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為何有的德國軍官的姓名中間帶“馮”字?

德國這個國家是真的很有故事的,有的人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有的德國軍官的姓名中帶有一個“馮”字,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馮”字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

揭秘:為何有的德國軍官的姓名中間帶“馮”字?

如果您熟悉歐洲歷史就會發現俄國姓氏帶“斯基(茨基)”的、荷蘭姓氏帶“範(Van)”的、法國姓氏帶“德(De)”的、德國姓氏帶“馮(Von)”和“楚(Chu,一說Zu)”的、中國姓氏帶古代國名的,一般祖上都很闊,都有有封地的象徵。從發音上嚴格來講,這個“馮”、“範”應該音譯成“萬”甚至“王”。舉個栗子,俄國的“武則天”葉卡捷琳娜就是典型的王公“郡主”出身,她的德國名必須有“馮”(“王”)的——索菲亞· 馮·安哈爾特·查爾布斯特!她的父親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愛將、安哈爾特公爵。看看軍旅出身,葉卡捷琳娜也是因為家族聯姻而成為了俄國最偉大的女皇!竊以為“德”完全音譯並意譯為“的”!其實不管是俄國、荷蘭、法國、德國他們的姓氏帶這些詞都能統一翻譯成“來自”、“屬於”或者“的”以及“之”等。

德國軍官團為什麼帶“馮”?

揭秘:為何有的德國軍官的姓名中間帶“馮”字?

其實不僅僅是軍官,就連德國的宰相、總統都帶“馮”!深受很多人國人敬佩而又最熟悉的德國人物俾斯麥都帶“馮”。我們看一下俾斯麥的全稱奧托· 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德語: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他的曾祖父曾祖父為奧古斯都·弗雷德裡克·馮·俾斯麥,是一名馳騁沙場的軍官。此外,希特勒曾經的上司魏瑪共和國總統興登堡元帥,也帶“馮”字。興登堡元帥的全稱是全名保羅·路德維希·漢斯·安東·馮·貝內肯多夫和馮·興登堡(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1847年10月2日—1934年8月2日)。

從上面我們發現,無論是葉卡捷琳娜的父親還是俾斯麥也或者是興登堡他們都有從軍經歷,這說明“馮”有一種考軍功封侯或者是侯爵之後的味道。的確有這樣的因素,但還有別的因素。德國的封侯制度,比周天子的封侯制度還苛刻,簡直可以跟明朝相比了。

中西方大多采用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那些出生時間上倒黴,尤其是媽不給力的王侯子女,怎麼辦?

第一、只要出身於王侯家庭,你的名字就永遠掛著“馮”的標誌。證明你是世家望族,這是你驕傲的資本。當然,貴族子弟大多還是很珍惜這種高貴的血統的。那些沒有繼承權的王侯之後,他們不像八旗子弟,遛狗逗鳥泡妹子。既然哥哥爹給力,自己爹不給力,那就要一個拼一代!

第二、跟我們古代的門閥貴族相似,他們往往通過征戰沙場,建立軍功不僅保持著“馮”的身份,還要裂土封侯,證明自我!沒有繼承權的王后子弟很多,大家都投軍,加上家族關係,自然也就出現了德國軍官,姓“馮”的多的假象。

第三、更何況貧民要發展,一般也通過加入軍隊,而實現自己的夢想。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庶族基本靠這個興起,而一戰前後,德國同樣也是這麼個情況。

現在帶“馮”的軍官為什麼少了?

揭秘:為何有的德國軍官的姓名中間帶“馮”字?

希特勒是寒門出身,自然對那些“馮”家子弟不太信任,不僅沒重用,反而還處理一批。這種處理,也就導致了“馮”家子弟成為驚弓之鳥,紛紛去“馮”。而且那時德國也廢除了君主,再上戰場殺敵,也不會給你裂土封侯,給你加“馮”。這就跟劉裕、武則天、朱元璋重用寒門差不錯一個意思。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頭條號:綜合視頻分享,每日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