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立案調查文化長城!爆炒區塊鏈,一度六漲停?

證監會立案調查文化長城!爆炒區塊鏈,一度六漲停?

關注傳習邦,深刻洞察教育行業。傳道學習,教育興邦。

撰文 | 木木

爆炒區塊鏈,成為國內A股的一道風景。

在投機之風的渲染下,跨界教育三年、基本面慘淡的上市公司文化長城搖身一變,成為「區塊鏈龍頭」,一度連續斬獲6個漲停,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報應」很快就來——

11月4日晚,文化長城公告,因涉嫌信披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內鬥半年,文化長城收到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張罰單。


證監會立案調查文化長城!爆炒區塊鏈,一度六漲停?

- 1-

區塊鏈項目只有2個,尚未投入使用

2019年第三季,由於翡翠教育失去控制(推薦文章:「翡翠」失控:16億元併購為何變成一場醜陋內鬥?),文化長城不再合併翡翠報表,錄得營收1.3億元,同比下降65%;淨利潤1800萬元,同比下降90%。2019年前三季,在未合併翡翠報表的情況下,文化長城營收2.9億元,同比下降64%,淨利潤-1300萬元,同比下降110%。

另一方面,文化長城「果斷」更換審計機構,對於半年報出具「非標」意見的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不再續約,改聘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

區塊鏈熱潮下,文化長城是不是一個「區塊鏈龍頭」?

2018年年報,文化長城公佈50+項在投研發項目,6項軟件與區塊鏈相關,其中,子公司智遊臻龍2項、翡翠教育4項。在國內A股爆炒區塊鏈概念之際,文化長城一度接連斬獲6個漲停。

在回覆深交所關注函的相關公告中,文化長城披露,智遊臻龍的區塊鏈項目,一是基於區塊鏈的閒置車輛租賃系統,使用去中心化存儲保證車輛數據、租用數據、用戶數據不可篡改。智遊臻龍的另一區塊鏈項目為2018年1月開發的OK天使幣行軟件,嵌入第三方網絡平臺,實現獎勵、積分功能。文化長城指出,智遊臻龍的2個區塊鏈項目,皆在部署調試當中,尚未投入使用,未產生營業收入。

翡翠教育的區塊鏈項目,圍繞自身的職教業務展開,在2018年3月完成了4項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軟件著作權備案登記,內容涉及智慧學習、實訓項目、學習成果展示、校園師生共享平臺。不過,文化長城已不再合併翡翠教育報表,翡翠的區塊鏈項目已和文化長城的報表無關。

- 2-

15.75億跨界併購,換來一連串訴訟纏身

文化長城總部位於「東方瓷都」廣東潮州,主業為藝術陶瓷,2010年6月登陸創業板,為國內A股文化陶瓷第一股。

2016年2月,文化長城斥資5.76億元,收購教育信息化企業聯訊教育80%的股權,轉戰陶瓷+教育雙主業。同年10月,文化長城出資3.0億元,收購智遊臻龍100%的股權,進軍IT培訓業務。

2017年12月,文化長城加碼IT培訓,宣佈斥資15.75億元,收購翡翠教育100%的股權,成為當年度教育板塊最大的一起併購事件。

2018年中報,翡翠教育並表,文化長城的教育業務實現營收2.4億元,佔比過半。2019年4月,文化長城年報難產,直到期限的最後一天才發佈2018年年報。根據年報,文化長城全年營收11.7億元,淨利潤2.1億元,其中,翡翠教育營收5.4億元,淨利潤1.4億元,分別佔比45.7%、63.2%。

由於佔比權重最大的翡翠教育「審計範圍受限」,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結果,引發軒然大波。

翡翠教育「審計範圍受限」,主要原因是,文化長城增發受阻,收購款中的6億元現金無法按時支付,交易雙方不斷交惡,最終分道揚鑣。

年表「非標」事件之後,文化長城公開承認對翡翠教育失去控制權,「失控」的翡翠一方面拒絕提供有效財務報表,一方面與無業務關係的外部第三方發生鉅額資金往來,私自處理全資子公司股權。翡翠教育原股東則以不支付併購款為由,將文化長城告上法庭,甚至提議召開臨時股大大會,要求罷免文化長城董事長蔡廷祥、董事吳淡珠(二人為夫妻關係)、董秘任鋒。

2019年8月,文化長城發佈中報,上半年營收1.5億元,虧損3100萬元,不再與翡翠教育合併報表。至此,在為期一年的內鬥之後,一場價值15.75億的跨界併購,以交易雙方徹底「鬧掰」、分手告終。

- 3-

16億元商譽,董事長還不起990萬元?

