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文=聂海峰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前言 | Preface

作为“西北首位度”最高、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西安经济不强会有一系列连锁反应。

经过“大西安时代”的洗礼、讨论和争锋,西安的官方与民间已形成一个共识:西安经济不强,是产业不强;而产业不强,核心在于工业不强。当然,这与“为何西安未成为首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以史为镜!置于全域范围,西安工业历程如何,其“短板”和优势如何形成的?

第一,从西安错失“一汽”讲起

1949年,共和国主席访问苏联,当看到汽车一辆一辆驶下装配线时,对随行的人员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1950年1月,共和国主席和总理在莫斯科,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包括援建年产三万辆吉斯150型载重汽车的工厂。1950年3月27日,中央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

当时备选争论很大,有石家庄、西安、太原等。由于苏联汽车厂址在莫斯科,故苏方建议“中国第一个汽车厂要在首都或附近”。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解放车出厂◎NEWS

除此之外,当时苏联专家还指出几个关键因素:



建一个大型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首要考虑电力供应、钢材供应、铁路运输、地质和水源等基础条件。

此外,因为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大型工厂优先考虑内地而非沿海、沿江。

陈云当时兼任第一任重工业部部长,主持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筹备工作。他主张,索性再远点设在西安。经过向专家请教,他认识到当时的西安有几个关键问题无法建设汽车厂:

时任重工业部长的陈云◎NEWS

1、电力问题:若年产三万辆,电力就需要2.4万千瓦;而当时西安只有九千千瓦,光建电站就需要几年时间;

2、钢材问题:一年要二十几万吨钢材,北京石景山钢铁厂的这个产量,也要在五、六年以后,西安没有基础;

3、木材问题:用量多达两万立方米,当时测算是如果在西安砍木头,可能山(指秦岭)都要砍光。

4、运输问题:

每年运输量100万吨,而西安到潼关铁路运输量不超过200万吨,光汽车厂原材料都将不堪重负。

结果,陈云主持大家重新研究,决定把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工厂设在东北四平和长春之间,并选定了长春的孟家屯。1951年3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了这一方案。

那么,“一汽”对长春经济带动力有多大?

2017年10月19日,时任长春市委书记王君表示:“‘一汽一感冒,长春都要打喷嚏’,的确是我们实际情况。最高的时候,一汽产值占长春经济规模60%。但通过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16年一汽产值占比已降至40%,工业内部结构逐渐趋向合理。”

按照2016年数据,长春GDP为5928.5亿,“一汽”占比40%达2371亿。相比之下,2018年西安的第二产业(工业)总值为2922亿。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2018年长春在东北三省省会排名第一◎NEWS

所以,当下西安乃至陕西的共识是:“经济不强在工业,工业不强在汽车。”新能源汽车成为“战略突破口”,实施“百万汽车计划”,这是后话。

当时“一汽”选址长春,与它自身基底密不可分。

首先,长春地区本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第二,1949年以前,“东三省”就已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第三,长春紧邻京哈铁路,便于建厂时大量苏联设备的输入,也便于就近利用东北的钢铁、煤炭、木材、水电资源。

一个健全的工业体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需要数十年高度集成和完善的体系。在1949年以前,西安最大的工厂就是由石凤翔创办的大华纱厂:当时,发电机从石家庄运来,主要机械和设备也都从德国和日本进口……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这点上分析,西安错失“一汽”的背后,需要要清醒的认知自己的“家底”,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第二,“计划经济”的“宠儿”

“区域有东西,发展有先后”。西安现代工业的奠基,与抗战时期有关。

当时,国内东南沿海的452家现代工业企业大规模西迁。其中,44家迁到陕西,其中:有8家机械厂、19家纺织厂、8家面粉厂、3家化工厂、4家其他行业的工厂。这些,奠定了西安工业基础。

彼时,1935年4月,陇海线“西安-潼关”段竣工,标志着西安向东的路线被正式打通。

实际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世界大环境极其不稳定,各种战争和摩擦几乎是一触即发。交通大学从上海西迁内地,即是这个背景。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交通大学西迁与当时的西安“唇齿相依”◎NEWS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相当大一部分布局内地。这其中,陕西获得24项,西安有17项成为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

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错失“一汽”,但是苏联援华让西安的工业崛起,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宠儿”。

在五十年代第一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中,西安被定位“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城市格局上,形成围绕陇海铁路的韩森寨“军工区”、西郊“电工城”、灞桥“纺织工业区”三个传统大型工业区。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西安第一次总体城市规划的产业布局◎NEWS

1、韩森寨工业区:

