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斯內德,告別荷蘭“三棍客”

如果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荷蘭,屬於“三劍客”——範巴斯滕、古利特、裡傑卡爾德,那麼最近十年的荷蘭,屬於“三棍客”——羅本、范佩西、斯內德。

告別斯內德,告別荷蘭“三棍客”

“三棍客”這個說法,源自於球迷的調侃。

荷蘭足球,才華橫溢,進攻犀利,球風大開大闔,追捧者無數。

但他們的歷史,又是一段令人惋惜的失敗者通史。

失敗,一方面是因為時運不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更衣室內的不和諧。

當然,這怪不到羅本、范佩西和斯內德身上。

更衣室問題,是荷蘭足球根深蒂固的歷史傳統。

早在1978年,克魯伊夫就因為與國內行政部門的矛盾(主要是因為他老人家總是喜歡慷慨解囊扶危濟困,導致自己雖然收入不低卻沒錢交稅),拒絕代表荷蘭男足參加世界盃。

告別斯內德,告別荷蘭“三棍客”

到了“三劍客”時代,雖然荷蘭人終於捧起了歐洲盃的冠軍獎盃,但更衣室內依舊矛盾重重。

就在1988年拿下歐洲盃冠軍之後兩年,在1990世界盃上,“三劍客”就攜手逼走了主帥伯萊格茨。

1994年世界盃,古利特與主教練艾德沃卡特勢同水火,乾脆就退出了國家隊。

告別斯內德,告別荷蘭“三棍客”

1996年,荷蘭足球名宿戴維斯為首的蘇里南球員和荷蘭的白人球員乾脆就立場鮮明的公開對抗,最終這次對抗以戴維斯被開除而告終,沒了中場大將的荷蘭人也沒能走得更遠。

八年之後,又是戴維斯,在國家隊與“傘隊”範博梅爾和範尼兩位白人球員公然鬥毆。

2008年歐洲盃,蘇里南黑人球員和白人球員之間的矛盾好不容易有所緩和,俱樂部之間的派系鬥爭又開始了——範巴斯滕作為主教練,是阿賈克斯系的主心骨,而“小禁區之王”範尼,則領銜埃因霍溫系,兩派的內耗之下,八強戰中,球隊最終不敵俄羅斯,再次鎩羽而歸。

告別斯內德,告別荷蘭“三棍客”

這麼一個矛盾重重的群體,在那一批球員的黃金時代仍然能取得不俗的成績,荷蘭球員的才華可見一斑。

雖然“三棍客”的傳說,讓很多人覺得斯內德不是個善茬,但老胡必須要再次申明一下,“三棍客”這個說法,本來就屬於球迷杜撰,斯內德的脾氣,也真沒那麼糟糕。

只不過,雖然從來都不是派系鬥爭中的主角,但身處這樣一個環境之下,你很難要求斯內德完全保持中立不站隊,甚至去作為對立雙方的潤滑劑。

但從球場上的表現可以看出,在踢球的時候,斯內德絕對可以做到心無旁騖。

告別斯內德,告別荷蘭“三棍客”

苛刻如穆里尼奧,對健康的斯內德,也分外青睞。

2010年實現三冠王偉業的那支國際米蘭中,穆里尼奧是球隊的靈魂,埃託奧和米利托是球隊的兩杆大槍,盧西奧、薩穆埃爾和塞薩爾是球隊的盔甲,而斯內德,就是球隊的大腦。

那一年的世界足壇,都差點被斯內德踩在腳下。

幫助國米拿下三冠王之後,斯內德隨荷蘭出征南非世界盃。

範馬爾維克治下的那支荷蘭隊,絕對是歷史上最沒有觀賞性的荷蘭隊。

但不可否認,那是進入21世紀以來,荷蘭人距離冠軍獎盃最近的一次。

如果比賽第62分鐘,斯內德送給羅本的那記秒傳,最終能轉換成進球,可能一切都不一樣了。

很遺憾,這地球上沒有如果。

斯內德也彷彿在那一年之後,用光了自己的運氣。

之後無論是在俱樂部還是在國家隊,斯內德再也沒能回到那一年。

告別斯內德,告別荷蘭“三棍客”

傷病和失敗,成了他職業生涯之後的日子裡,最糾纏不休的怨侶。

斯內德35歲了,傷病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

他曾經差一點在梅羅爭霸最激烈的時代捧走一座金球獎,也曾經因為傷病原因,被他曾為止奮鬥並立下赫赫戰功的球隊掃地出門。

他曾差一步便可登臨巔峰,也曾因為傷病而跌落谷底,甚至在職業生涯的最後階段,還去了卡塔爾淘了筆退休金。

現在,他離開了,荷蘭“三棍客”的時代,也正式落下帷幕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哪個去聽舊人哭。

告別,就灑脫一點,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