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我的民办教师工作(上)

长葛民办教师回忆录:19岁我就当上了学校负责人‖老家许昌

文‖李明宪

1961年10月5日,我因病,从西北农业机械化学校(校址在青海省西宁市)请假回家。

到家的第二天,大队副支部书记王海先找我谈话,让我到本大队学校书。

我说:“我还未毕业,正在实习阶段。”

他说:“现在家乡需要你,咱们学校很长时间没有负责人了,急需一个人去管理。”

我说:“我还是个学生,书都不会教,咋去管理别人?”

王书记很会做工作,耐心地说:“留下吧!不会,学学就会了,有困难咱共同解决。”

我想,党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选择,家乡人民的需要是我的光荣,到哪儿工作都一样。况且我在西北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天冷感冒不容易好,这次就是因为感冒回来的。最后,我答应了王书记,留下来到官庄学校当民办教师。

第二天,王书记领我到学校上任。学校在小官庄,这里一个大院住了四户人家,每户腾出一所房做教室。

到了学校,王书记召集老师们在院里开会,总共有四位老师:马木、陈亮、贾秀花、陈秀花,都是民办教师,最大的陈亮才二十三岁。

王书记讲了话,介绍了情况,大家都很客气。从此,我就告别了学生生活,成了一名民办教师。

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初期的教学生活

初到学校,我很不适应。老师们没有办公场所,都在教室后边放一张床、一张桌子。

一、二、三年级学生上课用的是一张宽不过二十公分,长不足三米的木板当桌子,土坯垒的台,一组七八个人,一人动全组晃。

我没地方住,找了一间久已失修的小厨房,大小不过六七平方米,低、脏、黑暗,没办公桌子,垒了个土台。这也是我的办公室,使用的都是煤油灯,条件十分简陋。

当年我19岁,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哪儿会领导别人?老师都是年轻人,互不服气,我性格直爽,遇事直出直入,不计后果,个别老师产生了不满情绪,无形中造成了工作中的矛盾。有几次我想撂挑子不干了,又想:遇到困难溜走是逃避、是无能,这不是一个有志气人的作为。

我改变了工作方法,首先是培养和同事的感情,想法接近他们,向他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二是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我们和会河学校是一个学区,他们是完小,有二十多个老师,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去开会,在那儿认识了校长湖海池,教导主任赵金生,也结识了郭运亭,樊水来等几位要好的老师。他们授课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我经常找他们求教,翻阅他们的备课本和批改的作业,把他们的精华方法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去实践。

我教的是四年级,一个人包班,教算术我比较拿手,按照上初中时李银铜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例题,大部分都用线条构画,图解分析,同学们听得懂、理解快,效果很好。

教语文,我的经验是必须先备好课,脑海里一切成熟了,才会循循善诱,讲得有声有色。学生都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同学们都说:“最爱听李老师讲课,讲得像唱戏一样,越听越想听。”

通过学习和身教,我发现了我们学校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有的老师备课不是为了教好书,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上课每节四十五分钟,讲二十分钟就言尽词穷,怎能讲得透彻?批改作业草率,像作文批语简单笼统,批语又让人看不懂。

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在对学生的态度上,虽然上级三令五申不让体罚学生,但遇到学生不会做作业时,有的老师就恶言怒斥,动手动脚,甚至用课本打学生的脸,教鞭成了敲头棍!有位老师总把一根破板凳腿放在身边,学生有了错误,老师只要说“过来”,那个同学就吓坏了,违纪的学生都怕挨老师那根所谓的“电棒”。

我决心纠正老师教书敷衍,学生不会不查自己,把气撒在学生身上的不正之风。可能是我的工作方法不当,有两个老师闹情绪,大队得知后立即把他们撤换,保障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其实,学生都想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给家长和老师回报,越是智力差的同学,进取心越强,老师的作用就像领一群孩子爬山,素质好的跑在了前面,差一点的就需要老师去帮他一把,这样大家都赶上了。老师多付出一点,就会取得数倍的收获。

1962年上级推广普及小学教育,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学校。我带领老师们白天教书,利用晚上时间普查全大队情况。

全大队五个自然村,2600多口人,在校学生170名,通过普查,发现还有30%的儿童没有入学。

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大体原因如下:一是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上学;二是大人挣工分,让大孩抱小孩;三是交不起书杂费不上学。也有个别因学习不好,受不了体罚和歧视退学的。