选址靠近陇海铁路和火车站,又在城区东侧,不仅可利用旧城设施,还能引浐河水作为生产用水

1953-1957年,西安东郊建成以炮弹铜壳制造为主的秦川机械厂、以坦克制造为主的华山机械厂、以钢弹体和火炮制造为主的昆仑机械厂和以高射炮、雷达制造为主的黄河机器制造厂等六个兵工企业,形成了军工城。

2、灞桥“纺织工业区”

得益于石凤祥创办的“大华纱厂”,西安拥有了发达的纺织业。在规划建设时,中央纺织工业部将陕西省列为纺织工业发展基地之一

1952年12月正式确定在西安建设国营西北第五棉纺织厂,逐步形成以国棉三、四、五、六厂,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十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集群。纺织城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

3、西郊“电工城”

“一五”计划期间,与“一汽”同为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西安高压电瓷厂、庆安宇航设备公司、西安新华印刷厂、西安印钞厂、西安制药厂、西安油漆总厂、西安保温瓶厂、西安机床厂等大中型企业,也按规划相继在西郊建立。

时至今日,由于其工业产业的特点,仍有化工厂和制药厂在进行生产。但是,区域已从郊区演变成为主城区,造成区域发展的极度不均衡。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红色坡屋顶是老西安人一代的记忆◎NEWS

所以,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第一步和关键的一步就是“工业化”。它们夯实了城市发展的基础,也奠定了城市格局。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宠儿”,这些铸就了城市辉煌。“电灯电话”时代,中国十个“三位数”区号的城市,西安就是“029”。在改革开放之前,诸如杭州、宁波等绝大部分沿海城市,发展并不比西安和成都好。

改革开放初期,工业体系相对健全的西安还有较强的竞争力。遍布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府,让西安长期保持了相当高的科研水平,为后期高新产业打下坚持的基础

但随着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工业产品的迭代,特区、沿海、沿江等地区快速发展,西安“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失去竞争力,直接影响西安经济总量。整个九十年代探底,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城市现实——缺水。



和GDP走势一样,随着2000年以后黑河水库的投用,以及“群峪联水”的实现。告别了“水荒”后西安,开始逐步爬坡。

第三,“探底时代”的启示录

水资源短板,困扰西安太多年。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西安一直是中国极度缺水城市之一。

曾经八水环绕的西安,近代很多河流已干枯。1980-2005年,西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234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6%,也低于陕西省人均水量还要1133立方米的水平。

国际公认,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均水资源1000立方米临界值。2005年以前西安,就低于这个临界值。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排队等候接水◎资料图

1969年夏,西安出现过第一次水荒,85%自来水上不了楼,40%地区定时供水。到1994年,西安缺水近50万吨。为解决用水问题,西安先后建成四期供水工程,形成以地下水为主,地面水为辅的全市供水水源。

1952年10月1日,西安第一座自来水厂投产,日供水能力2000吨,使3.6万人喝上自来水;接着开辟了浐灞、沣、渭和沣渭交汇处四个水源地,修建净水厂五个,打深机井200多眼。最终,各工厂、机关、学校的自备井竟有1000多眼。

即便如此,1995年西安还是爆发了史上最严重的水荒:这年夏季,数十家工厂因无水而停产,多所高校提前放假,数十万居民在缺水中度日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大雁塔不同年份倾斜情况,2008年后逐步回正◎资料图

人们半夜起来排队接水,职工上班回家带水做饭,高价水沿街叫卖,一车水卖到280元。

当时,曾经担任过水利部部长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来西安视察,发出了“抢救西安”的呼声。

长期单一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沣、灞河由上世纪50年代年均断流30天左右分别增至113天和255天。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最大水位下降达80米。

加上自身污水处理设施的不足,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十几条河流被污染,地下水四项指标超标,而污水排放量还在一直增加。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水荒最严重”的1995年,GDP排名也最低◎CHENGJI



这一切,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西安的产业布局。有个插曲,大家一看:



1999年“西部大开发”那几年全国“两会”,陕西代表总要提交同样一份提案:“发掘乾陵地下宫殿”。彼时,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呼吁“开挖秦始皇陵”,他算账说“每年仅门票收入就可达25亿”。



后来,坊间就有了“莫把西部大开发,当做西部大开挖”的暗讽之语。信息时代未到来之际,外界看西安发展是靠“旅游吃饭”。



后来,《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中,西安城市性质被定为:“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会”。



“工业”字眼,第一次从总规划中消失,重点强化了“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看方向,产业看载体:1991年和1993年,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相继成立,它们首期规划面积仅十几平方公里。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80年代高扬,90年代沉沦,2000年代爬坡◎CHENGJI



