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一位清官被奉為真神!你知道嗎?

清朝乾隆年間,陝西城固縣令張瑞廉潔奉公,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



城固一位清官被奉為真神!你知道嗎?

有一年遭遇大旱,百姓顆粒無收,饑民遍野,使他日夜不安。於是召集鄉紳財主,勸導他們賒糧賑災,遭到了一些鄉紳財主的強烈抵制,效果甚微。災民急需救助,張縣令如坐針氈。為了解百姓於倒懸,無奈之下便橫下決心,勒令鄉紳財主按期繳納賑災糧食。由於賑災及時,百姓們得以活命。

城固一位清官被奉為真神!你知道嗎?

可是沒過多久,大禍就降臨在張縣令的頭上。原來,鄉紳財主聯名誣告張縣令妄圖囤糧謀反,巡撫責令知府嚴查此案。張縣令提前得到消息,安置了家眷,掛印而去,從此杳無音訊,不知所蹤。官府四處緝拿無果,有人說他跳河自殺了,有人說他隱居深山了。百姓們都很擔心掛念他,為他祈福,希望他能夠平安。

兩年之後,傳聞臨近的南鄭縣金華寺前山的洞內,有一中年男子,不知何時去世,屍身已經乾枯,卻完好不腐,端坐於洞中,模樣頗似張縣令。消息傳到城固,大家奔走相告,他的家人和百姓們前來查看,果然是他們牽腸掛肚的張縣令。

傳說眾人見張縣令已成乾屍,面目卻栩栩如生。都認為他活著時是好官,死了必定是神仙。其妻曰:“今相公已故,妾不忍屍身留於此處。如真得道成仙,妾以針刺,有血冒出,為真神也!”遂後,其妻拿縫衣針刺張縣令手臂,說也稀奇,死去多時的乾屍竟然冒出血珠。眾人驚呼:“真神也!”皆跪地膜拜。

城固一位清官被奉為真神!你知道嗎?

後來百姓們為了紀念這位清官,就依山傍洞建了寺廟,“真身飾以金,傍崖之龕而座”(《褒城縣誌》)。因“真神”肉身在此,故洞名為“真身洞“,也稱作”真神洞“。

兩百多年來,受遠近百姓供奉,香火不絕。可惜的是,在1972年時,真身洞遭到嚴重破壞。後來雖得到修繕,洞內供奉的肉身卻已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