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多開“不握手會議”

東風評論 | 不妨多開“不握手會議”

東風評論 | 不妨多開“不握手會議”
東風評論 | 不妨多開“不握手會議”

1946年6月,晉冀魯豫解放軍在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的率領下連戰皆捷。個別部隊由此出現了驕傲自滿情緒,一些幹部作風有些鬆懈。

這年中秋,第二野戰軍司令部召集幾個縱隊的負責人開會。到了會場,幾位司令員滿面春風地上前和鄧小平握手。

鄧小平卻擺擺手說:“這次開的是‘不握手會議’!我請大家來不是為了歡度中秋節,不是慶祝我們打了勝仗,不要以為打了幾個勝仗就沾沾自喜!”

东风评论 | 不妨多开“不握手会议”

鄧小平重點對此進行批評,連敵軍逼近也堅持不散會。各縱隊司令員在思想上受到極大震動,終生難忘這次會議

今天看來,這次“不握手會議”,實則是一次居安思危的檢討式會議,意在提醒官兵涵養“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定力,保持“一錘接著一錘敲”的釘釘子精神,把長遠思維貫注到“補短板”工作中去。

东风评论 | 不妨多开“不握手会议”

古人云:“濃於功業,生造作病;濃於名譽,生矯激病。”成績面前,多一些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整改,反映的是憂患意識,彰顯的是“清醒指數”。

粟裕在每次戰鬥結束後,都要求“把問題和不足找全找準,並把改正措施落實好”,這才打了一個又一個“神仙仗”。

只有把問題充分暴露出來,才能有針對性地彌補差距,克服薄弱環節。

东风评论 | 不妨多开“不握手会议”

做好問題的“減法”,就是推動發展的“加法”。我黨我軍歷來有敢於揭短亮醜的優良傳統,正如古田會議及其形成的決議,對當時黨和軍隊內部存在的問題不掩蓋、不迴避,做到了對症下藥、有的放矢。這也正是我們能夠不斷取得進步,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

我們正處在強軍興軍的關鍵期、幹事創業的好時代,滾石上坡,每一步前進都凝結著汗水,任何自滿的思想和鬆勁的行為都是滑坡隱患。

氣球吹得再大,也經不起小小針尖的檢驗。部隊建設越是形勢大好,越要提高警惕,個人成績越是“好評”連連,越要敢於自我“差評”。

不妨多開“不握手會議”,認清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保持“不要人誇顏色好”的清醒,紮紮實實補短強能,自信而不自負,自豪而不自滿,才能取得新的更大成績。

东风评论 | 不妨多开“不握手会议”

主管 | 火箭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373 期

監製:毛勳正主編:吳 浩

郵箱:zghjjtg@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