有研究显示,改革开放后中国东西部差距扩大的50-70%,是由工业发展差距引起的。实际上,特大城市离开工业经济的支撑,工业集群不强也难以带动周边发展。



期间,人口东南飞,去沿海工厂打工,东部地区得以快速吸收外资带来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城市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居民收入快速提升。西安,进入沉沦阶段。1980年,西安排名全国第20位,史上最高。此后开始不断滑落,不曾想至今都难以到达这一高度。



1995年,西安GDP排名全国第43位,创历史新低。不要说那些强一、二线城市,就连中部的湖北襄阳都比西安高。



第四,全省的发展状况



在中国城市发展中,一直有一种声音说“不能一支独大”。不只是在陕西,在四川、湖北等“强省会”地区都是如此。



为何会有这种说法?无外乎,省会占据了最好条件——这是事实,因为城市有它的发展规律、基础和顺序。就像当年“苏联援华”工业项目,西安为何占全省达70%。陕南和陕北?不具备任何条件!



1964年“三线建设”期间“二汽”落户湖北十堰,坊间有传闻首选安康。但因恒口是安康的“粮仓”,一旦被占,安康人民口粮就无法保证。在安康,这件事情说者皆都“扼腕叹息”。



所以,南北长度八百多公里的陕西,三种完全不同的自然和文化形态,决定它发展空间:绿色生态的陕南,黄色平原的关中,黑色能源的陕北。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陕西经济形势和地理图◎制图/城记智库



“中苏交恶”等背景下的“三线建设”,工业再次极大规模西迁。陕西400多个新建三线项目,近90%远离城市,分散在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区48个县。但是,随着局势的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与世隔绝”的三线企业,面临着交通不便、脱离市场、环境恶劣等影响,“回迁”成为必然。



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的“三线办”,决定让一些三线企业陆续迁往邻近中小城市,如咸阳、宝鸡、襄阳、汉中、绵阳、天水等。技术密集型和军工科技企业,则移往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大城市。



换个角度来看,陕南地区的安康和汉中,其发展靠“强工业之路”基本无概率。相比之下,陕北能源经济,大概从2000年代开始崛起。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开启十几年的黄金期。期间,我国工业加速度发展,对能源需求爆发式增长。1998年,国家将陕北列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二十年来,累计开工17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8000亿。



2017年陕北地区GDP为4585亿、工业总产值5339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1亿、财政收入453亿,20年分别增长了32倍、52倍、46倍和42倍。再向前,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1998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42.4%

其它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陕北“暴富”的神话不断上演,陕北人组团到“省会”买楼,“一出手就是一个单元”。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2018年,陕西能源工业增长加快◎来源/陕西统计局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2018年,非能源工业增速放缓◎来源/陕西统计局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2017-2019上半年西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CHENGJI

“经济新常态”下,陕西工业经济增长较快的依旧是能源工业。若再抛开“强省会”的西安来看,其它地区数字已“不忍直视”。



这期间,东部产业转型升级和传统产业转移从未间断。例如,安徽和江西凭借地理特点,这十几年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吸引了大量内迁的工业。例如合肥成为“白色家电之都”,强势突起,成都在2016年就提出“工业一业定乾坤”战略,郑州借助富士康形成电子信息工业等多个优势产业。



梳理西安现代工业史,“计划经济时代”的“宠儿”,九十年代的“探底”,新千年后的“爬坡”……如何认清自己,坚定不移地招商引资,发展先进制造业,从而工业强市。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敬请期待下篇

《“工业强市”:西安,这条路有多远》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Hope is a good thing,mab y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经典台词:”有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东西从不会逝去”

▶西咸合并的署名文章:

呼吁:西咸合并还要等多久?莱芜归济,只十个月

评析:西咸如果再不合并,可能将错过最佳的时期

地铁:西安北部将现“撤县设市”:隐现“成都模式”



文=聂海峰

©版权声明:首图自西大街游民,部分图片自文献

西安为何错失“一汽”?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 西安观察

一城千年春秋过,江湖夜雨十年灯

▶专题❶:政策解读

这几十年来,西安城为何一直都“城运不济”

王永康“经济遗产”:这两年,西安发生什么

“后王永康时代”的西安经济:浙商何去何从

▶专题❷:发展建言

西安地铁站首次更名:独家,背后更有深意

写给西安“一把手谈规划”:我们有这些建议

再谈“秦岭保卫战”:如何来拯救“伤疤”乡村

▶专题❸:区域解读

一把手力争为大西安新设之区,已正式获批

高新南拓战略:城市重心,至少南移六公里

西咸新区最新规划出炉:我们为你划出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