通過聯訊教育、智遊臻龍、翡翠教育三大併購,文化長城在教育信息化、職業教育兩線佈局,實現教育收入佔比過半,一度為國內A股上市公司跨界教育的典範。

翡翠「離心」之後,文化長城跌入虧損深淵,跨界轉型的短暫「成功」,只餘一地雞毛。

首先是基本面堪憂。年報顯示,翡翠的營收、淨利潤分別佔比五成、六成上下,失去了翡翠,文化長城營收方面損失一半體量,中報、第三季報則出現虧損。與翡翠的「分手」,也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面臨鉅額標的的訴訟。

其次是商譽壓頂。文化長城的三大併購,皆為高溢價併購,合併產生高達16億元的商譽,其中,併購聯訊,產生商譽6億元;併購智遊臻龍產生商譽2.6億元;併購翡翠,產生商譽7.6億元。年報顯示,商譽佔比淨資產,已高達66%。

最後是資本剩餘受損。在歷時一年的內鬥期間,文化長城多次受到深交所問詢,董事長夫婦遭遇罷免提案,多次與翡翠原股東對簿公堂,從資本的寵兒淪為「賤民」。

證監會立案調查文化長城!爆炒區塊鏈,一度六漲停?

文化長城股權關係,數據來自企查查

在一項罷免動議中,翡翠教育七名原股東向外界公佈,文化長城董事長蔡廷祥、董事吳淡珠(夫婦關係)通過質押股份向華融證券舉債6.64億元,全部到期之後尚未償還;另一筆990萬元的借款,到期之後,蔡廷祥也未能償還。

公開資料顯示,文化長城跨界教育的過程,也是蔡廷祥家族不斷套現的過程。在連續併購聯訊教育、智遊臻龍之後,文化長城的股價一度飆升至19.15元的最高點。股價處於高位,第一大股東、實控人蔡廷祥夫婦、一致行動陳素芳(蔡廷祥外甥)連番質押,套取現金。截止2019年上半年,蔡廷祥質押98%以上的股權,吳淡珠、陳素芳的質押率則高達100%。

眾所周知,股價高位之際抵押股權,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套現。

除了蔡氏家族一再以抵押方式變相套現,文化長城的高管也以減持方式加入套現陣營。2019年6月,文化長城處於低位,持股4.94%的董事許高鐳以個人資金需要、質押股票違約為由,公告減持。

另一方面,翡翠教育七名原股東在文化長城持股10.82%,合併成為蔡氏家族之外第二大持股團體,一旦文化長城、翡翠教育正式「離婚」,這一部分股權的處理方式,勢必成為焦點。

- 4-

年報「非標」一次,再有一次則暫停上市

文化長城、翡翠教育的內鬥,根源在於定增失敗,文化長城陷入一場嚴重的財務危機,無法按時支付6億元併購款。

年報顯示,2018年,文化長城賬面現金4.4億元,同比下降21%;應收賬款3.6億元,同比上升98.5%;短期借款高達3.9億元,同比增長67%。

2019年以來,文化長城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三季報顯示,文化長城賬上貨幣資金僅4000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卻高達3.33億元,除了「審計範圍受限」的翡翠教育,文化長城財務報表的其餘部分是否真實?

出具「非標」意見的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報告中提出了另外兩個問題:一是聯訊教育出資1.13億元採購無形資產,卻在隨機抽查中發現部分學校未安裝相關硬件、發放學生卡;一是高達5.35億元的應收、預收款涉及潮州地區三家「可疑」的陶瓷廠,審計政策不足,無法判斷款項性質、期後可回收性。

根據交易所規則,上市公司兩次年報「非標」,則暫停上市。

作為所謂「區塊鏈概念股」的龍頭,基本面慘淡、鉅額訴訟壓頂、甚至面臨暫停上市危機的文化長城向何處去?讓人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