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了,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心脏传导的影响

先天性性脏病的分类及传导系统解剖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发育不良,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发育缺陷性疾病。

全了,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心脏传导的影响

一、第2孔型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未闭,上腔型及下腔型房间隔缺损,由于缺损位置高,对传导系统的解剖位置和走行多无影响;如果缺损向远端、向下扩大,超过卵圆孔的边缘,房室结的位置可能向后方或向远端移动。这种畸形时,虽然传导系统的位置行程多无异常,但可出现房室传导的断裂病变,使心房肌与房室结无联系、房室结退化或房室束和左束支出血坏死,引起传导阻滞,有时可呈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二、第1孔型房间隔缺损和共同房室口

这两种畸形在房室传导系统的改变基本一致,因二者的缺损都在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的前方。共同房室口是由于心内膜垫缺损所致,故合并部分室间隔缺损,孔口沟通心脏的四个腔室,二尖瓣和三尖瓣不能分开,或存在裂隙。房室结位置移向后方,位于房间隔与右心房底部交界处的后下方,穿人相当于中央纤维体后部的结缔组织,成为希氏束的穿入部,因此希氏束位于联合间隔缺损的后缘,在这里发出左束支的后分支。当到达缺损的远壁时,希氏束分出右束支与左束支的前分支,右束支沿缺损远壁到隔束,然后继续向前终止于节制束。

第1孔型房间隔缺损时,希氏束的分支部位于二尖瓣与三尖瓣的联合瓣环后方,在这里发出左束支的后分支。

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全了,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心脏传导的影响

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时,传导系统的走行取决于缺损部位。

1.缺损在室间隔膜部时,窦房结的位置正常,房室结位置也正常,进入中央纤维后成为希氏束穿入部,希氏束的穿入部位就位于室间隔缺损的近端、下角。希氏束转向缺损后缘顶部的左侧,发出左束支的后分支,在缺损的远端后角,希氏束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前分支。右束支经过是正常的,左束支的进一步分布情况目前尚不清楚。

2.缺损在肺动脉圆锥部(位于肺动脉瓣下)时,并未影响到膜部,传导系统与缺损之间无相互关系。

3.缺损位于主动脉瓣下时,希氏束紧靠在室间隔缺损的上部。4.缺损位于心尖部与心底部之间,则左、右束支的某些纤维在缺损部位可能会发生移位。

四、法洛四联

全了,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心脏传导的影响

症房室结进入中央纤维体后,通过中央纤维体到左侧,于是希氏束在空间隔缺损的下壁到达室间隔顶部的左侧,在此发出左束支的后分支,于缺损远后壁希氏束分叉为右束支和左束支前分支。右束支通过远后壁在隔束上面到达心内膜下。由于法洛四联症时,隔束有异常,所以右束支可能重复畸形或被弹力纤维围绕。右束支最后到达节制束,左束支的经过途径目前尚不清楚。

五、完全性大血管转位

1.完全性大血管转位不伴室间隔缺损时,希氏束分支部位很短,在左束支纤维发出之前,穿入部就终止于希氏束分叉部。

2.完全性大血管转位伴室间隔缺损,当缺损位于室上峭的下方或在室上蜡处时,希氏束分支部与分叉部在后方,并位于缺损左侧,而右束支则通过缺损的远后壁向前走行;如果缺损靠近心尖,希氏束分支部位及分叉部位则可以在缺损的近侧与前方,希氏束分支沿缺损的前壁与远壁走行。

六、三尖瓣闭锁

这类畸形的窦房结位置正常,房室结在后方,开始于邻近中央纤维体部位。当伴有大血管转位时,中央纤维体是由二尖瓣环与肺动脉瓣环所组成;如不伴大血管转位,则由二尖瓣环与主动脉瓣环彼此连接而成。然后房室结穿过中央纤维体,形成希氏束,希氏束在二尖瓣下方进入心室肌。

七、单心室

单心室畸形时窦房结正常,房室结有时呈碎片状,与希氏束不相连,在右心房顶部接近肺动脉瓣环右侧,可能有前位的房室结存在。此房室结穿入肺动脉环或邻近肺动脉瓣环的组织,形成希氏束,希氏束沿肺动脉干的前方,到主要的心室腔与小的流出腔之间室间隔上。在距离缺损边缘不同处,通过心腔缺损的附近,希氏束分叉,发出右束支,到达缺损的壁,终止于心腔的肌小梁,其余纤维形成左束支,向下沿腔的前壁分布。

八、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1.心房输入细胞与房室传导组织间联系缺如,房室结发育正常,但房室结与心房肌之间联系甚少或无联系,束支部分也可完全缺如。有的患者心房输入细胞发育良好,但被包裹在房室环的纤维组织内,不能与环内房室束连接;或房室环内束支完全缺如,而心室远端的传导组织发育完好。

2.房室束中断,传导组织的远端部分是由房室结延伸、游走的结果,这种延伸发生停滞导致房室束中断,而这种中断可能为房室环中过多的纤维组织分割所致。

九、心室预激综合征

又称房室传导异常,是由于房室间存在附加的传导通路,其传导速度比房室结和束支快。因此,当正常房室交界组织传导冲动还未到达心室之前,经附加途径下达的冲动已使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并改变正常心室兴奋顺序,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预激波。如伴有心动过速,则称为预激综合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