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姑娘朱婷是如何成为平易近人的巨星的?

2019年9月29日,女排世界杯落下帷幕,中国女排以一波11连胜的骄人战绩获得冠军,重现昨日辉煌。

中国女排能够重新崛起,队长朱婷功不可没,她技术全面,在进攻时她的扣球气吞万里如虎,是球队的得分利器,在防守方面她滴水不漏,她出色的拦网仿佛为球队筑起一道万里长城。

在球场上的朱婷叱咤风云,生活中的她平易近人,保持着平民冠军的本色。

2019年10月19日,朱婷荣归故里,回到了“娘家”河南女排,并且和以前一样在饭堂排队打饭,吃完饭后自己洗刷餐具,丝毫没有明星架子。

朱婷的这一细微动作让人对她的人品赞赏不已,这是一名德才兼备的运动员,是国人的骄傲,朱婷究竟有怎样的经历,才成为今天如此优秀的运动员?

1.出生农村,保持了农村姑娘的质朴

1994年朱婷生于河南周口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由于朱婷长得高,被老师推荐到体校。

当时朱婷家里并不宽裕,运动员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而朱婷却买不起营养品补充营养,因此显得瘦弱。

朱婷爸爸谈起朱婷在体校的情形,“家里学费生活费供不上,人家吃5毛钱的菜,她都是买个馍夹1毛钱的菜,一个星期20块钱生活费。”

2008年朱婷进入河南青年女排,她的队友仲曼莹经常买食物和朱婷分享,朱婷对此十分感激,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朱婷功成名就后,打算不再让父母种地,因为她赚的钱已经足够两位老人养老。

但是朱婷的父亲朱安亮拒绝了女儿的一番心意:“我和你妈是农民,还是离不开土地。孩子,你走到现在,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现在有能力了,应该回馈社会。”

朱婷牢记父亲的教诲,热心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她为家乡捐款67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20余公里的公路,还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和一所敬老院。

朱婷的好友仲曼莹退役后在郑州九中当体育老师。朱婷出名后,仲曼莹邀请她到郑州九中给学生们演讲,朱婷为了昔日的情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从朱婷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出身农村的朱婷始终没有忘本,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自己有能力时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善待自己的人。

2.遇到伯乐郎平,各方面得到极大提升

2003年,朱婷带领国青队重夺阔别18年的世青赛冠军,之后国家队主教练郎平破格将朱婷提拔到国家队。

女排姑娘朱婷是如何成为平易近人的巨星的?

郎平在训练场上是一名要求严格的教练,在场下她是队员的好“妈妈”、好朋友,她很关心队员的生活和训练。

当时朱婷由于营养不良,体重只有70公斤,身材瘦弱,体力不足以支撑高强度训练。

郎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改善朱婷的身体素质,郎平经常自费买蛋白粉给朱婷,帮她补充营养、增加体重和增强肌肉力量。

经过长期的调理,朱婷的身体素质得到极大改善,她说:“我这人吃东西不长肉,蛋白粉真有用,补充营养加上训练,我现在终于长到78公斤了。”

由于体质得到改善,朱婷可以全身心投入训练,在郎平的指导下,她的技术越来越好。

朱婷用场上优异的表现回馈了恩师的厚望,她在2015年世界杯、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9年世界杯获得MVP,已经追平恩师郎平的纪录,而此时朱婷不过25岁,她还有很多时间去超越恩师成为排坛第一人。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小组赛,中国女排发挥不佳,在小组排名第四,几乎没有人看好中国女排的前景。

作为球队主攻手的朱婷,她的压力很大。此时的朱婷好像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那些刚练成绝世武功的青年才俊,尽管已经身怀绝技,但是心理还不够强大,使得她的功力大打折扣。

为了激活朱婷,郎平给她发了一条微信:“你我师徒一场算是缘分,我的徒弟遍布世界,但你是我最骄傲的。只要你站在球场上就一定是最棒的,加油,一切困难都是考验。”

朱婷看到这条微信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她回复郎平:“我会拼到最后一个球。”

后面的比赛朱婷兑现了她的诺言,当身怀绝技的青年才俊有了强大的信念后,她就会完成由普通人到大侠的蜕变。

于是之后的比赛,朱婷完全发挥出她应有的水平,中国女排强势反弹,最后一举夺冠,夺回了失落了十几年的冠军奖杯。

能遇到郎平这名伯乐,是朱婷的幸运。郎平不仅在生活和训练中关心朱婷,她还精通教育的心理激励方法,正是在郎平的不断点拨下,朱婷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3.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训练是成功的保障

尽管现在有人说朱婷的天赋很高,但是她的天赋其实是1%的天分加99%的努力得来的。

朱婷的训练十分刻苦自觉,她不但完成教练安排的训练还经常主动加练。为了加强身体力量,她还主动到健身房加练,练就了腹部让人羡慕的马甲线。

女排姑娘朱婷是如何成为平易近人的巨星的?

