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足協要有大動作了

這個賽季的中超聯賽尚未結束,下個賽季的很多變化已經提上日程。中國足協上週末在濟南召開的新一屆足協第二次執委會會議當中,換屆後當選的執委會委員們都出席了會議,會議設立了七大議題,其中包括職業聯盟籌備等情況,而近期備受關注的,引起大家熱議的外援設置議題。中國足協有意在2020賽季

實施註冊報名6名外援,出場4名外援的新政策,因為在有關部門看來,現階段增加外援對中超聯賽和國家隊都是利大於弊。外援的重視程度將會被再次放大……

新一屆足協要有大動作了

中超聯賽現行的外援政策規定,在一場比賽中,同時上場的外援不超過3人。也就是說,每支中超球隊的4名外援都可以在同一場比賽中得到出場機會,但同時在場的外援人數不能超過3人。



此前中國足協為了保證U23政策的執行,將外援人數與U23人數進行匹配,最多不超過3人(賽季中調整為“每場比賽,場上的U23球員始終不少於1名”),中超聯賽的觀賞性下降,這導致了聯賽精彩程度受損,中超聯賽作為中國職業足球的頂級聯賽,這一政策飽受詬病。相關方面的意見認為:中超作為中國職業聯賽的旗幟各項政策應該更加開放,提高商務運營能力,外援人數增加提升賽場表現是應該得到改善的,就連現在日韓等國職業聯賽都在計劃增加外援的名額,這應該是一種趨勢。

新一屆足協要有大動作了

部分俱樂部投資人和總經理認為:增加外援名額並不會增加太多的費用,球隊最高的支出是工資和獎金。過去幾年時間裡“金元足球”已經把內援薪資炒到了天價,超過千萬元的的球員隨處可見,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超過了2千萬元,而國外聯賽中收入達到100萬美金年薪的外援能力要高於相同價位的國內球員,從俱樂部老闆的角度看增加外援名額並不會增加負擔,甚至有可能起到控制工資總額的作用,這總比行政命令“降薪”要好。

管理層認為:增加外援對國家隊成績也會起到促進作用,增加外援名額能夠讓隊員更頻繁地與外援對抗,在比賽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無論在訓練還是比賽中,更能刺激國內球員的狀態和積極性,國足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另外2021年世俱杯在中國舉行,參賽的中超俱樂部在家門口的表現備受矚目,中超的“BIG4”就現在的班底是無法與歐美俱樂部抗衡的,就算為了提升俱樂部的實力也需要增加外援。

北京時間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其中有一項內容:

臺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符合條件的臺灣體育團隊、俱樂部亦可參與大陸相關職業聯賽。

前任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表示,中國足球絕不能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思想會影響中國足球發展,我們不要老是出政策,而是應該把已經出臺的政策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好!要沉下身子、紮實工作,把足球青少年的成長提高做好!

新一屆足協要有大動作了

那麼關於外援新政的變化,到底會如何呢?對於中國足球來說,繼續增加外援的效果和影響還暫時難以預料。但是作為球迷的我們來說,只希望中國足球越來越好,只希望類似政策不要再像以前那樣朝令夕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