为了让孩子们都来学校上学,老师们分村包人,设法启发动员。遇到钉子户,老师们不厌其烦跑几十趟,直到工作做通。有特殊情况,大家联手攻克难关,达到不漏一个的目的。

1963年9月,我们把适龄儿童全部动员入学,一、二年级又增加了两个班。为方便学生就地入学,又增加了五年级一个班,学生达到了三百多人。

原来的校址容纳不下,大队决定把副业院全部腾出来做学校,这里房子多,院宽敞,大队又添置了两堂新课桌。然而老师不够又是问题,教师的水平关系着学校的质量,需慎重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才入校教书。大队把任务交给了我,让我在本大队择优选拔。

我大胆设想,敢于因才使用,把辛集村有历史问题下放的办公老师马福祥,小庄村家庭成分高的刘同泰,辛集村下放教师万景田,官庄村陈群义等人选进学校教书,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当时,有些干部和社会上的个别人说我阶级路线不清,我给他们解释说:“教好书关键在于老师的水平,把有文化水平的人选进学校,这是因才使用。”

我还把一个在郑州上中专肄业回乡的王桂真也请到学校教书,她性格开朗,才华出众,能说会唱,活跃了学校气氛。

新学期开始,学校又买了一个铜铃,清澈的铃声几里地外都能听到。每天早起六点钟上早自习,上午八点半上课,下午六点放学,晚上九点下晚自习。老师们认真教书,同学们努力学习,时间紧而不乱,纪律严而有度,官庄学校很快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

我在教好书的同时还注重疏通家长关系,以达到双重教育的目的。每个学期,我至少召开两次学生家长会,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并利用晚上时间家访,与家长促膝交谈,沟通思想。

全大队官庄、杨庄、辛集、小庄、曹庄五个自然村,13个生产队,五百多户人家,全让我跑遍了。到哪个村,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不认识我的,啥时间看见都高兴地打招呼,热情地叫我李先儿!

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1962年大队改成小乡,让我负责乡里的文教卫生工作,培养我为党的积极分子,我工作教书兼顾,信心倍增。

1962年10月的一天,区委书记王中全、付书记傅根重到官庄找我谈话,要我到区里当统计,我去上了一个星期班,老是心神不定,惦记着学校和师生们。最后,我找领导阐明了心事,经批准我又回到了官庄学校。

1962年12月,县供销社要我去上班,我推辞了。后来又调我到增福庙烟站上班,我还是不去。当年我二哥在省粮食厅上班,春节单位内招,他给我报了名,我考虑再三,仍然没有离开这可爱的学校,我确实爱上了教师这项工作。

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民办教师的生活待遇

民办教师本身就是农民,干的是教师工作,每天和同学们一样三顿回家吃饭,四响到学校上班,晚上住校,星期天回家一天,待遇按照生产队最高劳动力记分记满勤,每月三百分,县教育局每月再补助五元钱,比在生产队干活还是好一点。假期时间,学校没事时必须参加生产队劳动。

星期天老师们经常到公社或学区开会,中午学校补两毛钱生活费,可以买一碗素菜。民办教师会抽烟的大都是一头拧,用破报纸割成条,想吸了就裹上碎烟片拧一根,买一盒公字烟一毛七分钱,放在抽斗里,用来应酬人,生活是很清贫的。

1962年8月的一天,王万成老师我们两个去老城购书,推一辆小木轮车,行程二十五里,那天中午开了一顿荤,每人吃了一碗豆腐菜,两个火烧,在平时这是一年也遇不到的。

回来路上下起了雨,没带雨具,就把衣服脱下来盖住书,上衣湿透了,再把裤子脱下来盖上,煤土板地又粘又滑,推着重车举步艰难,回到学校已是晚上十点钟了,看了看书没淋住,心里很高兴,一松劲感到肚子饿了,没啥吃,俺俩用茶缸煮了几块红薯,吃着真香。

(未完待续,明日请欣赏《我的民办教师工作(下)》)

50多年前,我的民办教师工作

【作者简介】李明宪,男,汉族,1942年7月出生,官亭乡官庄村杨庄人,中专学历。曾任长葛县知青场副场长、场长、党支部负责人等职。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