朱婷加入土耳其的瓦基弗银行队后,仍然保持刻苦学习的精神。有一次瓦基弗银行的球员坐飞机参加比赛,其他队友们都在做低头族看手机,而朱婷则利用这个空闲时间看书。如今朱婷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朱婷的刻苦和好学是她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女排姑娘朱婷是如何成为平易近人的巨星的?

4.场上的拼命三娘,轻伤不下火线

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对韩国的比赛中,朱婷在第四局意外崴到了脚,随后被换下场治疗,坚强的朱婷痛得流下了眼泪。

朱婷下场后,韩国队士气大涨,缩小了比分差距。朱婷为此十分焦虑,于是主动请缨,忍着伤痛再次出场。朱婷的带伤上阵鼓舞了中国女排姑娘的士气,中国队顺利地拿下这场重要比赛。

女排姑娘朱婷是如何成为平易近人的巨星的?

2019世界杯中国女排3:2逆转巴西的比赛中,朱婷的右手腕受伤,每一次的触球都让她疼痛难忍,尽管如此她还是咬牙坚持打满了全场。

朱婷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让人想起电视作品里常见的画面:一位受伤的将军身上缠满了绷带躺在担架上,这时周围的敌人蜂拥而至,将军从担架上一跃而起,抄起冲锋枪怒吼:“弟兄们,跟我上。”然后将军奋不顾身地冲向敌军。

有这样身先士卒的将军带领队伍,战士们肯定都是斗志昂扬。朱婷就是女排姑娘中这样的一位将军,有这样一位榜样带领,中国女排充满了斗志。

5.女排精神

朱婷的成功,除了她自身的努力,中国的女排精神的传承也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女排精神,郎平和朱婷这对师徒曾经发表过相似的看法。郎平认为,“女排精神没有变化,就是做好每一天。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强调团队精神,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朱婷则是这样诠释女排精神的:“女排精神传承到我们这一代,本质的东西是没有变的,一直在丰富内涵,是集体的象征、团队的象征,大家一起努力。每场比赛我都会尽全力,这也是一种体育精神。”

从郎平师徒两人对女排精神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女排精神的精髓是顽强拼搏和团队精神。

从郎平在球员时代开创女排的辉煌,到今天朱婷接过师父的衣钵,延续女排的辉煌,这期间女排也有过低谷,但是只要女排精神在,女排就一定会振兴。

德国男子足球队在1998年世界杯后进入了低谷期,但是他们凭借德国足球骨子里的德意志钢铁精神,很快就实现了德国足球的复兴,可见球队的精神和传统的重要性。

郎平执教中国女排后,特别注意女排精神的传承,多年来她挑选女排球员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为了严明纪律,郎平先后将张锦文、王一梅等天赋很高的球员开除。

张锦文和朱婷一样年少成名,当时女排正处于低谷期,求贤若渴的郎平将她招入国家队。张锦文有点成绩后个人英雄主义抬头,她训练偷懒,和队友闹矛盾,最后甚至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管理澡堂的阿姨大打出手。

郎平对此十分震怒,毫不犹豫地将张锦文开除,并且永不录用。对此郎平解释到:“虽然张锦文有实力,但是她人品不行啊!只要我干一天主教练,张锦文就不会被录取。”

王一梅被开除的原因是生活不自律,她违反球队规定偷吃零食,甚至把零食分享给其他队友。

正是郎平多年来坚持德才兼备的选拔标准,将张锦文、王一梅这些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拼搏精神的人排除出女排,中国女排才能浴火重生,再现辉煌。

从朱婷身上我们看到许多优良的品德,她勤奋、平易近人、热心公益,是国民的楷模。女排代有人才出,也希望女排姑娘们永远将女排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