都到晚上11時許了。

“希望能讓兩個孩子自立”會寧農民執著16年為腦癱娃“造”車

“年齡不饒人,明顯覺得力不從心了。” 張生華說,“我一天一天地老了,兩個孩子也一天一天大了,再過幾年我背不動了,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讓兩個孩子自立……”

的確,人生實苦!

但是請你相信,

總會有那麼一刻,

你會看到生命綻開的花朵,

哪怕毫不起眼纖細瘦弱,

也能在溫暖的陽光下,

舒展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